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农民,把农民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切依靠农民,把农民塑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否做到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明确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了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城乡等值化.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农民的利益至上,确保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农民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是有益于农民、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有损农民利益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农民不接受以及目前还不能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做,确保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5.
齐立斌  王丹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88-1392
文章概述了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决策的意义,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中缺少农民的参与,致使政府作出的决策不能客观反映农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和意愿,造成公共体育产品供需结构失衡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构建农民参与的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以持续、有序地增加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各行各业为之而奋斗。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在原则和工作重点上应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现代农业教育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构建新型农村教育体系;坚持整体规划原则,构建相互联动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教育。在实施途径上,应坚持认清高等农业教育的特殊性,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基础,加强高等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为己任,加快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步伐;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加速高等农业教育向农村生产力渗透。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它赋予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强党对新农村工作的政策指导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改善村容村貌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入手.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条件;"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并尊重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33-2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有一批领头雁,领头雁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头雁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起着示范、推动、辐射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转变观点、放宽政策、搭建平台、培育新型农民和发挥党员及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分析了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关键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艳  姚荣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8-19,1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之一。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的外观表现,也是新农村的内容所在。实现村容整洁,就是通过稳步扎实的村庄整治,创造适于人居环境,保障农民的生存,促进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与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影响农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即农民收入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商业设施和服务落后.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发展面向农民的农村消费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财富积累机制,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救助帮困力度.  相似文献   

16.
邹晓红  尹奎杰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分析了保障农民权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自由、平等、教育和就业中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乡村景观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景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推动跨文化理解,发展产业支撑、形成部门联动、坚持农民自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建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53-355,359
与农村改革相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在劳动领域、消费、社会交往、婚姻、娱乐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造就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