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视,农村饲料养殖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在先期发展过程中,农村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导致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随之加重,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本文首先找出农村饲料养殖过程中污染源头以及污染原因,根据污染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旨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农村饲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禽排放带来的废物污水排放量剧增,已成为破坏环境的新污染源,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对不同养殖区域、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养殖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出三级沉淀模式、种养结合模式、垫料养殖模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模式、有机肥加工模式五种畜禽污染治理模式,并在常德市进行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效益,但猪场废弃物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极大地限制了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规模化生猪养殖污物治理模式及成效。  相似文献   

4.
做好畜禽养殖产业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现阶段畜牧和环保两个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畜禽污染治理现状和畜禽养殖排污情况等层面提出了畜禽粪污治理办法,以期改善畜禽污染治理现状,有效地减少畜禽粪污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阐述农村生猪养殖污染具体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村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小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我省奶牛养殖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模式为代表的奶源基地建设规模和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奶产业的发展和奶牛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粪污大量增加并任意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防治奶牛养殖造成的污染,确保奶业健康有序发展,对奶牛养殖小区粪污进行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主要采用散养模式,但是受到养殖户固化思维和养殖模式的影响,在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粪污,其无节制的排放会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不利于畜禽养殖行业的生态化发展,对新农村建设事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畜禽散养过程中粪污污染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生产与管理,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有效控制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从而进一步使养殖业的发展与依法治国理念相适应.因此,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正阳县畜禽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该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畜禽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植被遭到污染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问题、人居环境等。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遏制该县养殖污染加剧趋势,正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解决污染问题,对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污染"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治理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小型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未加以规范,环境管理措施不能落实,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出台解决污染、管理等方面措施势在必行。我国农村畜禽养殖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畜禽粪便还田比例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一、庭院式养殖,是环境保护的盲点农村小型畜禽养殖场涉及千家万户,虽然个体养殖量少,但总体数量却不容忽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仅是少数,地方小型养殖场数量总和远远超过规模化养殖场,并且粪污大部分未经治理或未彻底有效治理,直接施于农田或排入沟河,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改革发展背景下,针对养殖环境的优化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具体分析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养殖对象饲养方式,减小养殖环境污染程度,追求养殖环节的全面创新发展,进而改善农村农业环境,也是目前国内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最核心内容。该文主要基于科技手段改变饲养方式、确保养殖环境优化思路展开分析,以湖南省祁东县畜牧养殖作为基本背景,分别探讨养殖规模、饲料成分及废物处理系统的科技优化技术过程,总体分析其养殖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Livestock and animal health development projects have not always led to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animal productivity or in farmers' welfare. Some have even resulted in unsustainable systems, when they were not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The multipurpose functions of livestock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iological, technical and social components require a systems approach, whereby nutrition, animal health, breeding, biotechnology knowhow, inputs and technologies are used to optimise resource use. The challenge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o reverse the current degrad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rrive at sustainable increases in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to secure present and future food suppl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s should show long term commitment and political will to support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development programmes, because smallholders (including women and landless livestock keepers) represent a large labour fo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ifferent systems need different approaches. Pastoral systems must focus o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grazing pressure of the rangelands. Communal rangelands management involv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e.g. feedlots, vaccination campaigns), but also land tenure policies,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 return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depending upon livestock. Smallholder mixed farms must aim at intensification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system, in which external inputs are indispensable, but with the emphasis on optimum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s by reducing resource losses due to poor management. Resource-poor farming systems must aim at the improved management of the various livestock species in backyards and very small farms, and proper packages for cattle, buffaloes, sheep, goats, rabbits and poultry should be developed. Specialised commercial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s (poultry, pigs, dairy or meat) can only be sustainable with adequate marketing, supply of quality feed, veterinary services, labou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Animal health programmes play a keyrole in the proposed system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奶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当中最具活力、潜力的产业之一,整体呈现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以及受到经济投入低、养殖水平低、市场不完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奶牛养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当前奶牛养殖产业还存在经营方式过于粗放、优质饲料投喂不足、乳制品产业结构不科学、疾病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阳市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出肉牛+甜玉米种植,北繁南育+农牧结合,奶牛饲养+苜蓿种植+生态观赏,奶山羊养殖+猕猴桃种植+产业扶贫等种养结合模式,同时不断探索出二季全株青贮+一季大麦三熟种植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业助力现代化养殖业、养殖业带动种殖业的发展新路子,对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旭  苟枥文 《中国饲料》2021,1(8):141-14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平台。电子商务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有效节约了营销成本,提升了产品销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营销渠道,其中电子商务与短视频直播的创新结合创造出电子商务直播这一新兴营销模式。目前,直播营销已成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营销形式,也是企业营销的重点领域之一。饲料行业开始尝试使用直播营销开展饲料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不少饲料生产企业和采购企业所在地是农村,相比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在互联网和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制约直播营销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直播营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一步分析农村地区饲料直播营销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为农村地区饲料电商商务直播营销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地区|饲料|直播营销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成本日益增加,且区域间差异明显的背景下,饲料作为奶牛养殖主要投入品,了解其在规模化牧场生产成本中的结构对于优化奶牛日粮结构、降低养殖成本、缩小区域间养殖效益差距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0年规模牧场月度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规模化牧场饲料结构情况。研究发现,大城市周边产区和南方产区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相对更加科学,华北产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且玉米、豆粕、玉米青贮和苜蓿草在日粮中占有较大比重,达到84.62%;不同产区奶牛日粮结构具有明显差距,玉米青贮和苜蓿草在西北产区占比最高,玉米和豆粕在南方产区占比最高。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加大优质粗饲料和可替代饲料的利用,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的重中之重,发展畜牧业提高养殖生产力能促进群众增收,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既可以提高农村群众养殖技术水平,又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牧业在提供给人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畜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为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治理由此而造成的公害。从开发低公害饲料、应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饲养畜禽、加强饲料卫生、开发和正确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革新废弃物处理工艺和实现生物良性循环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翔 《中国饲料》2020,(3):106-10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虚拟化、快捷化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限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经营模式,丰富了企业的营销方式。农村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饲料需求较强,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积极创新营销策略增加收益,事关饲料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地区饲料营销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而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农村地区饲料营销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期对饲料企业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优质奶牛的绿色养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养殖技术,是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绿色养殖技术能够在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使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本文介绍了绿色养殖技术的内涵,阐述了绿色养殖技术的具体要求和在优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以期帮助广大奶牛养殖人员正确的认识绿色养殖技术,能够熟练的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优质奶牛的养殖环节中,从而促进奶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