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桔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花粉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育性柑桔品种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从孢原组织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粉母细胞期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渐次下降。败育型的蕉柑花粉在游离小孢子释放之前虽已陆续败育,但在此之前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高于育性正常品种雪柑和碰柑;从游离小孢子期到花粉成熟期是小孢子败育的高峰期,同时游离脯氨酸含量也急剧下降到最低点。因此,蕉柑成熟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保持系的可育花药;不育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低于保持系。核遗传背景差异导致3份同质异核甜椒不育系花药中同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辣椒雄性不育花药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辣椒雄性不育花药生化分析表明:辣椒不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的含量,花药内一些酶活性变化与败育有关,即不育系的花药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育系明显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4.
用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2个恢复系配组成14个aF1和2个bF1为材料,测定了它们花药中17种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凡育性可被恢复的不育系,花药中的冬天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相当于保持系的2.7-3.8倍和1.3-2.0倍,其它氨基酸的含量,除野汕A的胱氨酸外,则均低于保持系,相当于保持系的9.2%-87.5%之间。2.育性不能被恢复的隆汕A,花药中除天冬氨酸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氨基酸均低于保持系,但其中有12种氨基酸的含量较明显地高于育性可被恢复的aF1。3.花药中脯氨酸、胱氨酸、蛋氨酸是和雄配子育性转换密切相关的3种氨基酸,当其含量偏低甚至缺失时,则雄配子败育,反之,当其恢复到接近正常含量时,则败育的雄配子转换为可育。  相似文献   

5.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物质代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玉米Mo_(17)核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系及正常可育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的物质代谢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的所有过程中,雄性不育细胞质系花药组织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可育细胞质系。讨论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物质亏损”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育系花药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和多数氨基酸的含量,都高于同核保持系,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天门冬酰胺和脯氨酸,前者不育系远比保持系高,后者则反之。不同类型不育系间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含量也存在有明显差异。恢复系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保持系比较相似。不育系杂种随着育性的恢复,其脯氨酸含量迅速提高,天门冬酰胺和氨的含量迅速下降,趋向于正常可育系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和可育期进行花药氨基酸含量测定、叶片内还原糖、蔗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发现在不育阶段的脯氨酸、胱氨酸等的含量与可育阶段的含量有差别;还原糖、蔗糖含量在不育阶段比可育阶段含量高;在可育阶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比不育阶段多一条。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60Co-γ辐射诱变获得的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的生理生化特征,以不育株K305ms及其姊妹交群体中的可育株K305F为材料,对雄花发育不同时期花药和颖壳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可育株K305F相比,不育株K305ms雄花发育过程中花药与颖壳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且K305ms花药的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而P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说明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可能与花药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个优越的杂交优势育种系统。因此,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对提高棉花高产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2P5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C2P5B为对照,利用石蜡切片观察花药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叶、花朵及不同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及叶片的关合速率。石蜡切片观察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并分析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到不育系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内绒毡层没有发育,四分体没有形成;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光合速率比保持系低,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败育前较低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育系败育时较高。【结论】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造成营养不足,使小孢子母细胞分化受阻;脯氨酸的含量低,花药抗逆性差,花药容易褐化。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不利于花药的正常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陆地棉双隐性核不育系 (ms5ms6)不育株和可育株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POD活性、IAA、GA3 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花药主要败育时期以前 ,不育花药与可育花药相比 ,POD活性、ABA含量明显偏高 ;IAA、GA3 含量明显偏低。不育花药中IAA、GA3 、ABA含量异常和POD活性偏高与其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自交系FAPW和BN490A组配的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利用t测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单倍体花药外露、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率较低(28.2%),大部分花药外露(81.3%)和小部分花药不外露(15.6%)的单倍体花粉可育;花粉可育的单倍体花药大小大于花粉败育的单倍体,但在花粉可育的单倍体植株中,花粉的育性并未随着花药大小的增大而提高。在实际单倍体自然加倍过程中,可以依据玉米单倍体花药外露与否、花药大小与花粉育性的关系,通过花药是否外露与花药大小判断雄穗的育性。  相似文献   

12.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在拔节至散粉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和22.0℃处理,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脯氨酸及其活性氧代谢的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3314的脯氨酸含量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可育条件)下明显高于17.5℃处理(不育条件),且日平均温度22.0℃条件下的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基本一致;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在可育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过程中伴随着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雄不育与可育花蕾的RNA、氨基酸含量研究表明:①雄不育花蕾RNA含量在花药减数分裂时,有高、有低,在单核期后,则显著低于相应的可育系,雄不育花蕾RNA亏缺是不育的结果;②雄不育花蕾游离脯氨酸随其发育降低,可育系则与之相反,脯氨酸缺乏是雄不育的结果;③雄不育花蕾丙氨酸含量高于相应可育系;④雄不育花蕾游离天门冬氨酸含量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低于相应可育系,在花粉三胞期则与之相反;④油菜花蕾游离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含量随其发育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不育化育种,培育雄性不育系,使杂交母本的雄花失去育性。为了解不育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对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开展了研究。已有报道在水稻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的游离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而对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已发现不育系的游离脯氨酸很低甚至没有,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含量则较高。天门冬酰胺的结果正好相反,不育系含量高,而保持系和恢复系低。另外,花粉中细胞色素氧化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为材料,在拔节至开花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不育条件)和22.0℃(可育条件)处理,研究A3314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下,A3314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日平均温度17.5℃处理,尤其幼穗变化更为明显,且A3314各种物质含量与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在可育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0℃),温度变化导致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伴随着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说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染病毒番茄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在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花粉萌发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病株花药发育过程中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开始的晚,并且任一花药发育时期花药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比同一时期健康植株低。开花后0~3d中病株的花粉萌发率也比同期健康植株的低。本研究结果从生理生化上反映了番茄感染病毒后发生的病理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8.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了两年桃树不同育性品种花器官中水解蛋白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水解蛋白氨基酸,可育品种、部分败育品种主要累积在雄蕊中,而高度败育品种则主要累积在雄蕊之外的花器官中,并且前比存在较好的酸、碱氨基酸平衡。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精氨酸早期积累达到峰值,游离脯氨酸累积出现两次高峰,可能分别部分严自谷氨酸和精氨酸的转化。脯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与花粉育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小麦K、V型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K149A、V149A、149B花药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3个材料花药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没有明显差异。(2)从小孢子期开始,一些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出现了显著差异。与149B相比,K149A、V149A花药内缺乏游离脯氨酸和谷氨酸而积累了较多的丙氨酸。(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期及二胞花粉期,3个材料间花药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一致,到三胞花粉期则都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149B>K149A>V149A,最终游离氨基酸总量V149A>K149A>149B。此外,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4)不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它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花粉败育过程中内部物质代谢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