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新城疫是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鸽瘟”。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30%~100%,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中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区一个新建不久的养有1500对肉鸽和土种鸽的饲养场,鸽群全部未进行免疫接种。2003年11月初在后备种鸽中,首先发现部分鸽群发病,接着很快波及到开产种鸽,到2004年元月中旬引起100多只开产种鸽、300多只后备种鸽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呆立、羽毛蓬乱无光、食欲不振、饮水增多、口流粘液、大…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我场对引人种鸽在引种驯化和生产中4300对以上种鸽的产蛋、受精、孵化情况进行记录与统计,通过对自然育雏情况下的生产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种鸽与乳鸽的生产计划、种鸽的更新、后备鸽储备,优化种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平阳县鳌江镇三元村赵某,饲养存笼种鸽700对,2016年11月中旬所有种鸽肌注新城疫L系灭活苗0.5 m L,鸽群健康正常。1发病经过2017年3月中旬,赵某选留的100多对30-90日龄后备种鸽中出现咳嗽、腹泻、食减,部分出现扭头症状,最后消瘦、衰竭死亡。同鸽舍内成鸽及雏鸽均无出现任何异常,无出现死亡。鸽群保健砂中加有禽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发病初期,专业户和当地兽医均认为系鸽沙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详述了肉鸽养殖过程中后备种鸽培育各个环节,包括童鸽选留和饲养管理、青年鸽的饲养管理以及配对上笼等技术要点。旨在为肉种鸽的培育提供一个参照,从而实现肉种鸽的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处于正常繁育期的母肉鸽,产蛋的时间间隔相对恒定,从而使整个鸽群的产蛋量保持一定的水平。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因种种原因引起鸽群产蛋量异常下降。尽快找出引起下降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避免发生更大损失的关键。现就肉鸽群产蛋量异常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控方法综述如下,仅供参考。1营养不足或比例失调1.1喂料量不足一个鸽群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生育期的种鸽,而每种生育期种鸽的营养需要量又相差很大,如哺育期种鸽对某一种饲料的采食量可以是抱孵期种鸽的2~3倍,如果按抱孵期种鸽的饲喂标准来决定全鸽群的饲喂量,必将使处于哺育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肉鸽使用H9亚型禽流感疫苗前后免疫效果和生产性能的变化,随机采集600份未免血样和2600份免疫血样,开展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检测,并对种鸽免疫前后生产性能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未免鸽群H9亚型禽流感抗体阳性率16.6%,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95.2%,免后的鸽群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都比免前好。  相似文献   

7.
一营养不足或比例失调1喂料量不足一个鸽群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生育期的种鸽,而每种生育期种鸽的营养需要量又相差很大,如哺育期种鸽对某一种饲料的采食量可以是抱孵期种鸽的2~3倍,如果按抱孵期种鸽的饲喂标准来决定全鸽群的饲喂量,  相似文献   

8.
育成期(童鸽、后备鸽)的种鸽主要发生的疾病有:Ⅰ型副粘病毒病、鸽痘、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霉浆体病、毛滴虫病、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球虫病等,这些鸽病一般呈并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种鸽的育成造成严重的威胁。笔者经多年实践观察,对育成期种鸽疾病的综合防治有些粗浅体会,现提供同行参考。一、搞好饲养管理,增强鸽群体质1.保证鸽群的饲料营养全面,搭配平衡。在防止某些营养短缺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不要滥用营养剂和促生长剂。2.科学地配制优质保健砂,补充饲料中欠缺矿物质、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由于童鸽…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国内肉鸽规模化养殖企业采用的上中下层叠式笼养方式,不同层笼位通风、采光和卫生等环境差异,对种鸽生长和生产性能产生的影响。试验对9月龄欧洲肉鸽米玛斯品系、石岐和银王鸽饲养在不同笼位共计572对种鸽的体重、体尺和1 132对上述品种种鸽的产蛋间隔、受精率、乳鸽活重和乳鸽全净膛重等指标进行了测定。3个品种种鸽体重、体尺指标的最优笼位不完全一致,欧洲肉鸽、银王鸽2个品种位于上笼位的种鸽生长性能较佳,仅位于下笼位的石岐公鸽生长性能较佳,其他品种肉鸽则都是位于下笼位的种鸽生长性能较差;不同品种种鸽生产性能在不同层笼位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中上笼位普遍呈现出较好趋势。在生产过程和鸽笼设计方面通过改善不同笼位种鸽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可以减少笼位对种鸽生长和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产地;法国育成的新品种.二、特点:这种鸽能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自别雌雄,准确率在90%以上,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众所周知,鸽和鸡等家禽不同,鸽从幼龄到成鸽整个生活过程中,雌雄的外观几乎完全一样,鉴别比较困难。但雌雄鉴别又是养鸽的先决条件。在鸽群中雌雄比例不当时,有的鸽子配不成对就飞到别的鸽群中去寻找配偶而不回巢,给鸽群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或是造成产蛋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一、种鸽的选择 在选留种鸽时,要看其祖先的各种生产性能,如年产蛋窝数、蛋重、受精率、孵化率、仔鸽成活率以及28日龄仔鸽重;个体选择要注意个体重在平均体重以上,全身羽毛紧凑,母鸽头部清秀、脖子细长、两腿胫骨稍纤细;公鸽体格高大雄壮、两腿强健有力、性欲旺盛;对经产鸽要及时整顿鸽群,凡年产蛋窝数达不到8窝以上、公母不和、受精率达不到98%、所哺育的仔鸽质量差、护仔性不强等,均应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2.
临产鸽上笼生产4-5年后,其生殖机能大大退化,大多数产鸽丧失了生产利用价值。为保持鸽群的整体产量,必须及时淘汰无生产利用价值的鸽,补充后备临产鸽,这个生产过程涉及到鸽群的淘汰补充计划,留种后备鸽的培育和产鸽的淘汰等工作。在成规模的鸽场里,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些工作,以保持生产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乳鸽生长到30日龄时,被选作种菡,离巢群养到性成熟配对前这段时间称为青年鸽(童鸽).此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后备种鸽,用以今后扩大生产规模及随时补充、更新种鸽群.因此,必须从种用的角度进行精心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种鸽的生产性能由于受气候、生殖生理等综合因素作用而呈规律性变化,为提高肉鸽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们对从1999年引入的5个肉鸽品种自然孵化和自然育雏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周详的观察与记录,旨在通过揭示肉鸽自然繁殖规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种鸽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种鸽繁殖潜能,解决种鸽的供种问题,扩宽种鸽、乳鸽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云宪 《中国家禽》2005,27(5):23-24
1发病情况 发病鸽场远离交通要道,共有鸽舍四栋,其中种鸽舍三栋,后备鸽舍一栋,饲养繁育期种鸽550对,后备种鸽280对,发病期间有哺乳仔鸽340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台州市肉鸽生产发展较快,到2010年底,尽管全市存栏肉用种鸽已达80余万羽,但存在着有些新办肉鸽场引进的种鸽良种率不高、品种老化和饲养管理粗放等问题;另外,有些肉鸽场在种鸽引进后缺少系统选育,品种严重混杂,体型、体重变小,生产、繁殖性能下降,种鸽年产乳鸽4~6对甚至更低;一些中小鸽场长期自繁自养,种鸽近亲繁殖严重,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食品公司中山种鸡场以副业生产的形式饲养肉用种鸽1000对,几年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种鸽群的.生产性能影响种鸽群生产性能的因素包括品种、年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选种选配技术以及饲养环境等。经营种鸽场有不同于经营种鸡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产蛋的措施1.培养、购买质优的后备鸽,适时配对后备鸽健康与否与产蛋率息息相关,因此培育健康的后备鸽对今后生产效益的获得起关键的作用。一般后备鸽要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无毛滴虫病。如是向外采购,应选择规模大、历史悠久、科技力量强、种鸽遗传性能较稳定的鸽场购买。一些场已开始推出无沙门氏杆菌病、鸟疫等经蛋传播疾病的种鸽。后备鸽配对不宜过早,5.5~6个月的后备鸽,身体及性器官都已成熟,可以配对了,配对前2周应给予一些优质的维生素,并用0.05%二甲硝咪唑混饮,连用3天。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笼养鸽…  相似文献   

19.
新沂市新店镇胡某于2007年5月16日-23自先后两次从集市购种鸽120对,未经隔离观察即放入鸽群中混养。10天过后,胡某的鸽群开始发病,并陆续出现死亡,经郯城县兽医站诊断为副黏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情得到了控制。鸽群发病期间共死亡870只,死亡率达39.3%。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份—2021年2月份,广西某养鸽场鸽群陆续出现乳鸽及种鸽死亡、鸽胚孵化率降低、部分种鸽有神经症状等情况,为了查找病因、确定诊治方案、降低经济损失,通过病史及用药史询问了解鸽群基本情况,采用临床检查、RT-PCR、血凝抑制试验、显微镜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鸽进行综合诊断,并采用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根据综合诊断及试验结果,对鸽场患病鸽群进行针对性防治并提出鸽场合理化防控建议。结果表明:该鸽场患病鸽确诊感染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 virusⅠ,PPMV-Ⅰ),并发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毛滴虫,分离菌株的混合菌液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美罗培南、链霉素、阿米卡星高敏。通过对鸽群进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对发病鸽群进行敏感药物系统治疗并辅以鸽舍消毒和杀菌,鸽群恢复正常,鸽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说明该鸽场鸽群感染了PPMV-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毛滴虫,提示鸽场需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做好各类病原的防控措施及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