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病毒性肠炎(DVE),又称鸭瘟(DP),大头瘟,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水禽的常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在我国有些地方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自Baudet(1923)首次报道在荷兰发生鸭瘟后,在法国(1949)、美国(1950)、比利时(1964)、印度(1963)、英国(1972)等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存在,1957年黄引贤发现在我国也存在该病,鸭瘟是目前养鸭地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本文主要从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及防制措施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la anatipestifer,RA)是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致病病原。由于在传统分类指标上该菌与其他一些细菌既相似又有所不同,故先后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鸭疫莫拉克氏菌(Moraxella anatipestifer)、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也曾被称为位置未定的种。  相似文献   

4.
浅谈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健康的金定鸭、樱桃谷鸭、苏牧麻鸭(樱桃谷鸭♂×金定鸭♀)、番鸭、半番鸭(番鸭♂×金定鸭♀,金番鸭;番鸭♂×樱桃谷鸭♀;樱番鸭;番鸭♂×苏牧麻鸭♀,苏番鸭)各60只,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70A型)及试剂盒对10周龄鸭的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IgA,IgM,IgG和AI抗体HI效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大致表现为家鸭高于番鸭,番鸭高于半番鸭,金定鸭白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金定鸭和樱桃谷鸭的球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金定鸭总蛋白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与樱桃谷鸭差异不显著(P〉0.05),樱番鸭3项指标均表现最低;对血清Ig水平而言,樱桃谷鸭IgA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樱桃谷鸭IgM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与金定鸭差异不显著(P〉0.05),金定鸭IgG显著高于其他鸭群体(P〈0.05),而樱桃谷鸭与苏牧麻鸭差异不显著(P〉0.05),金番鸭均表现最低;AI抗体HI效价金定鸭表现最高,苏番鸭和金番鸭表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AI抗体HI效价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和IgG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与kA、IgM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鸭免疫指标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家禽的疾病预防以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陈同海,陈房桂,许保柱,叶文辉(深圳市皇岗动植物检疫局动检二科深圳市518045)郑星道,包傻珊(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长春130118)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是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又称新鸭病(Hilbert等告示,1932)、鸭败血症(Graham,1936)、传染性心膜炎(Dougherty,1955)、鸭疫综合征(Leibovitz,1972)和鸭疫巴氏杆菌病,习惯上称为“浆膜炎”。该病最早由Riemer报导1904年发现此病,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1932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饲养的北京鸭就发现本病。我国邝禄荣教授在1975年曾提出本病在国内存在,郭玉璞教授于1982年首次报导北京效区的三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氏杆菌病,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发病情况作者每年诊疗鸭病2500例以上,…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9.
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鸡、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比较了8只公鸡和8只公鸭消化道内容物酸碱性及体内主要蛋白质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鸭消化道前段除口腔pH比鸡的高(P〈0.01),食管膨大部、腺胃和肌胃的pH均比鸡低(P〈0.05或P〈0.01),而后段消化道从空肠开始到直肠,鸭的pH均比鸡高(P〈0.05)。(2)鸡和鸭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活性存在差异。鸭肌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都极显著高于鸡的(P〈0.01);鸭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高于鸡(P〈0.05或P〈0.01);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鸡(P〈0.05)。(3)鸭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鸡(P〈0.01),脂肪酶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肠道内容物中脂肪酶的活性也大多数高于鸡。(4)鸡和鸭消化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差异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但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高于鸡(P〈0.01),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差异是鸡鸭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经验陈怡泽(广东茂名市畜牧局525000)龙振河黎小燕(茂名市中外合资翔顺畜牧公司)黄成金(广西监狱局生产处)冯孟丽(海南省崖城兽医站)鸭病毒性肝炎由滤过性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了周龄以内雏鸭,...  相似文献   

11.
6月底至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蛋鸭此 期管理不好,不但产蛋率下降,而且还要死鸭。如精 心饲养,产蛋率仍可保持80%以上,这个时期管理重点是防暑降温。措施有(1)鸭舍屋顶刷白,周围种丝瓜、南瓜,让藤蔓爬上屋顶,隔热降温,运动场搭凉棚,或让南瓜、丝瓜爬上遮荫;(2)鸭舍内敞开门窗,前后草帘全部卸下,加速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装排风扇或吊扇,加强通风降温;(3)早放鸭,迟关鸭,增加中午休息时间和下水次数。傍晚不要赶鸭入舍,夜间鸭露天乘凉,但需要在运动场中央或四周点灯照明,防止老鼠、野兽危害鸭群;(4)…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45年,Levine和Hofstod首先在美国发现并报道了鸭病毒性肝炎(DVH),我国黄均建等(1963年)报道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与流行情况,王平等(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养鸭业尤其是肉鸭饲养业的兴起,许多鸭场...  相似文献   

13.
探析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草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草药治疗何永明(佛山科技学院兽医系广东南海528231)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ls,DVH)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病鸭常在死时发生痉挛,头向背部后仰,呈“角弓反张”姿态,俗...  相似文献   

14.
Ⅶ、贵州省鸭寄生虫区系调查钱德兴,杜玉磐,毛银选,何定国(贵州省兽医防治检疫站)肖耀南,阮正祥(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毕节地区兽防站)苗西明,陈能桥,王道地(丹寨县兽防站)(遵义地区兽防站)(西南农业大学)由于寄生虫对鸭体的侵袭危害,使鸭贫血消瘦,饲...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孙泉云(上海市畜牧兽医站201103)李劲松(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DVH)是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急性、高度致死和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主要以肝炎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生...  相似文献   

16.
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在同一鸭体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在同一鸭体的免疫反应张大丙,郭玉璞,高福,苏敬良(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tis-DHV) ̄[1、2]属小RNA病毒科,主要引起5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uckVi...  相似文献   

17.
怎样消除种鸭抱窝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合理的光照制度、饲养密度以及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等都是引起鸭产生抱性的诱因。一旦发现有抱窝鸭,即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鸭群中发现抱窝鸭,立即将其挑出。(鸭有群体模仿习性,如不将抱窝鸭及时挑出,很容易大面积发生抱窝现象。)集中起来放在无垫料的环境中,先后挑出的抱窝鸭不能放在一起,然后采用24小时强光照射。第二 鸭群产生抱窝现象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所致,如促卵泡素(FSH)和排卵激素分泌减少(OIH)等,因此,在生产中我们采用了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的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显著。第三…  相似文献   

1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鸭。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双目流泪、脚软、有的跛行,排绿色稀粪;有的病例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这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预防(1)切断病源,实行自繁自养;不到疫区购鸭,到防疫工作过得硬的孵化场(户)购进鸭苗。购进新鸭苗隔离7~10天饲养观察,待鸭群无疫情时方可入群饲养。(2)鸭群一旦发生少数鸭患该病,应将患鸭隔离治疗,并立即采取消毒、紧急接种疫苗。(3)免疫。肉鸭:在1~7日龄经皮下注射0.5mL鸭瘟鸡胚化弱毒…  相似文献   

19.
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先后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主要养鸭区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内出血或瘀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犤1,2犦,俗称鸭“黑羽病”、鸭出血症(DuckHemorrhageDisease,DHD)。番鸭、半番鸭、麻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野鸭等多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番鸭最易感,易感日龄为(10~60)d,发病率高低不一,病死率几乎100%,给养鸭业(尤其是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防治方面研制了鸭出血症灭活蜂胶疫苗,经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