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及概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玉米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测试工作当中,通过调查玉米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雄穗一级侧枝长度、株高及穗位等数量性状,同时借助计算机和概率理论对这些数量性状的品种间变异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性状的分布区间,为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玉米新品种DUS测试,确定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原阳)分中心测试花生性状表达状态的全面了解,根据191份花生测试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及分级。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百仁重变异系数最,大20.17%,变幅为43.09~115.26 g;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6.37%,变幅为58.07%~80.50%;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7个性状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按照极值大于等于2倍LSD0.05进行等距分级;该分级标准下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79~1.843,均大于1.000,能较全面地反映花生各数量性状在不同分级代码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5,(5):21-25
本研究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公主岭)分中心2009~2013年的213份高粱品种的DUS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LSD辅助划分法,结合品种的实际性状表达状态,得到一套适用于吉林省的高粱主要数量性状的分级标准,为我国高粱DUS测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公主岭分中心收集的191份水稻品种为基础,在2010~2011年间进行种植试验,采集相关数据44 000余条。然后对每个性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自的分布规律,并对制定性状的分级标准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发布的金鱼草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在我国的适应性,为建立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的科学评价方法、研制适应我国生态气候的金鱼草DUS测试指南奠定基础。【方法】以UPOV发布的金鱼草新品种测试指南(TG/221/1)为标准,对40份金鱼草种质开展种植试验,对植株、叶、花等部位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应用SPSS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变异程度、数量性状分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1个指南性状与2个非指南性状种间变异系数为16.9%~65.9%,种内变异系数为5.3%~12.2%,符合指南性状的选择标准;通过最小显著差法得到13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分级,可作为金鱼草种质鉴定和DUS指南研制的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4个重要因子并新增了2个指南分组性状。【结论】通过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各性状不同分级的数值范围,验证了UPOV指南在我国的适应性并对其中花序长度的分级数量进行优化,新增主茎长度和主茎一级分枝数量作为指南分组性状候选,为我国金鱼草指南的研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大花蕙兰28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12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513%,品种间特异性强;结合K S检验结果发现只有4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表明数量性状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进行概率分级发现,年度间分点值不一致,应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调整后再赋值。  相似文献   

7.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9种酸枣种质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6.94%~56.18%,其中以双仁率、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幅度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6.18%、55.82%和55.49%。K-S检验结果表明,酸枣果实各主要数量性状符合正态性分布,据此对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概率分级,并筛选出性状优异的种质。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针对大豆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和重要病害的抗性等,综述了近年来大豆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定位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大豆QTL定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草莓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并且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K-S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 0.5246s)和(X 1.2818s)4个点分为5级,从而使性状值落入1~5级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或用(X 0.5246s)和(X 1.2818s)2个点分为3级,性状值落入3级的概率分别为30%、40%和30%。  相似文献   

10.
选用20个山西早熟大豆品种,对13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性状遗传力较高,荚粒数变异较大,遗传型相关一般接近或稍高于表型相关,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一粒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对产量起决定作用。选育早熟高产品种要以百粒重和单株粒数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数量性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10个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主要数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节数、单株粒重、分枝数。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大豆区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片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吉林省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相应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7年8月19日到9月15日对吉林省全省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大豆生产田,省大豆区试、生试大豆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近年由于气候的原因,大豆霜霉病和大豆褐斑病中等偏重发生,大豆蚜虫个别地区大发生。依据调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东农42、东农163二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对鼓粒期大豆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氨基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豆荚叶绿素总含量平均占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1%~2%,豆荚的光合速率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豆荚的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较叶片含量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比叶片低。豆荚的蛋白质、还原糖、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正相关关系。将产量性状分成3个主因子,第一因子(pc1)主要由有效荚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3个性状决定,第二因子(pc2)主要由株高、生育日数和主茎节数3个性状决定,第三因子(pc3)主要由有效分枝和底荚高度2个性状决定。大豆产量主要决定于pc1和pc3,与pc2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5年2年山东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百粒重、节数与产量都呈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数呈负相关。[结论]与对照相比,选择分枝数、有效荚、单株粒数比对照多,节数比对照少、百粒重略小的品种容易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5年生东北铁线莲栽培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根重变异幅度最大,可以通过根重直接进行以高产为目标的选择育种;根重与须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须根数在群体中的变异幅度较大。因此,须根数可以作为相关性状进行以高产为目标的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