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凤凰单丛茶——图说(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八仙过海凤凰芝兰香单丛之一。原母树生长于凤西垭后村,称大乌叶。在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乌岽茶农文混从垭后大乌叶剪取母树枝条压植培育栽培,成活八株,故称之为八仙。又因八株茶树分种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的品质表现优良,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958年,前凤凰茶叶收购站站长尤炳回将其命名为"八仙过海"。品质优良,是凤凰茶区单丛茶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良斌 《中国茶叶》1992,14(6):32-34
陕南茶区是我国最北部茶区之一,由于有高大的秦岭北阻冬季寒流入侵,境内终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16℃,尤其是紫阳、岚皋一带,极端最低气温只有-7.2℃,茶树越冬条件明显优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茶区。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以前属巴蜀茶,唐代陆羽《茶经》将之划归山南茶区,《明史》统称汉中茶,清代紫阳茶才出名。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金志凤  封秀燕 《茶叶》2006,32(1):7-10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了茶树栽培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技术,按种植茶树的气候适宜性把浙江省茶树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当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成果,简述福建省这个茶树物种起源演化区域,历史上许多地方的原始森林中曾有高大的乔木型的野生大茶树,后引为人工栽培。福建茶区对山地和山林开发利用较早、较充分,随着栽培品种的选育丰富,森林砍伐使大量野生茶树资源不断遗失。据近五十年的调查发现,福建仍现存有许多野生大茶树(苦茶),他们分别分布于8个县(市、区)的50多处,大体划分为闽东北野生茶分布区和闽西南野生茶分布区。同时记叙了部分苦茶的生物特征特性及生化成分。从而揭示了福建亦是我国野生茶树重要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5.
肖时英  张木兰 《茶叶》1993,19(2):8-11,18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将茶树与林木间种在一起,对茶树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靠茶树与林木之间的生态互利关系,实现茶园"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这就是最早的生态经济茶园。现代集约化栽培的集中连片茶园,虽然提高了茶叶单产和效益,但也存在病虫害严重和茶树的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等问题。研究和建立生态经济茶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为茶树创造一个人工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内各种作物的综合效益,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文中还对生态经济茶园的技术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红伟 《茶叶》2002,28(1):56-56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除各茶区普遍栽培的地方品种和新选良种之外 ,全省境内还生长着较多的野生茶树以及茶树在驯化、栽培、利用过程中存活下来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老大茶树。这三种类型的古茶树 ,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的活物证 ,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将建国以来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大茶树简介如下。1 .南糯山大茶树 :1 95 1年 1 2月发现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海拔 1 30 0米的山箐中 ,高 5 .5米 ,主干直径 1 .38米 ,树幅 1 0米 ,属栽培型古茶树 ,当时考证其树龄达 80 0多年 ,被尊称为栽培型“古茶…  相似文献   

7.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8.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粤东凤凰山老茶树近几十年来整体出现衰退乃至枯死现象。调查显示,钻蛀性害虫危害是加速老茶树衰亡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总结出老茶树复壮综合技术并进行应用。复壮效果明显区、示范区老茶树的春茶产量,2021年较2019年平均株产增加1.615kg。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11,(9)
我们所指的古茶树,多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以及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云贵高原与古茶树的变异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和地质变迁看,自喜马拉雅山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以新育成“桃源大叶”良种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已有茶叶科技成果的了,首次将茶树良种的繁殖、栽培和加工技术进行配套研究。在苗木繁育上总结了快速大量育苗技术;在栽培上总结了快速成园、速成丰产技术;在加工上总结了多茶类组合生产的制茶工艺,有力地促进了茶树良种的推广,在桃源大叶茶基地桃源县茶庵地区已建立了681.8公顷大奶种共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福建茶树良种概况1.1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良种选育成果匪然。福建省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美誉,在闽南、闽东、闽北的三大老茶区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了基础素材。1984年11月国家农作物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批认定的30个茶树良种中我省的福大、大毫、政大、水仙、梅占、毛蟹、铁观音、黄旦、大叶乌龙、本山、福安大等11个被认定,占国家级良种的36.67%,其中福大被列为全国区试品比的标准税;1987年1月在第二批认定的22个国家级良种中我省新选育的福云6、7、10号通过认定;1999年我省的八仙茶晋升为国家级良种。在三批…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地说,老茶区通常都存在着“三老三多”(即,老式茶园多、老茶树多、老品种多)的通病。这“三多”使老茶区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现代化茶业的转变过程中,增加困难。而福安这个省内外闻名的老茶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觉醒得早,行动得快,大力改造老式茶园,大抓良种繁育推广,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大幅度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茶叶经济效益,使茶叶这一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目标中发挥了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作用。一福安市原是“坦洋工夫”红茶主产地,有千年种茶历史。过去茶树品种单一,茶区种植的几乎全是有性群体的…  相似文献   

14.
老茶园套种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种改植,常称“以老带新”或“以新代老”,是指先在老茶园行间套种新茶树,待新茶树成园投产后再挖去老茶树,以此实现老茶园的彻底改造和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的一种改植换种模式。这一技术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内的一项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广示范。我省安化、慈利、汨罗和长沙等县部分茶场及我所茶叶试验场先后通  相似文献   

15.
茶树生态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粟本文 《茶叶通讯》1998,(3):29-33,36
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树生态栽培的环境,生理及增产增收效应,指出茶树生态栽培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各类栽培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应加以选择应用,并不断探索新的生态栽培模式和茶园管理技术,促进我国茶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农作物生长冗余现象的基本规律,结合茶树生长特点认为,茶树生物体也存在着生长冗余现象。并提出了茶树生长冗余及超补偿作用理论,这种理论的建立,对指导茶树栽培,尤其对茶树植株修剪培育和芽叶采摘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云南茶树杂交良种选育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佛香系列五个品种,是1978年用云南大叶良种和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作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方法育成的茶树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应用现状,提出了云南茶树杂交选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当前我国茶树栽培状况和世界茶叶生产消费趋势,提出新世纪茶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实施茶树优质栽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地处亚洲东南部,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茶树灾害频繁,本文重点讨论栽培中的气象影响和防灾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茶树新品种春波绿的特征特性、栽培与加工技术要点及在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四川成都三点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的表现,结果表明,春波绿是特早生、高产、优质、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的茶树新品种,适合福建、武汉、长沙、成都及相似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