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雨雪天气是造成2007年灌区春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使土壤板结、播种期延迟、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穗粒数下降、千粒重与单产降低。通过对春小麦6种不同播种类型的典型调查得出:雪前播种较雪后播种的春小麦出苗早5~6天,分蘖多,成穗率高,营养生长期长,株高与叶面积系数大,幼穗分化较充分,穗粒数多,增产达8.2%。适时早播、彻底破除板结、早灌头水有利于灾年夺取春小麦高产。灌浆期遇连阴雨天气对籽粒灌浆影响较大,应防止倒伏,加强病虫害防治,追施叶面肥,以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与种肥一体化播种相比,种肥分离播种技术可有效避免烧苗、基本苗减少、田间密度降低的现象。采用种肥分离播种能显著降低春小麦株高,有效降低春小麦生育后期倒伏的风险;显著增加春小麦分蘖初期的根系数量,增加主根长度;显著提高春小麦的有效穗数、可孕小穗数及穗粒数,较常规种肥一体化播种处理667米2增产32千克,增产率7.13%,同时667米2播种量可下降10千克。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缺灌水处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一时期的缺灌处理都会使产量降低,但不同时期缺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缺灌拔节水的处理B的产量较对照减产最多,主要是因为穗数和每穗粒数都较对照减少;缺灌分蘖水的处理C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穗数较对照下降;而缺灌开花水的处理D和缺灌麦黄水的处理E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主要是因为粒重较对照降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廷在春小麦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小麦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廷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密廷可提高春小麦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次生根萌发,增加分蘖和植株生长,具有提高有效穗、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其最佳使用方法是拌种加喷施,即播前用1mL爱密廷对水4kg、拌种200kg,拔节期再用1mL爱密延对水45kg叶面喷施1次,可使小麦增产12.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肥调控下小麦拔节后低温冷害对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水(越冬水、拔节水)和灌1水(越冬水)比不灌水平均穗粒数分别增加25.81%和19.89%;施用专用有机肥比不施平均穗粒数增加6.53%。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春小麦的节水高产栽培,提高麦田的水分利用效率,该试验选用了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不同的灌水处理,系统的研究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增加,麦田总的耗水量增大,土壤水的消耗量减少.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变化与水分供应量有关,阶段灌水量大则耗水量高.对产量构成进行分析得出,对亩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最大的灌水时期是拔节期.而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对千粒重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之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表现为:2水>3水>4水>1水>CK.产量则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大,2水和3水处理与4水处理相比较.产量差异并不明显,但耗水量却明显减少.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在各灌水处理中,以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生产中可以将该确立为春小麦节水高产统一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共设计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田间出苗率、生长发育进程、群体动态、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抗逆性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浅旋后播种的田间出苗率明显高于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其中浅旋机械均匀撒播田间出苗最高;稻茬浅旋机械均匀撒播各生育阶段群体茎蘖总数和穗数均最多;稻田套播麦冬前抗冻性较强,浅旋后播种比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更能抗御干旱灾害;稻茬浅旋机条播每穗粒数最多,稻田套播千粒重最大,稻茬浅旋机条播产量最高,稻田套播产量最低,浅旋后播种的最终产量比稻田套播和板茬播种高.机械均匀撒播基本实现了冬小麦均匀播种、播量可控的目标,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了温、光、热等自然资源,可在稻茬冬小麦播种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种植模式春小麦效益不高的现状,改窄幅窄行播种为宽幅宽带播种。结果表明,宽幅宽带播种出苗率达94.32%,较对照提高了3.2个百分点,单株成穗数多21.5%,穗粒数多2.41粒,千粒重高4.3 g,产量提高21.4%,纯收入增加1 227.6元/hm2。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穗粒数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975~1992年有关穗粒数试验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明确东北春小麦穗粒构成因素对穗粒数的作用关系,并提出东北北部春小麦主产区春小麦穗粒数的调控途径:调整生育期进程,在多小穗基础上,提高小穗结实率是增花增粒和充分发挥北部主产区春小麦产量潜力的关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宁夏引黄灌区头水灌溉较迟,影响了春小麦的幼穗分化和产量。为进一步挖掘宁夏春小麦增产潜力,开展了春小麦早灌头水试验。以宁春50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早灌头水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灌头水延长了小麦生育期,促进了分蘖,增加了穗数,但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此外,早灌头水对小麦单株叶面积有影响,其中4月2日灌水处理的小麦叶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构成。亩穗数的多少是制约产量的决定因素,亩穗数由基本苗和分蘖多少决定。要确保高产所需的亩穗数,就应在适期晚播、科学界定小麦播量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质量主要受前茬作物秸秆数量、秸秆粉碎质量、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四种因素影响,针对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不同调亏量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不同调亏灌溉量,在冬小麦浇灌冻水和拔节水时进行调亏处理,结果显示,重度调亏处理在比正常灌水量减少40%的情况下,产量、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减少56.25 kg、6.2 g和5.7粒;中度调亏处理在比正常灌水量减少25%情况下,产量、穗粒数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轻度调亏处理在比正常灌水量减少15%情况下,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项指标或高于对照或等同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春小麦单产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在亩穗数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主要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通过栽培手段,可有效地改善地上部植株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其檀株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的目的。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19个春麦品种为材料,试图探讨影响春麦穗粒数的生育阶段。结果表明,小花数多是穗粒数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相对来说要少于受精败育数和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也即受精前的退化小花数并不是限制穗粒数的主要因子;增加小花数同时减少小花的退化、减少受精败育数和成胚退化数是现阶段提高春麦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多于40粒的品种减少小花数的退化提高可育小花数是增加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在30 ̄40粒之间的品种减少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是提高穗粒数的关键;对于穗粒数低于30粒的品种,要增加受精前的小花数,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品种,采取措施减少受精败育数或成胚后籽粒的退化数才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壮丰安树小麦拌种,可以有效地抑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可增加茎秆基部节间单位长度的干重。有利于增强春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能增加土壤深层的根量,提高根系活力,提高了春小麦的抗干旱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用适宜浓度的壮丰安对春小麦拌种,能增强春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短期地膜覆盖以幸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以旱地春小麦进行短期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有效防止春季低温对作物的伤害,促进分蘖成穗,并显著提高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播种后1-30d左右为旱地春小麦最佳覆膜时间。覆膜时间增长,增温效果减弱,产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小麦产量与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稻茬小麦因水稻腾茬相对较迟,因而小麦播种相对较晚。通过对稻茬小麦植株穗粒情况调查研究,确定以足墒保齐苗可减少弱苗,早施促蘖肥可减少弱蘖,春季看苗追肥可减少弱穗,重施拔节肥可壮穗壮粒,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空秕粒。稻茬麦要取得高产优质,除了品种质量和天气等环境因素,播种与管理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穗粒数形成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氮肥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以穗粒数和结实率有差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拔节期进行追肥,设置3个氮肥处理.结果表明,N1处理下3个品种的穗粒数均较其他两个氮肥处理下的穗粒数高.开花期增施氮肥能够延长小花分化的时间,增加小花分化的数量,减少受精成胚退化率,从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叶面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4种新型叶面肥在春小麦田苗期、抽穗前喷施的结果表明:高钾营养素、FA旱地龙、喷施宝、磷酸二氢钾可促进春小麦生长发育,增加春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春小麦单产,增加纯收益.4种叶面肥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