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防虫时,进行药效调查是总结防治经验、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简要介绍防治松毛虫类食叶害虫的常用药效调查法——标准木法。一、踏查。按一定的路线,目测调查虫害的概略情况,即为踏查。虫害发生后,首先要进行踏查,以便了解虫害发生的种类、虫态、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3.
在防虫时,进行药效调查是总结防治经验、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简要介绍防治松毛虫类食叶害虫的常用药效调查法——标准木法。一、踏查。按一定的路线,目测调查虫害的概略情况,即为踏查。虫害发生后,首先要进行踏查,以便了解虫害发生的种类、虫态、虫龄,大致的受害面积、受害程度,以及注意  相似文献   

4.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 ( 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该害虫曾于1 993、1 994年在安康地区文武山林区暴发成灾。 1 998~ 1 999年 ,又相继在安康、宁陕、石泉、汉阴等县市猖獗发生 ,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观察认为 :该害虫每年发生 2~ 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中越冬。越冬幼虫每年 4月份大量出蛰 ,第 1代幼虫每年 5月中下旬始发 ,6月上旬盛发 ,为防治的关键时期。1 生活史观察与调查方法1 .1 卵期1 999年 5月下旬 ,在汉阴县龙宝乡采收新产卵块 2 0枚 (部分为捕捉雌成虫产卵获得 )置于室外 ,自然孵化。逐日观察记…  相似文献   

6.
对太行山区飞播油松幼林内的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太行山区油松飞播林内1年发生1代,以4—5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树危害。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1.42%。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其防治采用开林道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2~2005年,对陇南市成县油松毛虫发生危害规律、生活史进行了调查,编制出油松毛虫在当地的生命表,并探索总结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为松毛虫幼虫期寄生蜂。分布范围较广,寄生率较高,在我省松毛虫发生区的赤松毛虫(Dendroljmus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tormj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及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幼虫体上均见寄生。1976~1977年在丰宁县对12块松林调查,枯  相似文献   

10.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毛虫是我国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太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天龙山、石千峰、阳曲县东西山区的油松与白皮松混交林内。据调查 ,太原地区发生油松毛虫近0 .4万 hm2 。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层下 ,以及树木干基周围土缝、石块下越冬。根据上述特性 ,我们设计了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主 ,结合灭幼脲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 ,增强松林自控潜能 ,逐步稳定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综合防治方法 ,“八五”期间控制油松毛虫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1 控制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1.1 越冬幼虫分布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