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的作用不显著;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促进菜心、白菜的胚轴生长,而抑制胚根生长,且对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水稻胚轴生长的作用不显著,而对其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尾巨桉叶片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因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预热处理对尾巨桉木材干缩性和材色的影响,分别在100℃饱和蒸汽和120℃过热蒸汽条件下对尾巨桉木材进行预热处理。对预热处理前后的尾巨桉木材进行干缩率及色度指数的测定,应用扫描电镜对预热处理后尾巨桉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饱和蒸汽可以使尾巨桉的干缩性降低,材色无明显变化;120℃过热蒸汽处理使尾巨桉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较多缺陷,如皱缩、内裂等,但可以有效促使桉木颜色向珍贵树种颜色转变。2)经120℃过热蒸汽处理,尾巨桉木材导管中纹孔的内含物被部分排出,细胞被压扁,宏观尺寸发生变形,是导致尾巨桉出现干燥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友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7-168
对8 a生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天然形成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小气候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形成的复层混交林在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上有明显优势,混交林中巨尾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比同龄巨尾桉纯林分别提高了20.88%、19.9%、75.33%和56.47%,且混交林中巨尾桉径级20 cm以上的林木株数所占比例比纯林多28.3%,这对培育巨尾桉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林地为Ⅰ、Ⅱ类地的条件下,尾巨桉3 229无性系造林3 a时已郁闭成林,并显得较为拥挤。为了培育尾巨桉中、大径材商品林,必须进行适时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南部Ⅰ、Ⅱ类立地和尾巨桉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前提下,3 a一般都已郁闭成林,应及时有效地采取下层间伐方法,间伐后保留木应掌握在800-900株/hm^2,实现保留木速生、丰产效果,达到培育尾巨桉中、大径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密实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人工林巨尾桉素材和压缩率20%-60%处理材的微观结构,分别计算其空隙度,得出处理材细胞压缩顺序为:薄壁细胞—导管细胞—木纤维细胞.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理论空隙度(C0)与测定空隙度(C1)、压缩率(k)的关系式:C0=1.451C1+21.096k-24.725;绝干密度(ρ0)与测定空隙度(C1)、压缩率(k)的关系式:ρ0=-0.0228C1-0.332k+1.962.  相似文献   

6.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7.
永安桉树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桉树分布北缘进行培育桉树大径材的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冻害指数为4.41,冻害等级II,有较强的抗寒能力。12a生巨桉林平均胸径29.5 cm,单株材积0.6629m3,生长迅速,是永安地区培育大径材比较合理的桉树种类。立地指数越高,巨桉生长量越大。密度为40株/hm2时,巨桉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最大。采取复层经营林分与不套种林分相比,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提高2.1%和17.8%,施肥后3a平均胸径增长量增加19.2%~63.9%,巨桉培育大径材施磷肥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处理3年生造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尾巨桉与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3年生生长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尾巨桉纯林(CK1)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较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处理1、处理2、处理3尾巨桉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降低27%,42%,45%;17.2%,28.4%,30.9%;70.3%,126.7%,142%,不同比例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马尾松单株平均胸径,树高与纯林马尾松(CK2)比较,树高生长各林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平均胸径生长分别降低79.8%,25.6%,2.6%.尾巨桉纯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不同混交林的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蓄积量分别是87.6,74.6,66.2,53m3/hm2.从3年生林分的各性状生长结果分析,不同比例混交林的林木生长以处理2表现效果最具生长潜力,有利于林木生长,对尾巨桉栽植风险具有缓冲作用,也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间伐材进行高温压缩密化处理,并分析和评价压缩密化后木材的回复变定过程.结果表明:处理材的厚度吸湿回复率为2.68%,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说明压缩变定效果好.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蒸煮工序加入软化添加剂CH,能使处理材的回复率大大降低,为低密劣质杉木间伐材压缩密化的性能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巨尾桉新鲜树皮为原料,以脲醛树脂胶为胶黏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热压温度、热压压力、施胶量等因素对板厚(8 mm)、目标密度(1.0~1.2 g·cm-3)等巨尾桉树皮刨花板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热压工艺: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3.0 MPa,施胶量8%.树皮刨花板性能符合刨花板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桂西南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储存功能,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1~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各器官热值为17.24~20.87 kJ·g~(-1),不同器官热值大小依次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随林分生物量的增大而提高,1、2、3和4年生分别为353.17、968.82、1 496.46和1 909.30 GJ·hm~(-2),其中干材能量现存量占林分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的64.58%~78.42%,树叶、树枝和干皮能量现存量占21.58%~35.42%。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年净现存量分别为353.17、484.41、498.82和477.33 GJ·hm~(-2)·a~(-1)。  相似文献   

12.
以巨尾桉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最初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对巨尾桉组培快繁体系建立过程中各项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建立起良好的巨尾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桉树遗传转化和良种保存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同时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叶片分化芽率提高到26.7%,理论上最佳的转基因巨尾桉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为WPM+6-BA 0.3 mg/L+NAA 0.15 mg/L,生根培养基中筛选转基因芽段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20 mg/L。  相似文献   

13.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1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在4℃低温条件下,研究外源Ca~(2+)对尾巨桉幼苗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及内源激素(CTK、GA、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尾巨桉幼苗生物量、CTK、ABA和GA含量显著低于常温处理,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常温处理。与不加钙处理相比,低温胁迫下,加CaCl_2处理显著降低了尾巨桉幼苗MDA含量及ABA水平,而脯氨酸、可溶性糖、CTK、GA含量及CAT、POD和SOD保护酶活性则显著升高,其中10mmol·L~(-1)CaCl_2处理尾巨桉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浓度Ca~(2+)的处理。低温胁迫下尾巨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适当浓度(10~20mmol·L~(-1))的外源钙可以减缓低温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桉树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微量元素B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严重缺乏这2种元素,会导致桉树生长受到抑制,出现生理性病害等。通过施用B和Zn育苗试验,为桉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B、Zn各设5个处理:0(缺乏该元素,作为CK)、0.5(低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50%)、1.0(完全营养液)、2.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2倍)、4.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4倍),分别进行尾巨桉DH32-29育苗试验。测定试验60 d后尾巨桉DH32-29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施用微量元素B或Zn都能促进桉树苗木的生长,其中2.0 B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45.7%,地径增加42.4%,单株生物量增加45.2%;2.0 Zn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39.4%,地径增加40.0%,单株生物量增加41.6%。[结论]以2倍完全溶液中的B、Zn对尾巨桉DH32-29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结果如下: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②尾叶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但不甚显著;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④尾叶桉与巨桉种间杂交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大有差别;子代的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成熟材纤维长度无杂种优势;子代的树皮厚度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一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合闽南山地栽植的桉树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闽南山地22个桉树杂种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子代家系间的树高均存在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在8.5年生和10年生时,胸径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单株材积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10年生时,各个家系树高范围为15.61-23.79 m,胸径范围为13.13-20.99 cm,单株材积范围为0.1087-0.4021 m3。通过试验选出21号和5号2个杂交子代家系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入选率为9.1%。通过对6个父本类型的子代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以尾叶桉为母本与以巨桉或巨尾桉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在闽南地区表现突出。同时,通过试验选出了7株优于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的优良单株,其中21号家系中有4株,其单株材积范围为0.4761-1.6333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22.42%-319.98%,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118.95%;5号家系中有3株,单株材积范围为0.4107-0.6864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5.61%-76.50%,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75.49%。  相似文献   

18.
沈世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9-171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尾巨桉造林试验,分析不同立地类型、海拔、坡位对试验林生长及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量等级对尾巨桉生产效益影响极大,在好的立地条件下(Ⅱ类地),尾巨桉长势较好。速生丰产的优势表现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经营利润估算可达36000-53000元·m^-2。而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Ⅲ类地),生长受到影响,生长量明显不如立地条件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特别是在Ⅲ类地以下的较差立地条件下造林,虽然营造林技术措施到位,但产量低根本达不到速生丰产的要求而且会亏本1200-6000元·m^-2;坡位对尾巨桉的生长影响不大,除了极端地形如山凹、山顶外,全坡均可适合种植;海拔对尾巨桉的生长及经营效益影响很大,随着海拔的增高生长量明显下降。该区营造尾巨桉速丰林应选择海拔600m以下的Ⅱ、Ⅲ类地造林。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尾巨桉和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不隔、网隔及膜隔3种根系分隔方式和不施肥、3.0 g/盘、6.0 g/盘3个氮水平,分析了间作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干物质量和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和施氮水平对尾巨桉与降香黄檀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改变了间作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生理生长特性。施氮显著提高尾巨桉与降香黄檀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特性,但根系分隔处理对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生理代谢的影响不一致。在不隔模式下,不施氮、低氮和高氮水平的尾巨桉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网隔、膜隔8.74%、6.97%、5.49%,16.43%、24.18%、15.32%;降香黄檀则是膜隔效果最优,在3种施氮水平下,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不隔和网隔32.70%、30.82%、38.75%,11.26%、15.39%、4.25%。3种根系分隔模式中尾巨桉竞争力强于降香黄檀,尾巨桉幼苗叶片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表现为不隔网隔膜隔,降香黄檀为膜隔不隔网隔。因此,尾巨桉和降香黄檀混交是通过提高生理代谢和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来提高植物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