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防治康瘿蚊幼虫的理想药剂,为康瘿蚊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种防治瘿蚊科幼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采用室内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杀虫剂对康瘿蚊幼虫的LC50由小到大依次为:5%啶虫脒EC<3%阿维菌素EW<6%乙基多杀菌素S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48%毒死蜱EC;毒力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5%啶虫脒EC>3%阿维菌素EW>6%乙基多杀菌素SC>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48%毒死蜱EC。药后3 d,供试杀虫剂对康瘿蚊幼虫田间防效最好的是5%啶虫脒EC,防效为78.52%,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和3%阿维菌素EW,防效分别达68.09%和60.99%;药后7 d,防效最好的为5%啶虫脒EC,防效达72.12%,其次为3%阿维菌素EW和6%乙基多杀菌素SC,防效分别为60.83%和50.88%。【结论】进行康瘿蚊田间防治时,可首选啶虫脒,其次可选用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3种药剂间隔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田晓丽  李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6+10469
[目的]筛选出对蒜蛆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方法]利用浸渍法测定了9种高效低毒药剂及生物药剂对蒜蛆的室内毒力。[结果]9种药剂对蒜蛆均有毒杀作用,LD50大小依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5%氟啶脲>1.8%阿维菌素>6%乙基多杀菌素>5%高效氯氰菊酯>5%丁烯氟虫腈>40%辛硫磷>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3%苦参碱,其中0.3%苦参碱的LD50仅为2.05 mg/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D50要低于现在常用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辛硫磷。[结论]杀虫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有0.3%苦参碱和6%乙基多杀菌素,杀虫效果较好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主要有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0%辛硫磷和5%丁烯氟虫腈。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噻虫嗪、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6种杀虫剂,研究其对葡萄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虫螨腈、啶虫脒和吡蚜酮5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的防效在79.3%~91.3%,且对葡萄安全,可用于防治葡萄蓟马,建议在葡萄蓟马发生初期的早晨或傍晚均匀喷雾施于葡萄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玉米蓟马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筛选出防治禾花蓟马的高效药剂,指导田间生产,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禾花蓟马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药剂处理48 h后,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螺虫乙酯、呋虫胺、吡蚜酮、氟腚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禾花蓟马的LC50值分别为0.332、0.984、21.132、25.670、27.866、27.940和30.973 mg/L。7种杀虫剂中以乙基多杀菌素效果最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效果较好,这2种杀虫剂明显优于其他5种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沼液施用对大麦上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大麦蚜虫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田间防治大麦蚜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灌施的方法将沼液应用于大麦田中测定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大麦蚜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沼液在低用量的情况下,随着施用量(N1~N4处理)的增加,小区内蚜虫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与不施任何氮肥处理(CK)相比,N1、N2、N3处理区大麦蚜虫数量显著减少;在所有的处理中,仅施用氮肥(尿素)处理区(CF)的蚜虫数量最多,说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抑制大麦蚜虫的基数。麦长管蚜(大麦为寄主)对于6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氧乐果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15. 9倍),对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8. 5和6. 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3. 8倍),对于氟啶虫胺腈和啶虫咪仍然处于敏感性阶段。沼液与吡虫啉混用后对蚜虫的毒力显著性提高,增效比达到4. 6倍;氧乐果与沼液混合使用也产生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2. 3倍;沼液与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混用后增效比分别为1. 5和1. 6倍;与啶虫脒混用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麦长管蚜对多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沼液的合理使用以及与杀虫剂的混用能够有效控制大麦蚜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剂对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选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3%苦参碱水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5%毒死蜱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三氟氯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1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杀虫活性、田间防效和作物安全性,并在施药后1,3,5,15 d调查残虫数量,计算防效。结果表明,药后15 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5%毒死蜱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22.4%螺虫乙酯悬浮剂等药剂的校正防效仍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12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半闭弯尾姬蜂的选择毒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叶法和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12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在害虫和天敌之间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虱螨脲茚虫威溴虫腈丁醚脲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对寄生蜂成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溴虫腈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丁醚脲虱螨脲;虱螨脲的选择毒力指数最高,大于1 141.6,对寄生蜂及小菜蛾具有强烈正向选择性,氯虫苯甲酰胺次之,为169.2,具有高度正向选择性,苦参碱、阿维菌素、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选择毒力指数在19.8~57.0之间,具有中度正向选择性,丁醚脲、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溴虫腈选择毒力指数为1.9~6.6,表现为正向选择性,而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选择毒力指数最低,分别为9.0×10-3和0.9×10-3,具有负向选择性。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杀虫剂,协调小菜蛾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对荔枝蛀蒂虫成虫有较好触杀作用的杀虫剂,为荔枝蛀蒂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日龄荔枝蛀蒂虫成虫为对象,用13种杀虫剂以不同稀释倍数设37个处理,采用室内喷雾法进行不同处理对荔枝蛀蒂虫成虫触杀效果测定。【结果】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5000倍、5%多杀霉素SC 4000倍、480 g/L毒死蜱EC 4000倍、35%硫丹EC 4000倍、1.8%阿维菌素EC+480 g/L毒死蜱EC(1∶1)4000倍、10%联苯菊酯EC和20%甲氰菊酯EC 2000倍及4.5%高效氯氰菊酯EC 1000倍处理对荔枝蛀蒂虫成虫的24 h触杀死亡率均可达10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0%虫螨腈SC、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240 g/L氰氟虫腙SC等4种杀虫剂对荔枝蛀蒂虫成虫的防效则低于60.0%。【结论】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联苯菊酯EC、480 g/L毒死蜱EC及1.8%阿维菌素EC+480 g/L毒死蜱EC混配剂对荔枝蛀蒂虫成虫有较好的防效,可作为荔枝、龙眼产区防治荔枝蛀蒂虫成虫的首选药剂;10%联苯菊酯EC、20%甲氰菊酯EC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可作为备选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皖南山区危害蓝莓的一种重要害虫。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供试药剂以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最高,溴氰虫酰胺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次之。乙基多杀菌素以15 mg·L~(-1)处理后24 h和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8%和100.0%,处理后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6.90和1.74 mg·L~(-1)。溴氰虫酰胺以40 mg·L~(-1)处理后72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7%。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按厂家推荐剂量处理后72 h对黑腹果蝇也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可作为防治蓝莓园黑腹果蝇的理想杀虫剂加以交替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13.
5种新型农药对宁夏枸杞蚜虫和木虱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宁夏枸杞生产的标准化和病虫害防治的规范化,试验以枸杞蚜虫和木虱为防治对象,选用5种新型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和吡蚜酮对枸杞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7%、90.51%、87.90%;氟啶虫胺腈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为69.90%。乙基多杀菌素、顺式氯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木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噻虫嗪,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性。试验各药剂处理对枸杞生长安全,无药害产生,可在枸杞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活性,计算毒力回归线、致死中浓度(LC50)及95%置信限、相关系数;田间试验设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3.5、18.0、22.5和27.0g/ha,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720.0g/ha,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药后15d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防治效果。【结果】96.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对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LC50为0.0432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3.5、18.0、22.5和27.0g/ha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调查,2009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4%、75.18%、83.88%和85.79%,2010年分别为72.08%、77.43%、83.33%和86.64%。【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毒力,田间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是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和氟吡呋喃酮6种果树常用杀虫剂对凹唇壁蜂的毒性以及生态风险性,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凹唇壁蜂雌性成蜂48 h的急性毒性影响,并对6种农药在喷施场景下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石硫合剂、氟吡呋喃酮对凹唇壁蜂的急性接触毒性、急性经口毒性均为低毒;根据6种杀虫剂在喷施场景下的危害熵(HQ)值,6种杀虫剂经接触法和饲喂法对凹唇壁蜂的风险性均为低风险。这为凹唇壁蜂的保护利用及果树合理施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黑腹果蝇是蓝莓果实转色成熟期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害期长且难以防治。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4种杀虫剂对蓝莓黑腹果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3 000倍液施药后第1天、3天和7天对黑腹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96.1%和92.6%,且均无成虫羽化;2.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次之,3 000倍液施药后第1天未发现幼虫,施药后第3天时对黑腹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2.2%;其他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在蓝莓生产上,可以将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2.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作为有效防治蓝莓黑腹果蝇的理想药剂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全省多地陆续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为害,截至11月4日,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寄主范围仅限于为害玉米,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达646.23 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药后3 d、10 d的防效分别为88.08%~91.46%和91.41%~94.01%,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结论】草地贪夜蛾已侵入福建省并在玉米上发生为害;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8.19、10.39、19.96、25.30、25.77、28.17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64、5.86、10.39、17.57、15.93、12.21 mg/L。可见,阿维菌素对绿盲蝽毒力最高,氟氯氰菊酯次之,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螺虫乙酯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大区试验评价了1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对甘蓝上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80%以上的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70%以上的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三氟甲吡醚。药后7~14 d,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氟啶脲3个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与药后3 d基本保持一致外,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逐步下降,14个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下降。虫酰肼、腈氟虫腙、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均较差,不建议田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