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境内多山川河流,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称“塞外小江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鸭绿江,浑江哺育着他们,老岭山麓的自然资源供给他们的衣食之需。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王国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直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都城南迁,集安国内城作为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陪陵县境内,处于乌江离注入长江约一公里的江旁,有一道一千六百多米的石梁,石梁上镌刻着十四尾“鱼”形。(因刻在这石梁上,故称“石鱼”),这“石鱼”镌刻于何朝代,虽无史料可证明,但在石梁上(“石鱼”旁)却有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七三年)的题字:“二月石鱼见”,故一般称此“石鱼”为“唐代鱼”或“唐代  相似文献   

3.
开发咸宁茶文化,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雅 《农业考古》2007,(5):47-50,66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一、咸宁茶叶史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有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  相似文献   

4.
明代名臣刘天和的“植柳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乃谦 《农业考古》2002,(3):215-218
刘天和(1479-1546),字养和,别号松石,谥庄襄。明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正德进士。历任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知府、总理河道、总督陕西三边,官至兵部尚书,政绩显异。(名山藏》称:“天和才而廉。所居官必有独创。”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至今尤可称道。……  相似文献   

5.
~~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牛匕豚乞刂(郭注:亦割刺之名),糈用禾余。今按,此经起自“洞庭山之首”,中有“澧沅”、“潇湘”诸水,其倒数第二为“柴桑之山”,郭注:“今在浔阳柴桑县南,共庐山相连也。”则此《中次十二经》稻产区当分布于今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这与上述湘北、赣北史前稻遗存发现地点也是吻合的。史称“三苗之后,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然而,三苗族所创造的文化类型,应属于稻作文化。南方多水稻。今本《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豆)、膏稻、膏黍(黄米)、膏稷(即粟、谷子)…  相似文献   

6.
莫贤书 《农业考古》2002,(4):340-342
茶 ,碧水丹山粟粒芽。香醇 (神 )韵 ,武夷耀中华。(一 )“碧水丹山”是武夷山名胜自然风景区一带 ,远古时代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单斜断层山的红层地貌 ,又叫“丹霞地貌”。境内有“三三”(九曲清溪 )与“六六”(三十六奇峰 )之胜 ,称“碧水丹山” ,是武夷山狭义的代称。宋朝李纲诗云 :“一溪贯群山 ,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 ,倒影浸寒绿”。描述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瑰丽景色 ,使游人流连忘返。“碧水丹山”一词 ,最早出现六朝时任建安吴兴令 (今浦城县 )文豪江淹 ( 4 44 - 50 5)的作品中。江淹在诗歌自序中云 :“地在东南峤外 ,闽越之…  相似文献   

7.
江苏茶史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中国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发现、利用及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最初作为食用或药用,相传起源于史前“神农时代”,而用之为饮,最早发生于巴、蜀(今四川省)。据古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茶)饮之事”;是秦国统一全国前先占领巴蜀以后,开始慢慢传诸中原和其他地区的。中国最早的“荼”字,就首见之于秦汉间的辞书—《尔雅》。江苏是继巴蜀以后开始饮茶、种茶的省区之一。据古籍和方志记载,江苏在汉时便有“汉王”在茗岭(今宜兴境内)“课童艺茶”,以及“阳羡(宜兴县旧名)买茶”等传说。《桐君录》…  相似文献   

8.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6,(1):169-171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蓬蒿”即茼蒿。这是宋代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在《初归杂咏》中的诗句,用茼蒿来寄托自己的满腔忧愤所凝结的遁世思绪。茼蒿之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581-622年)的《千金·食治》和《唐本草》,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则称“蓬蒿”,明代兰茂《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称“蓬蒿菜”。因有蓠之清气,菊之甘香,花形似菊,所以,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又称之为“菊花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茼蒿“形气同乎蓬蒿,故名。”北京叫茼蒿为蒿子杆儿。茼蒿…  相似文献   

9.
贾思勰,后魏(公元386——534年)时山东益都(今寿光县)人,曾任高阳太守。当时有两个高阳郡,一个郡治在今山东临淄附近,另一郡治在今河北省高阳境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在山东的高阳,因所著《齐民要术》中涉及山东的地名较多。如书中所说济州、齐州、青州、山东、西安(故址在今山东益都境内)、广饶(今山东广饶)等。虽然《要术》记载的范围较广,如畜牧涉及长城以外,加工利用涉及江南(当时江南还不在后魏国土内),但重点还是以山东为主的黄河中下游。贾氏是山东人,又在山东做官,因此,在其著作中反映出山东农林生产和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0.
四川蒙山“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江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自古以来有“禹贡蒙山”之说,历代奉为“仙境”、“圣地”,故有“天下大蒙山”之称。蒙山不仅在我国古代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蒙山茶文是茶史上的一朵奇葩。二千多年来放射着瑰丽色彩,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古代蒙山与茶叶我国最早地理方志《禹贡》记有“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相传禹治水时曾对蔡山(周公山及四周区域)、蒙山(今蒙山及四周区域)进行开拓整治,并在此庆功祭天。史书称“蔡蒙旅平”,今呼“落平”。在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发掘战国魏襄王(前318—前296年)墓室时,曾发现竹简数十车,经整理后  相似文献   

11.
前言“好种出好苗”,“母大儿肥”是我們常用的农谚来說明种或苗对植株个体生长和最后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各地农民群众的經驗都非常重視甘薯秧苗的貭量,认为薯苗貭量的好坏对插后成活、生长和产量都有影响,因此对薯苗的选擇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福建省农民的經驗:①不留长苗,不在朝露未干时剪苗,要选富含白色粘性乳液的薯苗,并力求选用頂苗,不用中苗或基苗。浙江溫州地区  相似文献   

12.
湖丝--辑里湖丝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发根 《农业考古》2003,(3):184-192
一、湖 丝“湖丝”之称 ,见于记载 ,始于南宋嘉泰年间 (12 0 1- 12 0 4 ) ,其时已经“湖丝遍天下”了。( 1) 实则 ,有“湖州”之称始 ,便有“湖丝”。隋仁寿二年 (6 0 2 )置湖州 ,以滨太湖取名 ,治所乌程。此为“湖州”称谓之始。隋、唐时 ,尚有“安吉丝”、“武康绵”以及“湖绸”等称谓。( 2 ) 再往上推 ,三国·吴时有“永安丝” ,( 3) 永安即今武康 ,也就是“武康丝”。其时湖地称“吴兴郡” ,因此也是“吴兴之丝”。况唐代尚称“湖绫”( 4) ;明、清时湖地之罗称“吴罗” ,亦称“湖罗”( 5) ;湖地之蚕 ,历代则呼为“吴蚕”( 6 ) ,因此 ,…  相似文献   

13.
《沈氏农书》和《补农书》是反映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明末清初地主经营情况,总结前人和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沈氏农书》为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侠名的沈氏所撰,成书于明代崇祯之末(从书中记载的灾情、物价、生产情况并与沈氏《奇荒纪事》相印证,推定约在公元1640年或稍前),经张履祥的录辑及其弟子的刊印而得以保存至今。全书为:一、“逐月事宜”,相当一篇农家月令提纲,详列各月“天晴”、“阴雨”的农务和“杂作”、“置备”事项。对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副业和生活日用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履祥说它是“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二、“运  相似文献   

14.
尹美禄 《农业考古》1990,(1):195-197
《禾谱》是北宋时期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曾安止(公元1048——1098,字移忠,号屠龙翁)所著的一部农业著作。《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和《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中皆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道经太和,得见此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并作“秧马歌”(其碑刻现存泰和县博物馆)一诗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禾谱》在宋元明时期还一直流传于世,到明代末期仅空存其目。关于此书的内容,苏轼在其“秧马歌”及其文集中只字未提,学者们也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朱升(1294—1370年),字允升,号枫林,学者称枫林先生。明代初期的政治家、道学家。休宁(今安徽休宁)人。龙凤三年(1357),朱元璋攻克徽州(今安徽歙县)后,因邓愈推荐,被召见问时务,他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欣赏,遂使预帷幄密议。洪武元年(1368)任翰林学士,与陶安、宋濂齐名,一切典制,多出其手。后以老辞政归家,卒年七十二岁。有《枫林集》。诗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平易坦率,往往脱然于诗法之外。“茗理”诗并序为其诗作的一首,现全文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16.
鳗种培育的主要环节是鳗苗的收购、暂养、调运与驯食,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弱苗增多,甚至会导致鳗种培育的失败。现将各环节的处理略述如下。 一、收购 1.防止温差剧变。鳗苗送收购站,经一定距离运输,苗温与室内水温有一定差异,如超过允许瞬间温差(4℃),往往会造成一定伤亡或成为弱势苗。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将鳗苗连同器具(多为薄膜袋)置于待养水中一定时间再倒出行挑苗等事宜。 2.挑尽伤苗、僵苗。伤僵苗体力衰竭,易感染病虫害,入池后会陆续死亡,无养殖价值。伤僵苗一般表现为烦燥不安,即使水温在10~13℃也会乱窜。体色全部或间断成“白浊”状态。此外,肠管充食、肝脏明显鲜红的苗属“次苗”。健康的鳗苗表现为头阔、吻短、体色透明、活泼、无外伤。  相似文献   

17.
正白芍,也称白花芍药,属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其根入药,有养血、通经、镇痉及止血等作用,可治疗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疾病。白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浙江(杭白芍)、安徽(亳白芍)、四川(川白芍),在河南、山东、陕西、贵州、湖南等地亦有栽  相似文献   

18.
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没有全面普及,因此,加强小麦田间观察,留意植株外部形态变化(叶片大小、颜色、平展或皱缩等),凭视觉观测(形态诊断法)来判断某种养分的丰缺,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常讲的“看苗施肥”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9.
早稻下插后,秧苗返青缓慢,分蘖少或不分蘖,叶片发黄,叶尖枯萎,植株矮小,根系变黑,新发根少,这种现象叫僵苗或称“坐蔸”、“发瘘”。水稻僵苗现象在稻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减产幅度20%~50%。早稻僵苗除秧苗素质差、叶龄小等本身因素外,环境是导致僵苗的主要原因。通常有如下六种情况: 一、根系中毒性僵苗稻田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长期淹水,使土壤缺氧,还原性增强,有毒物质如亚铁盐类、有机酸、硫化物等增多。当亚铁盐浓  相似文献   

20.
<正>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广风鼎盛之所,今为皖、浙、赣三省交通要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