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汕头市农科所近10年在水稻不育系利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利用特A组配育成的新组合杂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千粒重的提高,利用博A组配育成的新组合杂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单科穗数的增加,而利用优Ⅰ A组配育成的新组合杂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单科穗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同时,对几个常用不育系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不同类型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两优211平均每667m^2产量511.5kg,比对照平均增产3.2%。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每667m^2产量4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211对稻病有较好的抗性。稻主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211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及晚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优608系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和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高异交率优质水稻不育系中9A与自选恢复系凯恢608配组,于2005年育成的一个中迟熟广适性杂稻新组合,于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审定。该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田间生长势旺;后期熟色好;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十优玉1号是利用广西农科院育成的高配合力优质野败不育系十优A与自选恢复系玉恢1号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种植.各地多点试种示范,一般产量7.50~8.25t/hm2,高产栽培可达9.75t/hm2,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米三级标准,2007年5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D优3138是利用不育系D6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 R313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86 kg/hm2,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优质米标准,对白叶枯病抗性为中感-中抗,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具有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耐寒性较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水稻恢复系R546,并利用自育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与R546杂交,育成新组合奇优546。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0.06kg/667m2,比对照(黔早优2017)增产8.7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4.3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4.97%;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12号),适宜贵州一季中籼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信杂粳 1号是信阳市农科所采用两系亚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第 1个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自育杂交水稻组合。 2年河南省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 895 2 .0kg/hm2 ,比对照增产 10 .92 % ,高产稳产性好 ,米质优 ,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作物资助品种。高抗稻瘟及白叶枯病 ,农艺性状好 ,株叶型紧凑 ,分蘖力强。适宜江淮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Y两优5866是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利用引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自育籼型恢复系亚恢6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域试验,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表现出熟期适宜、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5001)。介绍了Y两优5866的选育过程、区试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制种技术,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农3优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育成的具有特殊保健功效的优质晚籼三系红米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将乐县2012年引进红米杂交稻金农3优3号作烟后稻试种,表现稳产、米质较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介绍金农3优3号烟后种植的相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将玉米的某些外缘遗传物质导入水稻,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特异种质.试验选用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D1s为母本、超甜型甜玉米品种金银粟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多代选育育成了新型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其配组的新组合在初步的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在改良籼稻两用核不育系上取得的成效,对扩大水稻遗传背景,丰富水稻基因库,充分利用植物远缘杂种优势,提高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稻不育系、墨西哥高粱、野生稻以及常规稻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创新水稻种质利用试验研究,取得了水稻与高粱异属远缘杂交成功,把高粱种质导入水稻,育成了高粱稻。利用高梁稻为载体导入野生稻种质,育成了远杂209和远杂235株系,取得了野生稻种质利用技术的新突破。以高粱稻为载体与优质稻杂交,育成了新的优质稻恢复系,优质杂交稻组合选育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湛优1018系利用优质抗病三系不育系湛A与恢复系HR1018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2年早造参加海南省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2003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稻组区试,同时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多点试验,表现稳产和较高产,抗稻瘟病,较抗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好,米质优。2003年通过海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川优62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优质不育系川106A抗病恢复系成恢320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11002)。  相似文献   

15.
协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好,对稻瘟病和褐稻虱的抗性均明显优于对照汕优10号;米质优,2年区试中有9项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其中,2001年理化总分名列参试组合之首.于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冈优科01系南平市农科所用冈46A与南恢科01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2004年续试,2005年进入南平市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新组合三香优516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香优516是用湖南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亚华种业衡阳育种中心合作育成的水稻优质三系不育系三香A作母本,以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三系恢复系R51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21),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D优6号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承担省科技项目“优质稻与特种用稻的选育引进及应用研究”中,用D62A与菲恢6号配组育成的中籼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2005006。1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从应用基础到开发推广,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科研体系,正沿着由“三系法”到“两系法”,进而到“一系法”的构思进行,即由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走向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从而把杂交稻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我省的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工作,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心,在各级科研、生产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进展。 1 现状 1.1 两系杂交稻的科研攻关成果喜人   在不育系选育方面,选育出的不育系数量较多,质量也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表现出育性稳定、转换起点温度低、育性转换明显且生物形状优良的不育系有GD-1S、GD-7S、GD-8S、穗35S、N9S、D1S、HD3S N22S等,其中GD-1S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在强优组合的选育方面,已从过去单一利用培矮64S配组向利用多种不育系配组方向发展,至2000年已有培杂山青、培杂双七、培杂茂三、培杂67、培杂茂选、培杂粤马等6个组合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培杂双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达15.67万hm2 ,已发展成为我省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当家组合。试种表现出有苗头可供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扩大种植的新组合有培杂南胜、粤杂122、培杂青珍等,这些新组合具有株型紧凑、产量较高、米质好、抗性强和熟期适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玉娥 《福建农业》2011,(12):40-40
五优30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五丰A与广恢3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06059),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14),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新组合。长汀县于2009年引进该组合,经20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