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见闻 《北京农业》2008,(3):26-26
在装袋的过程中,用预先准备好的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袋筒,先用线绳把筒的一头扎好,然后筒内装料18~20厘米,再用线绳扎好筒口,成为两头封闭的料袋。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时,分别解开料袋两头扎口,接入菌种,再用线绳把袋口扎好。接种量为5%。接种后的料袋按“井”字形堆积排放床架或地面上进行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全袋后,见有少量菇蕾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根据灭菌方法不同,选用不同质量的塑料袋装。如用高压蒸气灭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常压蒸气灭菌可用低压聚乙烯塑料。料袋筒宽17厘米,长35厘米。培养料常用的配方比例: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或碳酸钙1%。料与水的  相似文献   

3.
5.装袋、接种、发茵:原料经堆积发酵处理后,进行装袋与播种。一般细袋栽培,筒膜规格为45厘米X26厘米,料长约25厘米。圆块菌包栽培,筒膜规格为65厘米X55厘米,料厚约12厘米。采用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要适当大一些。培养菌丝满袋后再放置10天左右,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覆土出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此法棉塞和绳子用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菇农经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即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入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口.另做一个长30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3个直径2.5~3毫米的元钉(钉透).钉的间距4厘米.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两端有菌种块的位置上扎孔.但袋中间的菌种块上不要扎孔,以防袋中间出菇.栽培袋的每端扎9~15个孔,孔分布要均匀,数量视菌种块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5.
1套袋制作规格 :选择无破孔透明度较好的聚已稀筒袋 ,直径大于生产袋2cm ,长度大于生产袋5cm ,这既容易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又便于操作。套袋与生产袋之间的空隙部分可以满足菌丝15~20天的氧气。2套袋使用方法 :在接种室内一起消毒 ,每接种一个生产袋应立即套上一个套袋并扎好口 ,“井”字形摆放 ,堆高五层。按正常管理15天以后 ,当菌丝长到7~10cm时再脱掉套袋打孔增氧。为了防止室内残留的杂菌漫延污染 ,在脱掉套袋的前1天 ,用消毒剂或甲醛喷洒熏蒸培养室 ,然后再脱掉套袋增氧。3套袋的再次利用 :脱掉的套袋要妥善保管好 ,可以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6.
1 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 1.1 原因 ①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1.2 对策 ①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0~1.40)。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厘米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②保持适温培  相似文献   

7.
将培养料装入瓶(袋)中(选不同口径的容器),边装边压紧,一直装到上表面离瓶口2厘米~4厘米。然后用直径2厘米~2.5厘米的尖头圆木棒在培养料中央捅一个洞直达容器底,擦净瓶口及外壁,用牛皮纸或双层报纸封口,用绳子或皮筋扎紧瓶口即可灭菌。灭菌后在无菌的条件下接入灵芝菌种。接种后迅速将封口纸盖好,上面再加一块消过毒的塑料薄膜,然后用绳子或皮筋扎好。接种完毕后,  相似文献   

8.
<正>1.培养料配方:以玉米心或稻草为栽培主料,另加辅料麦麸20%、玉米面粉5%、石灰2%、石膏1%、蔗糖1%,料内含水量65%。2.装袋灭菌:采用17厘米×45厘米×0.04厘米的耐压聚乙烯塑料袋,将拌匀的料装入袋中,松紧适宜,两头线绳扎紧。然后上砖砌式常压无菌灶灭菌,当温度达100℃时,维持恒温8~10小时,之后熄火,自然冷却,然后取出置于接科室内。3.接种培养:将灭过菌的料袋,搬  相似文献   

9.
3.大袋装料质量差、花菇少是代料栽培食用菌的一大弱点。为促进多出花菇、优质菇,宜将小袋装料改为大袋装料,加大培养基的量。袋子选用 25厘米× 5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 2000公斤左右。装好后立即进灶灭菌。由于袋较大,故灭菌时间需 100℃保持 14小时方可熄火,然后闷 3小时即可出灶,待冷却后接种。 4.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枝条菌种斜插袋内,以利发菌。每袋正反面接入 7根菌种,然后送入洁净干燥的培养室内发菌,视室温高低确定堆置层数,通常为 2~ 4层。接种后 15~ 20天,拔出枝条,以利透气,促进菌丝生长。总发菌期为 50~ 70天。  相似文献   

10.
<正>一、催蕾1.搔菌。将工作场所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喷洒并沉降后,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 增加石灰量 拌料时增加石灰用量,由3%提高到5%,使料的pH值在8~9之间。这样做,既可抑制杂菌生长,又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 直接装袋 生料拌好后,不经发酵直接装袋。这样能使袋内的培养料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加快发菌速度。 增加接种量 装袋时适当增加用种量,变3层接种为4层接种。中间的菌块也应适当增大,菌块要紧贴塑料袋,每圈4~5块。袋两端的菌种块可稍小,每端6~7块。扎口后,用1根直径1~1.2厘米的钎子在袋两端的菌种处各扎4~5个通气  相似文献   

12.
白平菇袋栽高产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昌县横山镇的平菇栽培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特将本地区白平菇高产优质高效袋装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适温出菇白平菇属广温类型,出菇时的最适温度是14~22℃.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出菇快,周期短,适于春、秋、冬季栽培.开袋:在菌丝形成阶段,创造黑暗环境,扎好袋口,棚内堆积培养菌丝,当菌丝长满袋料后,要及时对料袋两头破口开袋.搔菌:熟料栽培,为达到均匀出菇、茹齐菇密,必须搔菌,可用匙轻轻刮去两头袋口的接种块.  相似文献   

13.
<正> 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月下旬开始制作母种,11月初制作原种,11月底至12月初制作栽培种,1月份播种。采用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  相似文献   

14.
<正>1.温水袋催芽法。将2~4千克30℃温水装入塑料袋内,扎好口放入盆中,把浸过的种子摊放在湿毛巾上卷起放在温水袋上,用褥子盖好放在保温处。隔4~5小时将种子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袋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1 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原因:①袋内透气性差,缺氧, 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过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对策:①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 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 5cm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  相似文献   

17.
专家热线     
山西读者邹鑫平问: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有哪些简易方法? 答:在平菇生产袋两端的中心,分别用直径2-3厘米、长30厘米的尖棒打孔,孔的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向棒孔中放入适量菌种,在袋端的料面上也放入比常规接种量多10%的菌种,确保料面及四周全部覆盖菌种。  相似文献   

18.
1、作床。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是林荫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 ̄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 ̄70厘米。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2、扎袋。菌丝刚长满袋或即将长到袋底(离袋底1 ̄2厘米)时,用塑料绳将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颈圈,把袋口窝回扎死。菌袋中孔明显的,也可直接把余袋扭半圈塞于接种孔内。3、割口。用01·克霉王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袋表面,然后倒立割口出耳。…  相似文献   

19.
<正>一、菌袋制备按配方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2%,每千克干料加水1.1~1.2千克。用香菇生产的专用灌袋机把培养料灌进55厘米×15厘米×0.004厘米的低压聚  相似文献   

20.
1、红薯.暂贮在室内的红薯,当室内气温达不到15℃时,速将红薯摊开摆平.然后用四川简阳保鲜剂厂生产的"国光"牌红薯保鲜剂1袋(每袋25克),对水15千克,搅拌均匀,用喷雾器将配对好的保鲜剂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红薯表皮上.等红薯表皮晾干后装人编织袋内扎好口,即可入窖摞起贮存,保鲜防病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