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等风险图法的原理,利用等风险图法对一商品房住宅小区投资项目进行了整体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丽  刘丽霞  陶勇寅  杨春玲  管军 《油气储运》2012,31(11):852-856,887
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确定是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基础。根据油气储运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特点,结合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构建了用于油气储运工程项目整体综合评价的各阶段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法相结合,建立了科学、实用的评价过程及方法。以影响与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为例,对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说明。该方法可为科学、准确地评价油气储运工程项目提供有效途径。建议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在相应领域有管理和技术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评价,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等风险图法的原理,利用等风险图法对一商品房住宅小区投资项目进行了整体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然因素导致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风险源的危险性和受体的脆弱性。以上海市典型农业区崇明县为例,把崇明县高发自然风险源(风暴潮、暴雨、咸水入侵)以及对生态系统分布影响较大的人为风险源(围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风险源在区域的危险度指数分布和区域生态本身的脆弱度指数分布,最后综合评价崇明县的生态风险分布。所建指标体系将风险源特性和受体特性分开,便于采用分层次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使得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直观化表达,显示西北麦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灾害综合风险,风险评价值与基于灾情数据的小麦灾损估算值显著相关。【结论】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寻求和发展风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等缓解小麦生产风险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136-138
依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构建了包含科技进步贡献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专利授权率等反映吉林省本省科技发展现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最终权重,对吉林省2008-2013年科技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化企业环境突发事故风险源普查的基础上,从风险源、人员、管理、环境等因素出发构建了石化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完善的突发环境事故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房地产开发风险,提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洋性渔业是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捕捞渔业资源的海洋渔业,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海洋产业,其发展与资源、渔场、国内外渔业立法和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紧密联系。在我国过洋性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入渔国家的渔业资源衰退、政局不稳等因素关系到远洋渔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过洋性渔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投资,而对风险的评价是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分析过洋性渔业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风险与预警评价的理论,提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初步构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风险因素识别、指标分级2个方面的内容,选取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我国过洋性渔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远洋渔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5,(36):385-387
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商洛市可持续发展真实水平,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方面选取了23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商洛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对2008~2012年商洛市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2年商洛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可持续性均呈上升趋势,但可协调性有下降趋势;从各系统贡献得出这与2008~2012年商洛市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促进发展有关,需要地方政府尽快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事业和改善环境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风险的定义,综合处理了项目风险专家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严重性的主观判断,然后利用模糊规则通过Mamdani系统进行模糊推理,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模糊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体现和落实社会公平正义.根据系统性、协同性、一致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生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治文明、生存环境等5个维度研究了社会公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研究了社会公平程度综合评价涉及的评价角度选择、指标权重设定、评价指数计算方法、评价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与新目标。科学合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进展的标尺,又是检视短板弱项的工具,有助于平稳有序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探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研究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一级指标构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含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出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政策支撑6个二级指标22个具体指标,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教育文化、农村治理、农村社会发展5个二级指标17个具体指标,由此建立了一套包括3个层次共39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设定39个具体指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和2050年全面实现两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给出了单指标、子目标、总目标达标度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设计了各子目标协调性、达标度增长持续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农药管理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农药管理的涵义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药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最后针对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分别给出了农药管理能力和水平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结合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特点,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组织管理、保障服务、长效机制、经济效益、技术进步、质量控制、社会与生态效益等七个方面,选取了6个定性指标和15个定量指标,构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该市7县1区2010-2013年实施标准化所取得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各县(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表现出非均衡性,汉寿县、鼎城区和安乡县综合排名在前,其取得的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0.902 5、0.331 5和0.320 6;临澧县、澧县和津市综合排名靠后,其取得的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0.374 4、-0.365 2和-0.351 4。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常德市各县(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宜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的比重,增强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绿道资源,为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和利用条件等3个Ⅱ级指标以及欣赏价值、游憩特征、文化价值等9个Ⅲ级指标。并用该体系对安徽皖南片区绿道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片区绿道资源评价值均在3级以上,表明资源基础条件较好,旅游资源优良。规划最终形成一主四支的绿道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国内外对绿色水电的不同理解,首先提出绿色水电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水电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次,按照科学的原则分别构建绿色水电设计、施工、运营3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云南某水电工程为例进行设计阶段绿色水电评价实例分析,为我国绿色水电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