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南方,冬季极端低温天气时有发生,这给香蕉种植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冬季来临之前,如何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寒措施,保证香蕉安全过冬关系到香蕉产业的发展。试验在广西金穗集团香蕉园中进行,分析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温度及香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明显提高地温,覆盖天膜和地膜可以同时提高地温和膜内温度,能明显增加香蕉的青叶数、株高和茎围,保证香蕉在冬季低温天气下正常生长。通过覆膜防寒措施的效果对比,为香蕉防寒提供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贵州省烤烟后备品种云烟116在威宁烟区配套集成合理的栽培技术,形成优化的群体结构,提高产质量,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施肥量、密度和中心花开放时的打顶去叶数三个试验因素,研究了施肥量、密度、打顶去叶数等主要栽培技术对云烟116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育进程方面,施肥量、密度和打顶去叶数对云烟116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蕾期和顶叶成熟期,施肥量多则有所推迟;2)在农艺性状方面,施肥量和密度对云烟116烟株的株高、茎围、单株叶面积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3)在经济性状方面,施肥量、密度和打顶去叶数对云烟116的产量、产值和均价均有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值影响最大,其次是施肥量(纯氮),再者为留叶数。最优回归分析表明,试验结果为每667 m~2施纯氮8 kg,种植1 000株,中心花开放后花序下方小叶数打掉2片的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低纬高原滤减UV-B辐射对烤烟营养生长期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玉溪主产烟区的通海县(海拔1806.0m)自然环境中,通过覆膜减弱UV-B的辐射强度(分别是自然环境下的25%、50%和6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对烤烟K326团棵中后期-现蕾期部分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弱自然环境下的UV-B辐射对K326株高、最大叶长、叶宽及叶面积、茎围、节间距和叶数等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减弱UV-B处理下,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面积和节间距等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叶数则有减少的趋势。说明目前通海的UV-B辐射水平已对K326的形态建成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以大量施用化肥获取高产的理念和现状,研发香蕉最适减量施肥技术,以常规施肥量为对照,研究减量施肥对香蕉生长和氮磷钾代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减量施肥处理的蕉株株高生长和茎围增粗速率均比对照慢,但差异不显著,对叶片生长影响也比较小;减量施肥会导致叶片全氮、全磷含量降低,施肥最少的处理在6月期叶片氮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钾素含量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减量施肥会降低叶片NR活性,NR活性随施肥量的减少而下降,而GS活性均高于对照,减量施肥具有提高GS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与生防菌结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适宜化肥用量条件下配施有机肥与生防菌、土壤消毒与生防菌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配施鸡粪处理分别在香蕉营养生长期和抽蕾期蕉株最高,茎围最大。鸡粪淋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成熟蕉果可溶性糖含量与Vc含量最高,产量最高,比氮磷钾处理增产8.9%;在种植后5个月才开始发病,发病时间延缓,发病后病况稳定且发病率最低,为17.8%,比其它处理降低6.6~46.6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最好。受香蕉收获株数减少、种植成本上涨、香蕉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建议在已发枯萎病蕉园种植其它作物以获得更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优化减量施肥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广东雷州半岛香蕉主产区优化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香蕉的产量,优化减量施肥香蕉的株高、假茎围、倒三叶叶长优于农民传统施肥。与农民传统施肥(FP)处理相比,高产高效(HH)和改善品质(HQ)处理香蕉产量分别提高9.3%、8.4%,产量有增加趋势。高产高效和改善品质处理能大幅提高香蕉氮、磷、钾肥利用率,提高的百分点分别为3.06~10.39、1.86~5.14、6.07~18.98。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对香蕉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优化减量施肥能提高香蕉果实品质。因此,优化施肥在我国热带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添加了生防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株高、茎围的影响与施用等价格化肥相比无显著差异。施用生物有机肥和采用套作模式均能降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其中以香蕉\韭菜套作配施生物肥处理效果最好,在香蕉植株移栽121 d时,其病情指数较香蕉净作配施化肥处理低54.2%。在本试验条件下,与香蕉单作配施化肥相比,香蕉\韭菜套作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尖孢镰刀杆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尖孢镰刀杆菌数量与土壤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病情指数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8.
以苦荞、甜荞为试验材料,研究菜籽饼有机肥和尿素对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荞麦在沅江地区的生长适应性,发挥荞麦在冬季稻田轮作中的选择性。通过菜籽饼有机肥、尿素处理的不同品种,于播种45 d后对荞麦株高、叶数、茎节数进行统计分析,在成熟期对株粒数、株粒重、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小区产量等进行测量。在肥料差异性影响方面,菜籽饼有机肥比尿素能显著地促进榆荞3号分枝期的株高、叶数、节数,分别提高6.70 cm、0.63片、0.63节;在品种差异性方面,榆荞3号、丰甜荞1号分枝期的株高显著高于苦荞西农9909,在叶数、节数上苦荞西农9909显著高于榆荞3号、丰甜荞1号。成熟期的苦荞西农9909在株高、一级分枝数上显著高于榆荞3号、丰甜荞1号,但节间长度(第6节)却是3个品种间最低的,从而导致其田间倒伏率偏高。在菜籽饼有机肥处理下,苦荞西农9909的株高分别是榆荞3号和丰甜荞1号的1.45和1.35倍,但其节间长度与后两个品种相比较,比值分别为51.98%和54.57%。在产量方面,菜籽饼有机肥处理的榆荞3号株粒数、株粒重、小区单产最高,比尿素处理组分别多出67.11粒、2.02 g、0.49 kg。综合整个生育期性状发现,菜籽饼有机肥有利于提升榆荞3号形态指标及在沅江地区的适应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夜间LED红光处理促进设施育苗番茄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LED光源在设施番茄育苗生产上的精准化利用。该试验以金鹏1号番茄植株为试材,研究了夜间红光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开花、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夜间红光处理次数与番茄株高、茎粗和开花所需时间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当夜间红光处理次数增加5次及以上时,番茄植株的茎粗和开花所需时间显著增加(P0.05),番茄植株的株高显著降低(P0.05),番茄植株茎叶中的赤霉素3(GA3)和生长素(IAA)含量显著降低(P0.05),番茄植株第1穗果的平均单果质量显著增加(P0.05)。当夜间红光处理次数增加到5次,即每隔2 h打断一次时,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开花时间、茎叶中IAA和GA3的含量和番茄第1穗果的平均单果质量基本与夜间持续红光处理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调控夜间红光处理次数来控制番茄幼苗的株高和开花。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室温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N1、N2)对中国(G0)、波兰(G1)、肯尼亚(G2)3个不同生态类型谷子品种地上、地下形态建成及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的形态建成有明显影响,对3叶期后第28天、第35天谷子的出叶数和株高有极显著影响,对单株叶面积、地上干物质、根长有显著影响,而对根数、根重影响不明显。不同生态型谷子品种地上、地下部所测性状均受品种、氮肥两因素交互作用的极显著影响,G0N0、G0N1、G0N2、G1N0、G1N1、G1N2、G2N0、G2N1、G2N2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G2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出叶数、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根数、根长、根重、株高生长率、出叶速率、单株穗粒重、单株生物量较G0N0、G0N1、G0N2、G1N0、G1N1、G1N2均表现出相对高的性状值,为氮肥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高供氮水平下不同硅肥对水稻茎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倒伏是水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不仅降低稻谷的产量,而且还影响其品质。因此,通过在两种氮水平条件下,研究硅肥对水稻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的影响。 【方法】 以唐粳2号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不施硅 (–Si)、硅酸钠 (Si1) 和硅钙肥 (Si2) 三个硅处理 (SiO2 用量 70 kg/hm2),每个硅处理含正常和过量两个氮水平 (分别为N 180 和450 kg/hm2)。水稻成熟期,测量株高、第1节和第2节长度、茎粗、旗叶和倒2片叶夹角、茎秆厚度和茎秆抗折力,分析水稻植株中硅和钾的含量,并观测了水稻茎秆的解剖显微结构。 【结果】 正常供氮水平(180kg/hm2)下,施硅对水稻株高、节间长度、茎粗、旗叶和倒2片叶夹角均无显著影响。过量供氮条件下,施硅显著降低水稻基部第1节和第2节长度,倒2片叶夹角显著降低了20%(P < 0.05),显著增加了水稻基部第1节和第2节壁厚度和茎粗,增加了茎的细胞层数和紧实度,促进维管束的发育。过量供氮水平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用硅酸钠的植株硅含量在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显著提高了14.2%和11.3% ( P < 0.05),施用硅钙肥处理的均显著提高了14.9% ( P < 0.05);成熟期各处理水稻植株抗折力从大到小表现为Si2 > Si1 > –Si,施硅的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均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且过量供氮水平,施硅钙肥的倒伏指数比施硅酸钠的处理显著降低了6.2% ( P < 0.05);施用硅酸钠和硅钙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2.3%和12.5% ( P < 0.05)。 【结论】 过量施用氮肥条件下,可增加水稻基部第1节和第2节壁厚度和茎粗,增加茎细胞层数和紧实度,从而提高茎秆的抗倒伏指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供试土壤上硅钙肥效果好于硅酸钠。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3%~18.5%。2)香蕉苗移栽25 d时,施用BIO的香蕉植株根尖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2.64~12.88个酶活单位,显著高于对照;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地高于营养钵育苗未施BIO的处理,是其酶活的5.22~7.22倍。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和茎基部中胼胝质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59.7%~77.9%和47.6%~68.9%,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1.76倍和1.11~1.55倍,而根际真菌数量却减少了19.2%~52.2%,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也大大减少。4)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到香蕉植株移栽45 d时,香蕉植株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未超过2.4,比对照降低47.8%~56.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IO的方法种植香蕉,能显著地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有效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二倍体野生蕉与三倍体威廉斯香蕉苗进行24h的7℃低温处理,测量其组织含水量(WC)、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同时测定其气体交换特征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低温处理下,威廉斯香蕉WC较其对照处理显著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4.36%;低温与对照处理的野生蕉WC与对照处理的威廉斯香蕉WC保持相同水平。低温下威廉斯香蕉Pro含量(与干重比)较其对照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17.05%,而野生蕉Pro变化不显著。低温处理下的威廉斯香蕉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其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其他处理显著下降。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下降幅度最大,与其他处理相比达显著性差异。光强光合曲线中随光强的增加,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净光合速率(Pn)增加幅度低于对照处理,低温与对照处理的野生蕉随光强增加其Pn保持相同幅度的增加,且增加幅度居于对照与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之间。总之,三倍体威廉斯香蕉对冷害更为敏感,其膜系统氧化加剧、脯氨酸含量降低、失水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明显受抑制、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然而,同样低温处理下二倍体野生蕉则表现出与对照相似的生理状态,因此可认为野生蕉作为具抗寒性种质可作为抗寒育种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高效生产受到限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FI)、轻度亏缺灌水(DIL)和重度亏缺灌水(DIS)]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轻度荫蔽(SL):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SM):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SS):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生长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相比,其余灌水处理的株高增量和新梢长度分别减少13.62%~23.94%和8.82%~13.96%,总定点因子增加9.55%~34.97%。与S0相比,其余荫蔽处理的株高增量、茎粗增量、冠幅增量、新梢长度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18.33%~33.65%、6.43%~15.47%、5.38%~12.60%、8.82%~24.69%和5.18%~22.85%,冠层开度、林隙分数、平均叶倾角、总定点因子和透光率分别减少4.42%~15.50%、4.85%~16.49%、5.50%~15.07%、13.78%~41.44%和10.36%~31.78%。相关分析表明,冠层开度、林隙分数、平均叶倾角、直接定点因子、间接定点因子、总定点因子、冠下直接辐射、冠下间接辐射、透光率和消光系数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分别与冠层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当类间距离为5时,可将12个处理分为3类, FISS、DILSS和FISM处理为第1类, FISL、DILSL、DILSM、DISSS、FIS0和DISSM处理为第2类, DILS0、DISSL和DISS0处理为第3类。其中第1类的生长状况最佳,可作为干热区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优选组合。该结果可为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磷耦合烤烟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烤烟适宜的水磷耦合模式及其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和施磷水平,分别为低水(W_1:0.50 L/株)、中水(W_2:1.00 L/株)、高水(W_3:2.00 L/株)和低磷(P_1:32 kg/hm^2)、中磷(P_2:64 kg/hm^2)、高磷(P_3:96 kg/hm^2),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灌水量条件下烤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相同时,灌水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表现为:W_3P_i>W_2P_i>W_1P_i>CK_i(其中i=1或2或3);当灌水量相同时,增加施磷量也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且在施磷水平为96 kg/hm^2时表现较好,表现为:W_iP_3>W_iP_2>W_iP_1;高磷水平下,灌水量为1.00,2.00 L/株时,W_3P_3和W_2P_3处理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烟株和根、茎、叶各器官对钾的吸收量高于氮和磷,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中的分配顺序呈现叶>茎>根的变化规律;在烟株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和积累强度存在差异。烟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主要在旺长期,烟叶是养分的主要吸收积累器官;施磷量为96 kg/hm^2,灌水量为1.00~2.00 L/株的水磷耦合处理在促进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方面效果较好。烤烟施肥中要注意调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和水磷耦合配比。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对玉米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设置土壤不同含水量和全氮含量的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肥对玉米生长性状和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试验设置田间持水量的90%,70%,50%(W1、W2、W3),田间正常施氮量的150%,100%,50%,(N1、N2、N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根、茎、叶不同器官干物质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少,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中水分时玉米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玉米处于干旱胁迫时施氮量对玉米株高影响不大。低水分下的茎粗显著低于高、中水分。玉米根、茎、叶的C含量差异不显著。低氮施肥处理下玉米根、茎和叶的N含量均显著低于中、高氮处理,而后两者对根、茎和叶的N含量的影响表现不一,其中对茎氮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对叶氮含量在抽雄期以后才显著。玉米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水肥因素的变化表现不一,其中N/P平均为6.0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C/N为0.3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对水分因素不敏感;C/P为1.62,表现出强烈的内稳性,不随外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次施钾对雪茄烟根系和根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本地雪茄烟生产确定适宜的施钾模式。试验设置3种施钾模式:CK(分1次施钾)、T1(分2次施钾)、T2(分3次施钾),分析不同时期烟株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及发酵分级后雪茄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根系活力随生育期进行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物质累积量逐渐上升,且分2、3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提高了烟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及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量;40d时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根横切面积、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较小,但分2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根冠比、根皮层厚度分别显著提高9.22%、38.57%;60d后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及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显著提高,根冠比较小,80d时T1、T2处理根横切面积、皮层厚度、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显著高于分1次施钾,分2、3次施钾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分别提高12.73%、14.73%、14.11%和15.78%、23.33%、17.55%。发酵分级后烟叶产值和茄衣比例均以分3次施钾处理最高,分别为6.70万元/hm2和23.89%,其次为T1处理,分别为6.65万元/hm2、22.88%。综上所述,分次施钾较1次施钾能够显著促进雪茄烟根系发育及干物质累积,优化根组织结构,提高烟叶经济效益,以分3次施钾效果最好,分2次施钾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与水分控制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栽辣椒应用保水剂和实施 3种水分控制处理结果表明 ,施用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 ,辣椒叶面积、叶数、株高、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水分控制对辣椒的影响表现为充分供水促进辣椒生长 ,水分胁迫延缓辣椒生长速度。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是否施用保水剂对辣椒生物量、叶面积、叶数、株高、干物质含量、根冠比与耗水量相关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 >茎叶干物质量 >根干物质量 >叶数 >株高 >叶面积 >根冠比 >干物质含量 ,而未施用保水剂处理耗水量与各性状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生物量 >叶数 >茎叶干物质量 >根干物质量 >株高 >叶面积 >干物质含量 >根冠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施用高碳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高碳基肥施用量(0、0.9、1.5和1.8 t/hm~2)处理对烟株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并利用Biolog-ECO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0.9~1.5 t/hm~2高碳基肥显著促进了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和根系干重等指标,1.8 t/hm~2施用量促进效果明显降低;(2)与对照相比,施用高碳基肥能够降低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pH值和微生物量碳氮比;(3)Biologe-ECO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施用高碳基肥1.5 t/hm~2处理最高,同时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碳源利用率亦有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高碳基肥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结构,且以1.5 t/hm~2高碳基肥处理下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得分最高;(4)施用高碳基肥能够改善烤后烟叶化学品质,以1.5 t/hm~2处理效果最佳,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22.81%、35.72%、25.61%。综合来看,许昌烟区高碳基肥的最适宜施用量为1.5 t/hm~2。  相似文献   

20.
以香蕉和粉蕉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肥料增效剂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肥料增效剂能极显著增加蕉果产量,增产量为7 85t/hm2~22 15t/hm2,相对增产19 6%~57 8%,收益增加7704元/hm2~23150元/hm2,每公斤肥料增效剂增值8 87元~14 82元。肥料增效剂的适宜用量为1500kg/hm2,施用肥料增效剂能加快出叶速度,提早现蕾28~60天,增强蕉株抗寒力,明显增加蕉叶N、P2O5、K2O、MgO、S、Zn和B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