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条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地区爆发,对农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对美国白蛾的种群特点和分布、基因组学、性信息素研究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其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与微胶囊制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主要方法包括Witting反应、炔化物路线和Grignard试剂偶联法等。微胶囊是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剂型,在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缓释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方法,综述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归纳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一种高度多食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现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79年传入我国后,对我国农林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统计《国家林业局公告》2011~2022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省级疫区数量由8个增加至14个,县级疫区由338个增至611个,累计危害的县级行政区为655个;至2022年,我国美国白蛾新增疫区已达到北纬30°85’(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东经108°71’(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与2011年相比向南扩展约4个纬度,向西扩展约4个经度。目前,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性信息素进行监测和诱杀,辅以人工和物理防治,并以化学和生物防治为主。全面总结了目前美国白蛾的林间防治方法及防控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白蛾的扩散趋势,提出预测预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控建议。此外,随着对美国白蛾防治新方法的探索,如取食偏好性、植物源杀虫剂、基因重组和RNAi技术,未来可以从营林措施、新型杀虫剂的开发及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入手,对美国白蛾实施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5.
美国白蛾围食膜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园林树木的检疫害虫,而围食膜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潜在靶标.应用生化技术,初步分析了美国白蛾围食膜蛋白种类、蛋白和糖的含量,测定荧光增白剂FB28对围食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围食膜富有弹性,韧性强,很容易得到完整的围食膜,主要有蛋白质、糖类和几丁质组成,其蛋白质含量为32.26%,糖类含量为7.71%.经SDS - PAGE测定,美国白蛾围食膜有14条蛋白带,分子量在7~220 ku之间.研究发现,荧光增白剂FB28能够破坏美国白蛾围食膜,而2% FB28离体处理围食膜12 h,降解的蛋白质最多,为应用FB28与微生物杀虫剂联合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白蛾成虫羽化和交尾高峰期雌虫性信息素分泌规律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最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地区爆发,所到之处,农作物、树木、蔬菜被蚕食一光,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生产。现结合本地实际防治经验,就美国白蛾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其他地区开展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原产北美地区,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国家;美国白蛾具有适生能力强、传播蔓延快、发生危害严重的特点,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1979~2008年关于美国白蛾的相关核心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总结了美国白蛾核心期刊文献的年代分布、主要载文期刊、主要作者及其研究内容、论文的主题分布等,从文献研究角度分析了美国白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廊坊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sb.)、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 L.)、桑树(Morus alba L.)、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Roem.〕为目标树种,2014年9月在其3年生林地中进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人工接种试验,并用目标树种的离体叶片饲喂美国白蛾幼虫,统计其食叶量,同时测定目标树种非自然侵染前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目标树种取食量的高低顺序为桑树法国梧桐臭椿白蜡毛白杨香椿;美国白蛾取食后,树种(抗性和感性)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抗虫性高低与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没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检疫性害虫,近几年来曾在我国很多地区爆发。本文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为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对美国白蛾爆发的防治理工作给予帮助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市园林管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地在引进新品种植物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引进外来物种危害—美国白蛾,对园林植物景观造成严重影响,对生态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园绿地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对美国白蛾在石家庄地区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分布与寄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自2006年在石家庄地区发现,2010年大面积发生,寄主达40多种植物,主要寄主植物为法桐、白蜡、臭椿、桑树、榆树、金银木、苹果、梨树、杏树等。2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于2010年8月在连云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该文总结分析了连云港市10年来对美国白蛾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如灯光诱杀成虫、剪除卵块、剪除网幕、围草诱蛹、人工挖蛹等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性信息素诱虫、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林业植物检疫管理。推广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632086.69 hm2,飞防后的下一代平均有虫株率均低于2%。指出了今后选择性开展物理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持续开展营林措施防治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桑树害虫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蚕业生产的发展,采用人工合成的桑虫性信息素制剂诱杀害虫是桑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桑园性诱芯放置的不同高度与距离对害虫的防治效果的研究表明:性诱剂不同放置位置诱杀桑虫数量差异显著,当性诱剂放置间距在5~10m、高度0.5~1m时,性诱剂对桑虫诱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每年都会对林业和农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美国白蛾在辽宁地区的发生和防控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以期为生产中美国白蛾的检疫、预报和防治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农林业检疫性害虫,2015年蒙城县首次发现,2016年发生面积有所扩大,但由于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美国白蛾并未造成大的危害.通过美国白蛾防控实践,现已初步掌握美国白蛾在蒙城县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该文对美国白蛾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以物理和生物农药为主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白蛾对鲁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对该区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美国白蛾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该虫在鲁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环境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低温度是美国白蛾存活的主要障碍,其年发生代数主要受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其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基于此,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对美国白蛾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为摸清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脊椎动物的毒性,以便为大面积应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混合液通过耳静脉注射、眼粘膜接种、拌食饲喂和腹腔注射四种途径对家兔、豚鼠、小白鼠共30只动物进行了急型、亚急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感染试验,鉴定安全性。现将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1994年进入沈阳市,到1998年发生范围已遍及全市80余个乡镇、415个村,有虫总面积2万余亩。美国白蛾以为害阔叶树为主,特别喜食行道树及林地边缘的阔叶树。喜食的树种有糖槭、核桃楸、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