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有关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原因、优点和增产机理,指出了做好玉米秸秆的基本条件和农艺要求,揭示了当前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技术问题和现状,提出了改变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玉米茎秆就地粉碎并抛撒地表,或人工喂入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入土。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到2009年底,全市拥有拖拉机近24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在全国各地发展很快,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解决秸秆焚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该技术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秸秆粉碎还田量过大而造成部分秸秆不能有效掩埋,二是秸秆粉碎还田机只能粉碎地表秸秆,而不能破除地表以下根茬,影响播种。这两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两大难点,河南省鄢陵县农业机械厂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研制出了4JFM-60/100新型玉米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该机与13.2~18.4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用三角皮带传输动力,使纵刀轴上的秸秆粉碎刀以1700r/min速度旋…  相似文献   

4.
一、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人工将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指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穗的玉米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机械耙切耕翻。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研究部门多点测定:连续还田2年~3年,一般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06%~0.1%,速效磷含量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30%,含氮量增  相似文献   

5.
1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目前,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离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效果最好,但机械作业成本最高;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土壤含水率效果最好,综合效益最高。因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应以粉碎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对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还田机或者带有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用机械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具体分为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作业和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收获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散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业秸秆直接还田的难点于士杰正定农机局为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近几年,石家庄各县、市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王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就是用机械将秸秆就地粉碎,翻埋于地下,使其腐烂变成肥料。从道理上讲,这种做法,省工、省力,是大面积处...  相似文献   

11.
玉米机械秸秆还田是一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能培肥地力,提高产量,还避免了环境污染,消除了火灾隐患。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一般一台拖拉机一台秸秆还田机每天可作业2.7~8公顷,是人工青贮玉米秸秆的40~120倍。一、玉米机械秸秆还田作业的流程及农艺要求工艺流程:摘穗→机械粉碎秸秆→族耕碎茬→施底肥→深翻→耙地平整以备播种。农艺要求:1.摘穗。在玉米的最佳摘穗期(黄熟期),用人工摘穗并运出。2.机械粉碎。粉碎时,切碎长度一般要求在10厘米以…  相似文献   

12.
<正>巴音郭楞州清水河、乌拉斯台两农场的农机科技人员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方面,都走在巴州的前面。 两农场大部分的中低产田因连年施入大量的化肥,造成地块板结,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影响了作物增产。为此,1991年他们引进了4Q—1.5型玉米秸秆还田机和4YW—2型玉米收获机,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经过两年试验、示范、推广,现已全面普及应用。1993年清水河农场100%,乌拉斯台农场50%的玉米采用秸秆还田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粮食稳产、高产以及省工、省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好处。多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极为重视,采取购机补贴、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和行政命令等多项措施,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农村实际情况看,堆放和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仍很普遍,秸秆直接机械粉碎还田这一先进技术并未得到全面普及。为此,笔者走访了正定县八方、凌透、南五女等十几个村,与村干部、机手和群众进行了广泛地座谈,了解到:玉米秸秆直接机械粉碎还田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农业机械就地将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对于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显著。在铁岭县进行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培肥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对玉米增产具有明显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还可以降低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秸秆还田的作业程序(1)小麦秸秆还田作业程序:机收小麦机械粉碎秸秆用免耕播种机播玉米,或补施氮磷肥后用深耕犁深耕翻埋整地后播其他作物,也可放水泡田后栽插水稻。(2)水稻秸秆还田作业程序:机收水稻机械粉碎秸秆抛撒于田中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播小麦等作物,或放水泡田后补施氮磷肥用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种植双季稻或多季稻。(3)玉米秸秆还田作业程序:人工收获玉米果穗机械粉碎秸秆,或用机械联合收获并粉碎秸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播其他作物。(4)玉米根茬还田作业程…  相似文献   

16.
<正>丘陵地区是辽宁省玉米种植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由于丘陵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块分散、机耕道路缺乏、田块细碎、高低不平等因素,导致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同时,丘陵地区土壤质量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土壤改良是丘陵地区玉米保护性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可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一、丘陵地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措施1.机械粉碎还田。通过机械手段将秸秆破碎,  相似文献   

17.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地表覆盖技术、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和机械高效植保技术等,应用的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因此,选择适合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顺利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播种技术、机械施肥技术、机械植保技术、机械中耕技术、机械收获技术、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机械耕整地技术,其关键技术就是机械播种(包括机械深施肥)技术、机械收获(包括秸秆还田)技术和机械耕整地技术。下面介绍这三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3620万亩,玉米秸秆产量约1810万吨。玉米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根据国内外对秸秆利用的经验来看,有效的措施就是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让秸秆"哪来回哪去",这种处理方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且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经几年的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作业环节:玉米秸秆粉碎还  相似文献   

20.
昌图县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有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秸秆部分回收部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翻压,介绍这3种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工艺流程及优势,为提高全县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