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阿坝州红原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无菌采取68份无临床乳房炎牦牛奶样,采用体细胞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种属,并统计分析体细胞数与细菌分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牦牛奶样体细胞数从4 000个/mL~240 000个/mL不等;各种细菌阳性奶样数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溶血性葡萄球菌30份,非溶血性葡萄球17份,大肠埃希菌2份,乳酸乳球菌18份和藤黄微球菌2份;未分离到无乳、停乳、乳房链球菌。结果表明,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未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的平均数(P0.05),当牦牛奶中体细胞数大于90 000个/mL时,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大于80%(10/12)。研究结果提示溶血性葡萄球菌是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健康乳室和乳房炎乳室的2000份乳样作了细胞计数。健康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6.84±0.27万细胞/嶷升,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占3±0.26%。患乳房炎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338±35万  相似文献   

3.
牛博士热线     
大象好!我是牛博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要是奶缸牛奶体细胞检测在牧场管理中的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检测奶缸牛奶的体细胞可以了解牛群乳房炎感染状况.奶缸牛奶体细胞数超过20万/毫升,说明牛群中有明显的乳房炎流行。尽管有的牛场体细胞非常高,超过50万/毫升.有的甚至超过100万/毫升,而低于20万/毫升是个实际目标。了解奶缸体细胞数有助于分析感染牛的感染性质,这类感染一般呈隐性状态,而且存在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6.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泌乳期奶牛12头,给药前1 d和给药前0 d,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 d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检测。每头入选奶牛的四个乳区分别单次灌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在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在给药后的第12小时、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在给药后的第10天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病原菌的变化。试验期间对给药奶牛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给药前1 d、给药当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30.5、30.3、29.8、30.3、30.0、30.9和31.0 kg,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mL;给药前后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 d分离到7株大肠杆菌、6株链球菌和9株葡萄球菌,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检测到1株链球菌。与给药前相比,奶中的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无新增感染。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无不良影响,该制剂对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牛奶中体细胞总数和体细胞分型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奶牛健康管理尤其是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选择3 478头荷斯坦牛进行样品采集,检测体细胞总数、体细胞分型指数、乳成分,根据体细胞总数和临床诊断意义,将体细胞数高于5万个/mL的1 798个样品分为5组,然后分析体细胞数与体细胞分型指数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牛奶中体细胞总数的不断增加,体细胞分型指数也不断增加,两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2。因此推断,当奶样中的体细胞分型指数大于57.24%(低值)时,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概率较大,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牛只。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河北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试验采用乳房炎体细胞数间接测定法(BMT)和细菌培养技术对河北地区6个牛场的7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和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表明:720份乳样中有182份为隐性乳房炎乳样,发病率为25.3%;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引起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0.9%。  相似文献   

11.
<正> 某牛场奶经酒精检验呈阳性。对其四只乳头各取奶样10毫克,各用20毫升蒸馏水稀释,加0.5%酚酞指示剂0.5毫升,用0.1N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毫升数×10,即为中和100毫升牛奶所需的0.1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随机采集本中心荷斯坦奶牛的生鲜乳的奶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 H值和体细胞数的测定以及相关关系研究后得出结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 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 H值在6.4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150万个/m 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7.00ms/cm之间、p H值在6.80~7.15;体细胞数在15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7.00ms/cm以上、p H值在7.15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p 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比,电导率p H值越高、体细胞数越高,患隐性乳房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p H值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3.
<正>体细胞数是评价奶牛乳房健康水平和乳品质的重要指标。牛乳中体细胞(Somatic Cell Count,SCC)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行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等组成。正常情况下,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应低于20万/毫升,第一次泌乳牛或管理优良的牧场体细胞数甚至可以低于10万/毫升。当乳房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催化极谱法检测了江西省36个县市108份临床健康成年猪的肝硒含量。全省猪肝硒平均水平为0.5795±0.2653×10~(-6)(干重),平均硒含量在1.00×10~(-6)以上的只有一个县市,0.99~0.60×10~(-6)之间的12个县市,0.59~0.30×10~(-6)之间的20个县市,0.29~0.20×10~(-6)之间的3个县市。全部猪肝样品中有11份样品的含硒量低于0.20×10~(-6)。这些结果表明,我省大部分县市处于缺硒病发病的临界状态。有的县市还存在严重缺硒的局部地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调查天津市原料奶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及乳房炎病原菌、耐药基因,了解全市原料奶的质量状况及引起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采集天津市5家乳品加工企业奶罐车的原料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采集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储奶罐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乳区的牛奶样品,用于检测乳房炎病原菌及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018年天津市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44.65万/mL,标准差42.41万/mL,变异系数94.97%,最大值为225.50万/mL,最小值为1.2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4.3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3.13%;细菌总数平均值11.54万CFU/mL,标准差26.28万CFU/mL,变异系数227.66%,最大值190.00万CFU/mL,最小值0.095万CFU/mL,细菌总数≤10万CFU/mL的样品占74.37%,10万CFU<细菌总数≤50万CFU/mL的样品占21.25%,50万CFU<细菌总数≤100万CFU/mL的样品占1.88%,100万CFU/mL<细菌总数≤200万CFU/mL的样品占2.50%。2018年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8.81万/mL,标准差36.49万/mL,变异系数94.03%,最大值为210.00万/mL,最小值为0.8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9.1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0.83%。乳房炎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36个样品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为94.74%;共检出8种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乳房链球菌,检出率为73.68%,其他病原体检出率依次为:牛支原体34.21%,牛棒状杆菌13.16%,无乳链球菌10.53%,大肠杆菌5.26%,白色念球菌5.26%,停乳链球菌2.63%,铜绿假单胞菌2.63%。14个样品检出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36.84%;2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934.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 2.63%。研究表明,2018年天津市原料奶SCC及细菌总数大部分接近欧盟标准,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引起天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为乳房链球菌、牛支原体和牛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6.
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奶牛乳样604份, 测定乳汁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正常乳汁的pH值在6 4~6 6之间; 体细胞在20万~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6~6 8之间; 体细胞在50~1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8~7 0之间; 体细胞在150万~50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0~7 2之间; 体细胞大于500万/mL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2以上。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DHI报告控制奶牛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的特点是乳中体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增多,当乳腺受机械损伤被感染后,体细胞数就会上升。我们知道超过正常20万个/毫升~30万个/毫升范围的体细胞都是乳房受到感染损害的前兆。目前,国际奶业已将体细胞数作为监测鲜奶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想有效的利用它来控制乳房炎首先必须对影响体细胞数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牛奶质量从内在讲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体细胞数和细菌总数。体细胞数是乳腺内受感染程度的定量指标;细菌总数和乳腺内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一种是在乳腺内部繁殖的细菌。一种是通过乳孔导管从外部感染的。控制细菌总数对控制乳房炎有重要意义。各个国家对于判定乳腺炎的牛奶的标准不同,美国的规定是:正常牛奶的体细胞数小于10万/毫升。乳房炎奶大于20万/毫升。因此,控制体细胞数就是控制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疫苗对奶牛体细胞数及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奶牛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所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引入经欧盟EMA认证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二联灭活疫苗,在国内两个奶牛场进行临床测试,验证其临床使用效果。选择地处西安和白银的两个规模化奶牛场,根据奶牛进入干奶期前的奶样检测结果、产量、体况评分等指标,筛选出240头奶牛入选临床测试,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后,在产犊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第14周和第18周分别采奶样检测体细胞数,并对奶样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该疫苗对隐性乳房炎发病状况以及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疫苗表现出了优异的效果,特别是第14周,免疫组奶牛的保护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阶段免疫组的保护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个奶牛场在干奶前1周免疫组的体细胞数和对照组几乎相近,而进入泌乳期后免疫组的体细胞数持续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牛在免疫疫苗后,抗体对病原菌产生了积极作用,缓解了炎症反应,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该疫苗具有提高奶牛机体对抗特异性病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西安某奶牛场的620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全年报告中体细胞数据、生产性能和兽医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数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减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大。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较少,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