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Silwet408对杀虫剂药液理化性能的影响及药液雾滴在稻叶上的行为与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防效的内在关系,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液中添加助剂Silwet408后表面张力、黏度、pH值以及在稻叶上最大持留量的变化,借助OCG法对叶片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围绕叶片倾角分析了单个雾滴在稻叶上的黏附行为,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正、反面表观表面自由能分别为31.48 mJ/m^2和34.19 mJ/m^2;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角较小,分别为(11.09±2.74)°和(19.98±5.67)°,表明水稻为高倾角叶片形态,不利于雾滴在稻叶上的黏附。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和5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4.64±1.04)mN/m和(46.14±0.62)mN/m,均大于稻叶的表观表面自由能,其药液的单个雾滴在79°和70°的倾角稻叶上均呈滚落状态;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表观表面自由能,单个雾滴能够黏附在倾角稻叶上并润湿,同时药液在稻叶上的最大持留量也呈极显著增加;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的pH值和黏度在添加Silwet408前后变化不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对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稀释液中添加125 mg/L的Silwet408可使喷雾药液与水稻植株特性相匹配,进而提高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作物叶片表面润湿性能,科学选用助剂提高化学防治水平,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定了小麦、玉米、辣椒、大豆和苹果5种作物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一步测定了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20%阿维 ? 杀虫单微乳剂两种药液液滴在添加Silwet 408和GY-Spry两种喷雾助剂后其在5种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表明:5种作物叶片正反面表面自由能差异较大,表面自由能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辣椒叶片 (54.12、45.08 mJ/m2) 和小麦叶片 (3.76、6.42 mJ/m2);同种作物叶片正反面表面自由能均有差异,其中辣椒叶片正反面和大豆叶片正面自由能以极性分量占主导,表现出亲水性,小麦、玉米、苹果叶片正反面及大豆叶片反面自由能以色散分量占主导,表现出疏水性。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00倍液和20%阿维 ? 杀虫单微乳剂750倍液中分别添加两种助剂后,药液液滴在5种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添加Silwet 408后两种药液接触角分别降低82.63%~100%和85.07%~100%,添加GY-Spry后分别降低0~57.54%和10.96%~59.13%,说明添加Silwet 408比GY-Spry使接触角降低得更为显著;加入助剂的两钟药剂在5种作物叶面上接触角下降趋势一致,0~30 s内接触角下降程度明显高于30~60 s。本研究表明,喷雾助剂Silwet 408 和GY-Spry能提高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20%阿维 ? 杀虫单微乳剂对5种靶标的润湿性,效果上Silwet 408 好于GY-Spry。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喷雾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及防治木瓜秀粉蚧的增效作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添加5种喷雾助剂[芦荟精油、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渗透剂JFC-2、氮酮和增效醚(PBO)]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表面张力、扩展直径以及最大持留量的影响,并测定了添加喷雾助剂对2种供试药剂防治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5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大扩展直径并提高药液持留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助剂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的毒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5.1%~26.1%和22.7%~41.8%,其中JFC-2和PBO的增效作用较为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JFC-2和PBO可提高2种供试药液对木瓜秀粉蚧的田间防效,尤其对高浓度药液的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其中JFC-2对240 g/L螺螨酯悬浮剂防效的增效比在10.3%~24.6%之间,增效醚对15%哒螨灵乳油防效的增效比在12.1%~28.9%之间。  相似文献   

4.
嘧菌酯是防治大豆锈病的重要杀菌剂,明确嘧菌酯在大豆上的残留规律是一项亟待开展的课题。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技术,建立了大豆种植体系中茎、叶、籽粒及土壤中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定量限达0.005 mg/kg。在田间试验点基础上,明确了安徽、山东和吉林3个试验点嘧菌酯在大豆上的沉积与降解规律,发现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施用后主要沉积在大豆叶片中,沉积量由北向南呈逐渐降低趋势,嘧菌酯在上部茎叶中降解速率较快,地区间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不同剂量嘧菌酯与大豆锈病防效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残留量,得到了嘧菌酯的最低有效防控剂量为225 g/hm2。本研究成果对指导嘧菌酯在大豆生产中的科学使用以及对大豆上农药减量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低容量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其中Silwet408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2.05 mN/m,表面活性最强。当药液中含有0.0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时,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即开始显著减小,且在小麦背面的接触角小于在正面的接触角。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明显降低,雾滴在小麦叶片上扩展面积明显增大。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手持离心式低容量喷雾机喷雾,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Silwet408,可显著增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助剂对10种杀菌剂防治鸡蛋花锈病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有机硅助剂对10种杀菌剂防治鸡蛋花锈病的增效作用,以表面张力、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田间防效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0.1%有机硅助剂对10种杀菌剂1 000倍液物理性状及田间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能显著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增大扩展直径,提高药液持留量和防治效果。添加助剂后,药剂表面张力由34.67~66.47 mN/m降低至16.80~22.73 mN/m;扩展直径由2.09~2.56 mm增大至3.49~5.90 mm;持留量由1.43~2.88 mg/cm~2增大至1.94~4.35 mg/cm~2;在相等药剂用量下,有机硅助剂可使杀菌剂田间防效提高16.95%~36.01%。有机硅助剂通过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增加扩展直径,提高药液持留量,提高杀菌剂对鸡蛋花锈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喷雾助剂在苹果园化学防治中的作用,采用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等分析了GY-T12、NF-100和迈润等3种喷雾助剂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 (CMC) 时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片表面润湿性能和持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添加的3种喷雾助剂达到其CMC时,氟啶虫胺腈药液表面张力降低至27.64~35.64 mN/m;根据水滴在苹果叶片表面的接触角小于或大于90°判定苹果叶片近轴面为亲水性表面、远轴面为疏水性表面,添加助剂使药液在近轴面和远轴面30 s的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23.2°~41.3°和68.0°~93.5°,同时使亲水性近轴面黏附功降低5.36~12.56 mJ/m2,而黏附张力增大9.27~11.26 mN/m,在疏水性远轴面黏附功与黏附张力分别增大27.45~36.66 mJ/m2和47.55~53.28 mN/m,对改善远轴面的黏附润湿性更显著;药液表面张力和最大稳定持留量存在抛物线状函数关系,当表面张力为40.89 mN/m时,持留量达最大值12.53 mg/cm2;3种助剂中,NF-100和GY- T12可显著增加药液持留量,且GY-T12对靶标害虫苹果黄蚜有显著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苹果园应用时应依据预期目标选择适当的喷雾助剂,并通过调节药液表面张力使其处于适宜范围以增加药液持留量、提高对靶标害虫的毒力。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模拟雨水冲刷条件下,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了添加4种自制喷雾助剂AY904-1 (含有40%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和10%异构醇聚氧乙烯醚)、AY904-2 (含有30%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10%异构醇聚氧乙烯醚)、AY904-3 (含有20%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和10%异构醇聚氧乙烯醚) 和AY904-4 (含有10%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和10%异构醇聚氧乙烯醚) 对提高嘧菌酯在玉米叶片表面耐雨水冲刷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喷雾助剂对嘧菌酯药液物理性状及其玉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冲刷试验中,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嘧菌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1.0%的AY904-1和AY904-2以及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的AY904-3和AY904-4均可显著提高嘧菌酯在玉米叶片上的持留量,且助剂的添加量越大,耐冲刷效果越好,其中以AY904-1的效果最好。在嘧菌酯药液中添加4种喷雾助剂,均能降低药液在玉米叶片表面的接触角,但与嘧菌酯药剂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AY904-1和AY904-2的干燥薄膜在水中溶胀度较低,成膜性能较好。将4种喷雾助剂与氯虫苯甲酰胺药液桶混后喷雾,发现其对3个品种玉米均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农药剂型及表面活性剂对药液在亲水和疏水植物叶片表面的持留及铺展行为的影响,通过数码显微镜连续摄像的方法,测试了40种药液液滴在棉花(亲水性)和水稻(疏水性)叶片上的持留及铺展行为。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3种不同剂型的农药,以及Silwet 408、NF100和AgroSpred 730 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配制不同药液,通过注射器产生液滴并用数码显微镜记录液滴在水稻和棉花叶片上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农药剂型对药液表面张力影响不显著,但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却对表面张力影响显著,其对降低表面张力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Silwet 408AgroSpred 730NF100;同种表面活性剂对悬浮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可湿性粉剂,对乳油的影响最小;加入NF100可增加药液液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持留能力。结合表面张力结果,证明表面张力并非增强药液持留和铺展能力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在3%阿维菌素微乳剂中添加不同量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后,对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以及添加助剂后药剂对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和苹果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毒力及防效的变化。结果表明:Silwet 408能有效降低3%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且在试验添加量(质量分数)3%~10%范围内,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均随助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Silwet 408可显著提高3%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苹果红蜘蛛的毒力及田间防效,但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和田间防效则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在杀虫剂中添加增效助剂以提高药效时,除了需考察该助剂能否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靶标上的接触角外,害虫种类也是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益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选择其中活性较高的药物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盆栽试验及防治小麦条锈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伏立康唑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最高,其EC50值均低于0.349 mg/L,咪康唑对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益康唑对梨黑斑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以及酮康唑对水稻稻瘟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且均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药剂质量浓度为37.5 mg/L时,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26%和89.11%,明显高于商品化杀菌剂三唑醇;在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6.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剂量为240 g/hm^2时,氟康唑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98.42%,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75.21%。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和益康唑对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很高的活性,可望作为农用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 μg/mL,平均EC50值为 (0.33 ± 0.29) 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 (97.37%) 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 ± 0.24)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50值在0.10~0.42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19 ± 0.12) 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50都在7 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绿色高效新型药剂和适宜的增效剂,以达到减量增效防病的目的,本研究选用10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同时评价5种增效剂对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5.75%、63. 80%。在推荐剂量下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4种增效剂对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减少30%药剂使用量或减少30%药液量时添加这4种增效剂的处理防效均优于单一药剂处理,其中Silwet 636表现最佳。推荐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田间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减30%药剂量或药液量条件下,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中添加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增效剂也可达到同等或更优防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分离法检测了烘烤烟叶霉烂病病原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采用Biolog FF代谢板分析了其碳源代谢表型特征,并测定了其对7种杀菌剂 (多菌灵、异菌脲、咪鲜胺、氟硅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 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米根霉在田间烟叶、编烟杆和编烟绳上的检出率均为100%。米根霉能代谢和产孢的碳源分别有66和30种,主要包括核糖醇、D-阿拉伯醇和?-环式糊精等;不能代谢和产孢的碳源分别有29和65种,包括α-环式糊精、L-海藻糖和D-半乳糖醛酸等。7种杀菌剂对烟草米根霉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最强的是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其EC50值分别为8.31和9.71 mg/L;其次为丙环唑、异菌脲和咪鲜胺,其EC50值分别为14.24、32.84及 > 10 mg/L;最弱的为嘧菌酯和多菌灵,其EC50值均 > 100 mg/L。研究结果可为烘烤烟叶霉烂病化学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喷雾助剂提高烯酰吗啉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效果,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捷成、植物源助剂克欧森和怀农特4种助剂对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在莴苣上的沉积率及对霜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烯酰吗啉不添加助剂以及分别添加4种助剂后,第1次施药后1 d在莴苣植株内的沉积量分别为4.10、...  相似文献   

16.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 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 μg/mL和0.053~0.334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PDB) 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 ℃、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 (OD) 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为590 nm。应用该方法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和氟唑环菌胺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氟唑环菌胺对玉米瘤黑粉病致病菌玉蜀黍黑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为0.03 mg/L。本研究建立的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检测过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抗真菌药物益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7个1-((2-取代苄基) 氧基)-2-(2,4-二氟苯基) 乙基)-1H-1,2,4-三唑类目标化合物,其中14个为首次报道,其结构均经 1H NMR、13C NMR和HRMS确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对毒力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其对水稻纹枯病和小麦条锈病的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而且测定了其对水稻纹枯病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均低于3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和益康唑;化合物 4a 、 4b 、 4c 、 4g 、 4i 和 4l 对番茄早疫病菌的EC50值均低于10 μmol/L。在浓度为250 μmol/L时,化合物 4b 和 4i 对小麦条锈病的盆栽防效均超过70%,在有效剂量为240 g/hm2时,化合物 4b 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达到81.93%。而且,化合物 4b 和 4i 在100 μmol/L时可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效果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tritici及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室内抑制活性;通过种子发芽盒试验,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不同药种比包衣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菌土混合法,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小麦纹枯病的盆栽防效;同时测定了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纹枯病菌、根腐病菌、全蚀病菌和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404、5.862、0.193和1.372 mg/L。25℃条件下,5%吡唑醚菌酯FS不同药种比对济麦22鲜重及干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下,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5%吡唑醚菌酯FS苗后20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在74%以上,药种比1∶50时防效达99.02%;5%吡唑醚菌酯SC按3000 mL/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