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鲷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培育和海捕的真鲷亲鱼,进行自然产卵,而后观察了真鲷胚胎发育过程,用小型轮虫、微胶囊饵料配合蛋黄,海湾扇贝卵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前期培育,以鱼、虾、蟹肉糜为饵料进行后期培育。在434.8m^3水体中,一次育出体长0.49 ̄2.50cm的真鲷仔稚鱼484万尾。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次年3月繁殖,其盛期为11月中旬至1月中旬。对成熟亲鱼用 LRH—A和 HCG 注射均可达到自然产卵的效果。对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以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前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后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的培育,真鲷体长平均可达135mm、体重平均可达199g。  相似文献   

3.
真鲷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享出真鲷苗种291.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带育苗场,在育苗室里采用自然光、低温培育海带苗,正品率达99.8%。  相似文献   

5.
真鲷(Pagrosomus major)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 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育出真鲷苗种 291. 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 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8%、62.5%;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2960尾/m3、6651尾/m3、9872尾/m3。在国内首次实现苗种生产三年连续成功,并连续突破百万尾大关。同时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真纲苗种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真鲷俗名加吉、红加吉等,属于鲷科鱼类,其体色美丽、肉味鲜美、经济价值很高,属于海中八珍之一。真鲷作为人工繁殖的对象,国内的养殖苗种全部来自采捕天然苗,这一现象大大阻碍真鲷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解决真鲷的人工育苗,使其投入工厂化生产,笔者进行了真鲷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一、亲鱼来源及亲鱼培育采用的亲鱼是收购渔民钓来的活鱼,暂养、越冬后经过强化培育,使其产卵。真鲷是温水性鱼类,水温低于10℃时停食,低于9℃冻死。越冬管理中一是控制水温,二是加强投饵,经常换水使亲鱼不但膘肥体壮,而且可以提前…  相似文献   

7.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规模,大黄鱼鱼种培育可采用池塘培育和网箱培育,网箱可设在自然海区中,也可设在养殖其它品种的池塘中,分述如下:1 网箱培育鱼种1.1 水环境 在海区中,要求水深达5m以上,保证在最低潮时,箱底距海底1m以上。网箱设在池塘中,池塘水深应在2  相似文献   

8.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二)3.真鲷养成技术(1)真纲苗种来源苗种来源于自然海区为主,由养殖户从渔民手里购买。捕捞真鲷苗种季节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前期苗种体长1cm左右,成活率达60~70%;后期真鲷亩种较大,成活率达70~80%。首先将这些真鲷苗种投放...  相似文献   

9.
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殖。9年后初次采卵,一部分采用养成的黑鲷精液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0.
严正凛 《海洋渔业》1986,8(1):47-47
在日本水产养殖中,真鲷养殖和蛳鱼养殖是主体。但人工养殖的真鲷,由于紫外线的影响,总是比不上天然的那样漂亮,那样令人喜欢。其价格一般只是天然鲷的一半。为了解除养殖者的这种苦恼,人们煞费苦心,进行了种种尝试,以求改善真鲷的体色。在出售的3—6个月前开始,用遮光布覆盖,同时投喂甲壳类(杂虾、磷虾和蟹类)来改善体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3,(5):20-20
近三、四年,日本京畿大学水产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从事真鲷和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的繁殖与培育的研究,把鱼类放养在30个水池内养殖,每一水池深3呎(0.915米),内盛半吨水,放养鱼苗3000尾。  相似文献   

12.
鲶鱼培育地放养鲫亲鱼,自然繁殖,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补充少量颗粒饲料粉末喂养鲫鱼苗,经90d生态养殖,鲶鱼种平均体长达27cm,平均体重达128g,成活率94.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真鲷增养殖的要求迫切,故而提高真鲷育苗成活率成为研究的重点。真鲷培育分为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前期培育为刚孵化入池的仔鱼,此时鱼苗以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故成活率高。全长达3.2mm时,开始摄食,成活率100%;全长达6mm时,摄食积极,成活率仍可达80%。鱼苗长至6~10mm时,外形变化显著,出现鳞片,此时成活率波动在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3月上旬以来,宁德蕉城区三都镇网箱养殖的真鲷发生多起真鲷长颈棘头虫病,尤以三都镇青澳养殖区最为严重。其中有一家养殖户共养了100多箱真鲷鱼种,体重在100~150克左右,每天损耗400多尾,且发病率高达50%。当时水温在12~17℃,发生大量死亡颇为意外。经我们施药治疗一周后,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一、流行、症状与危害据有关材料记载此病感染率在70%左右,盛期为6~7月,在当时低温(12~17℃)情况下,真鲷大面积发生此病却很少见。该病主要危害真鲷鱼种和成鱼,特别是鱼种,严重寄生时会引起…  相似文献   

15.
于2001年3-4月在浙江乐清进行了泥蚶亲体工厂化人工促熟培育,前期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为主,后期待温度升至25℃以上时,投喂微绿球藻,金藻,扁藻,室内培育时间30-45d即能达到生产标准,比自然成熟提前20-30d。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真鲷♀×黑鲷♂及黑鲷♀×真鲷♂,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17.
我省每年室内低温培育种海带孢子囊的成熟期和采夏苗孢子的时间,均在8月下旬或8月底。此时正值高气温季节,水温高,育苗周期长达100天,不仅培育费用大,而且夏苗在这阶段培育中经常很容易出现一些病害。若能把种海带培育的成熟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真鲷、黑鲷及真鲷♀×黑鲷♂杂交的F1耐高温、低温的比较,杂交F1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能安全度夏和过冬;通过二三者之间生长测量,真鲷和杂交F1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黑鲷,从体重增长比较杂交F.增重速度比黑鲷快30%以上,但低于真鲷。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世代分析对1990年至2002年鹿儿岛湾真鲷(Pagrus major)自然种群和放流种群的种群大小进行了评估,评估模型考虑了渔业资源管理和增殖放流措施。结果表明放流种群的规模有所减少,而自然种群的规模维持不变。真鲷自然种群的捕获量日趋减少,而放流种群的捕获量已超过50吨。研究结果表明增殖700000—800000尾真鲷种苗与其50吨的捕捞量相协调。在各种捕获量和放流量情况下,采用种群动力学模型预测了2017年真鲷的捕获量,其结果表明提高放流真鲷的数量能增加其捕获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萍乡肉红鲫生物学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出了一整套人工繁殖技术:即亲鱼培育、亲鱼雌雄鉴别、亲鱼选择、人工鱼巢、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在自然条件下,当水温达到17℃以上(清明前后)即能自行产卵。该鱼对市售的渔用催产激素没有明显的选择,都能使其发情产卵,LRH—A的注射标准为10μg/kg,HCG为1000IU/kg。产粘性端黄卵。催产率为96%,受精率为85%,鱼苗孵化率为87%。在水温18—20℃时孵化时间为96h。萍乡肉红鲫苗种培育技术分为夏花培育和冬片培育阶段,其培育方法同其它鲫鱼苗种培育方法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