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职业中专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职业中专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体育促进职业中专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方法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SPOC是SPOC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平台,将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网络化,不再限于体育专业知识,其组织结构也更复杂,因而要由特定的团队通过分工协作来构建并应用。而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由教师主宰,教师是单一主体,学生被当作有待被"灌输"知识的器物,教育教学就是单线传输,并由个体教师独立完成。因此,这种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师,在观念、教学主体、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管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及能力等方面,都遭遇到体育SPOC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美育 ,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发展 ,美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一、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对美的感受能力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心灵、美的行为。二、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体育活动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产物 ,追求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美融在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 ,美闪烁在体育…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小学,体育运动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发展身心健康。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设计有趣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和整体运动技能,并实现有效的基础和体育教育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冯跃军 《河南农业》2014,(4):47-47,51
职业中专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其物理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结合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后进生"的成功转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学体育课堂当中,只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长久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玩乐中学习。而元认知理论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创新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和方式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栋 《新农村(黑龙江)》2011,(6):230-230,200
一、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这表明了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需要“指导”“引导”或“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展现一种平等的伙伴性的师生关系。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做游戏等,这样以自身的参与来调节师生的情感交流,大大地带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由此,合作学习便应运而生。因此,这就需要高职体育教师提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对合作学习理念的应用,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对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因为与其他科目相比更具趣味性,所以更受学生们追捧,发展也非常迅速。为了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这篇文章明确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探究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一些运用措施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于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整体教育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思想是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在不同时期对教育教学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的大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仍然要以这些理论为依据。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关注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在重构时强调评价的个体化、差异化和多元化。我国大学体育学习评价的改革需要变更教师教育模式;重新设计体育课程;动态化、螺旋式改进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案,阶段性、逐步推进实施。对大学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以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堂“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就AUTUCAD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以现代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式"模式为试点,以师师、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项目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灵活多种教学方法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学生的心理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进行"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向导的一种教学改革与方法的实践,合作式工作、合作式学习,创造平衡而愉快的心境,以实现与学校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观下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将从重视运动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发展性体育教学。发展性体育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重视差异发展、鼓励合作学习、实施成功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高效完成体育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损伤的原因,并根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体育活动情况和体育运动本身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加强体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医务监督;做好准备活动等等,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的今天,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改革正日益受到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然而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却不尽人意,特别是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民办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上海民办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逐步加强和改进体育活动的效果和措施,并为进一步完善上海民办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中专的物理教学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物理内容枯燥、单调、难学,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在职业中专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小学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新课标的实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单靠体育课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余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子系统,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根据驻马店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改变驻马店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教育的现状,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教改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对传统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从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及理论依据出发,揭示了实施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论述了任务驱动与台作学习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学校通过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以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本文就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高校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