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树脂对苹果汁棒曲霉素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别用LSA-900B型、XDA-600型、LS-803型、LS-806型、HPD-850型、DM-2型、DM-3型和LKS01型8种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去除苹果汁中的棒曲霉素(Pa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Pat浓度,用相应方法检测苹果汁的吸光度、色值、透光率、浊度、糖度和酸度.结果表明:LSA-900B型、LS-803型和XDA-600型3种树脂在50℃条件下对苹果汁中Pat的静态吸附率分别达到92.55%、90.67%和89.01%,其组间差异不显著,乙酸乙酯对这3种树脂所吸附Pat的静态解吸附率分别达到75.91%、58.37%和75.67%,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这3种树脂处理后,变化率正相关的4项指标中,波动性依次为浊度吸光度色值透光率;变化率负相关的2项指标中,波动性为酸度糖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棒曲霉素初始浓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超声波去除苹果浓缩汁中棒曲霉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600 W、处理时间90min、棒曲霉素初始浓度为200μg/L时,棒曲霉素降解率可达最大值72.87%,表明超声波法可有效降低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吸附法降低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活性炭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棒曲霉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及主要风味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棒曲霉素去除率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随棒曲霉素初始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各因素对棒曲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活性炭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最优条件为3 g/L活性炭在60℃下处理5 min,可以去除苹果汁中69%的棒曲霉素(初始浓度为1700μg/L)。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等成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LSA-900B、XDA-600、LS-803、LS-806和HPD-850 5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Pat)的吸附能力,并利用筛选出的最优树脂进行了Pat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ISA-900B、LS-803和XDA-6003种型号树脂在50℃条件下对苹果汁中Pat的静态吸附率分别达到92.5... 相似文献
5.
6.
为了研究苹果汁生产中棒曲霉素产生菌的快速检测,利用实时PCR方法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可能性,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在polygatacturonase基因引物设计和传统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基础上,研究实时PCR扩增时退火温度、引物浓度以及底物质量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参数。结果表明,用Lightercy-cler实时PCR扩增扩展青霉DNA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引物浓度为0.20~0.40μmol/L,底物质量浓度对实时PCR扩增的影响较小。在以上参数下,可以获得良好的PCR扩增曲线、产物溶解曲线以及清晰的产物条带。研究获得的快速检测扩展青霉的实时PCR参数,可用于浓缩苹果汁工业化生产中扩展青霉的快速检测,也可作为其他微生物实时PCR检测时的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扩展青霉在加工过程中的二次生长与产毒是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主要来源之一,了解扩展青霉在此过程中的生长与产毒特性,可为对其进行控制提供依据.试验以苹果汁为培养摹,研究了扩展青霉在静置培养和摇床培养条件(200 r/min)下的生长与产毒特性.结果表明,在静置和摇床培养过程中,扩展青霉的菌体生长和毒素产最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菌体生长量的峰值均晚于棒曲霉素1 d;摇床培养中菌体生长和棒曲霉素的变化快于静置培养2 d;摇床培养中的菌体生长量远大于静置培养.但毒素产量与之相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肠杆菌的β葡糖醛酸酶基因(uid)、沙门氏菌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对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47bp、570bp和280bp的特异性条带,反应条件优化后,3种目的菌在104 CFU/mL时均可同时扩增出较清晰条带(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3 CFU/ml浓度下仍然可见到条带),仅沙门氏菌的检测比单基因PCR低一个稀释度,人工模拟果汁污染试验结果稳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的快速诊断检测和生产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9.
浓缩苹果汁生产中HACCP的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缩苹果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因素进行了危害分析,研究确立了5个关键控制点以及关键限值,并采取了相应的纠偏措施,以将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和控制我国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对浓缩苹果汁生产过程主要工段和生产车间的空气及用水,进行了采样和分离鉴定,并与标准菌株A.acidoterrestris和已知分离菌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了3株污染浓缩苹果汁的嗜酸耐热菌;在耐热、耐酸性检验中,这3株菌均可以较好地生长,符合脂环酸芽孢杆菌属嗜酸耐热的特点。与标准菌株和已知分离菌株细胞、菌落形态观察、生长条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比较表明,这3株菌与标准菌株有较大的相似性,与标准菌应为同属不同种。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眉县、洛川、礼泉、澄城等地苹果中的棒曲霉素青霉进行了分离和统计,并对不同地区厂家所产苹果浓缩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各苹果产区均有棒曲霉素产生菌的污染,其中扩展青霉最多,皮落青霉次之,圆弧青霉极少,此外还有少量其他青霉菌种。气候湿润、苹果种植区集中地域所产苹果受青霉和棒曲霉素产生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各地苹果受污染程度依次为眉县>洛川>礼泉>澄城;不同地区所产苹果浓缩汁中棒曲霉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固定化失活酵母细胞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工艺条件,以实现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有效去除。【方法】以固定化失活酵母为吸附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吸附时间及苹果汁pH值等对展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的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苹果汁pH值>吸附时间>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固定化失活酵母去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最佳工艺为:展青霉素初始质量浓度90.52 μg/L,苹果汁pH 4.46,固定化失活酵母剂量15.13 g/L,吸附时间18.16 h。在此条件下,展青霉素的去除率为71.36%。【结论】固定化失活酵母对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具有明显的吸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果酸回兑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了澳洲青苹、富士和秦冠3种苹果在制备浓缩汁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分布,并对低酸苹果汁中的果酸分离和洗脱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澳洲青苹的主要成分含量明显优于富士、秦冠苹果;D380树脂在温度25℃、果汁浓度(以糖度计,质量分数)30%、流速3 mL/min时,吸附分离果酸效果最佳;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为洗脱剂,在温度25℃、流速6 mL/min、洗脱3次、洗脱剂与树脂体积比为2∶1时,对果酸的洗脱效果最优。试验证明将被分离的果酸回兑到中等酸度的浓缩苹果汁中,使其达到高酸浓缩苹果汁的技术要求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纯化高渗酵母,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为浓缩苹果汁中高渗酵母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腐败浓缩苹果汁为材料,先用YPD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株,之后用高糖琼脂培养基筛选高渗酵母,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以ITS序列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立其分类学地位;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耐糖性、厌氧性和产气性。【结果】从腐败浓缩苹果汁中分离获得了1株高渗酵母菌株,将其命名为BLCC-12-01,其能够在含650g/L葡萄糖的环境下生长,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可初步确定其属于异常毕赤酵母属;ITS序列分析表明,菌株B-LCC-12-01与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的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确定其为异常毕赤酵母。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00~650g/L时,B-LCC-12-01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并产气,从而影响了果汁的品质。【结论】获得的高渗酵母菌株B-LCC-12-01可以在浓缩苹果汁中生长,对浓缩苹果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汁与苹果汁复配凝固型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得到一种外观诱人、口味独特的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型酸奶,以胡萝卜汁、苹果汁、鲜牛奶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研制凝固型胡萝卜汁、苹果汁复配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胡萝卜汁、苹果汁、白砂糖、发酵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8%,9%,6%;发酵温度(42±1)℃;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16.
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酶促褐变是引起苹果浓缩汁色值降低、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的三个必要生化条件: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PPO)和氧气,并综述了浓缩果汁生产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加热钝化酶、调节pH值、添加酶或底物的抑制剂、使用吸附树脂、添加漆酶等,均能有效控制浓缩果汁的酶促褐变,提高浓缩果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