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紧急关断系统(ESD)是输气站场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与设备自身、外部供电情况等因素有关。以近几年川气东送输气管道沿线站场ESD误触发事故为例,对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各输气站场ESD系统误触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ESD外部供电系统异常是ESD误触发的主要原因;从ESD系统上级供电、同级负载及下级负载等方面,对导致ESD系统误触发的设备因素、人为因素、设计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将防范措施推广应用于川气东送各站场,验证了其能够明显提高ESD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刘锐  杨金威  陈玉霞  鲁义 《油气储运》2016,(12):1325-1328
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分阶段设计与投产,站场ESD(Emergency Shutdown)系统在设计理念、控制逻辑上存在差异,其控制逻辑不便于管理,容易引发误动作、故障停机等问题。以C线CCS2站为例,梳理了ESD系统控制逻辑的现状,对ESD系统因果逻辑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CS2站将ESD系统分为4级,ESD系统存在过保护或欠保护问题,连锁保护因果逻辑不便于管理。为此,提出了ESD系统新的设计原则:压缩机厂房火灾报警、工艺区可燃气体泄漏或ESD按钮触发时执行全站ESD;站场出站温度/压力高高报警时执行压缩机区域ESD;发电机厂房可燃气体泄漏或火灾报警时触发发电机区域ESD;压缩机厂房可燃气体泄漏或ESD按钮触发时执行压缩机单体ESD。重新划分的3级ESD系统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分阶段设计与投产,站场ESD(Emergency Shutdown)系统在设计理念、控制逻辑上存在差异,其控制逻辑不便于管理,容易引发误动作、故障停机等问题。以C线CCS2站为例,梳理了ESD系统控制逻辑的现状,对ESD系统因果逻辑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CS2站将ESD系统分为4级,ESD系统存在过保护或欠保护问题,连锁保护因果逻辑不便于管理。为此,提出了ESD系统新的设计原则:压缩机厂房火灾报警、工艺区可燃气体泄漏或ESD按钮触发时执行全站ESD;站场出站温度/压力高高报警时执行压缩机区域ESD;发电机厂房可燃气体泄漏或火灾报警时触发发电机区域ESD;压缩机厂房可燃气体泄漏或ESD按钮触发时执行压缩机单体ESD。重新划分的3级ESD系统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线封堵技术在西气东输引压管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站场和阀室引压管口径小、壁薄,在压力增大时易发生泄漏的问题,对全线引压管实施了不停输封堵维改修作业.介绍了小口径管道在线封堵技术方案和施工流程,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的风险因素,给出了该封堵工艺的适应范围.改造后的引压管壁厚增至5 mm,有效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给出了实现夜间无人值守功能所需的功能逻辑。根据西气东输站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架,对现有系统程序进行编辑与修改,加入了流量计算机的故障报警逻辑、压力调节自动分输逻辑和流量调节自动分输逻辑,提出了实现夜间无人值守功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方法,包括:PLC逻辑设置、RCI文件修改、增加站控画面及数据库建点。西气东输分输站夜间无人值守功能的实现,在保证管道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了自动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亚和国内天然气管道站场设计水平,从设计规范和通用做法着手,基于中亚与国内天然气管道站场3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对压气站进出站ESD阀门、越站管道和清管设施的设置,压气站放空立管的设置以及清管站(区)清管污物收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差异分析,并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中亚压气站进出站ESD阀门、越站管道和清管设施的布置相对国内安全性更高,进出站ESD阀门的设置位置较国内合理,但不便于统一管理;国内放空立管的高度和结构设计优于中亚压气站放空立管设计;中亚清管污物收集系统相对国内具有更强的纳污能力,操作更灵活,但清管污物收集程序比较复杂,操作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王洪喜  孙盛  吴中林  关中原 《油气储运》2012,31(5):363-365,406
天然气长输管道增压站和分输站放空主要包括紧急抢修放空和计划性放空,前者具有随机性,单次放空量大,不具备回收的技术条件,后者主要指分离器排污放空和压缩机定期检修放空,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具有良好的回收基础条件和回收价值。西气东输管道站场压缩机检修和分离器排污两项放空量之和占总放空量的50%以上,对放空天然气进行回收是可行和必要的。为此,设计了一套以CNG压缩机为核心的站场放空天然气回收工艺系统,可对站场因设备维修、排污等产生的放空天然气进行回收并重新注入上游管道、下游管道或分输管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工程压气站工艺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大型压气站的设计工艺过程,给出了压力站逻辑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和压气站设计参数.在具体流程设计中提出的对站场布局、安全保护以及辅助设施的设计思路,可为其它大型压气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原油管道收发球过程中人为操作下误操作的可能性,介绍了一种新的阀门互锁方法,与以往使用电气设备进行互锁不同的是,该方法不需添加任何硬件,大大节约了成本,并减少了电气互锁流程操作的复杂性。其主要利用漠大原油管道站场目前使用的利密托克电动执行机构中的ESD功能,并采用PLC软件系统与执行机构硬件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启用执行机构的ESD功能,并设置ESD优先级别高于就地级别,进行现场线路连接,完成PLC程序的编制,使旁路阀门和主管道阀门只能按照工艺要求的操作流程操作,否则阀门命令无法执行,从而实现阀门在就地状态下的互锁,防止因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带来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大型压气站的设计工艺过程,给出了压力站逻辑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和压气站设计参数。在具体流程设计中提出的对站场布局、安全保护以及辅助设施的设计思路,可为其它大型压气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对CMOS芯片进行ESD防护提出了一种互补式LVTSCR结构,给出了该结构横切面电路模型以及等效电路,分析了工作原理及可行性,并与现有的ESD保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ISE-TCAD工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占用面积小,单位面积防护效率高的特性,可有效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氨氮对4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小茨藻(Najas minor)4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静态模拟条件下,通过定期测定植物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等指标变化,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4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小茨藻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分别为2、2、1、0.5 mg·L-1和6、6、4、2 mg·L-1。不同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体氨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小茨藻均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时出现相对生长率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21、0.94、0.52和0.28。不同沉水植物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范围内,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变化不大;当水体氨氮介于相应的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之间时,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当水体氨氮浓度超过相应的最大耐污浓度时,试验期间沉水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在7~21 d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研究表明,水体氨氮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不同沉水植物均存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相应的低浓度氨氮能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沉水植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逆能力,但过高浓度氨氮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氮素气态损失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本研究在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田NH3和N2O的排放规律及其损失量,以探讨减少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1)、单施牛粪(M1)和尿素牛粪1﹕1配施(U2M2)3种氮肥处理。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NH3和N2O排放规律和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占氮素气态损失量的88.55%—96.42%,N2O排放量较少。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NH3和N2O排放量及氮素利用效率。U1处理NH3挥发量最高,两年平均为38.19 kg·hm-2;以M1处理最低,为19.10 kg·hm-2,U2M2处理介于两者之间,施用有机肥的M1或U2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H3挥发损失量。N2O排放氮素损失以M1处理最高,平均达到1.65 kg·hm-2,较U1和U2M2处理分别提高了77.42%和34.15%。2016—2017年不同施肥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U2M2U1M1CK,2016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3.45%和5.25%,U1和M1处理之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017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5.83%和12.53%,U1显著高于M1处理,提高了6.33%。氮素利用效率以U2M2处理最高,平均为58.20%,较M1和U1处理分别提高了32.15%和15.1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单施尿素氨挥发减少,较单施有机肥N2O排放降低,是实现增产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小麦的粒重优势明显,但其稳定性受生育后期不利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籽粒灌浆参数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粒重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10个粒重、熟期和株叶型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试验环境(年份×地点),研究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差异很大,环境均值变动在42.9~53.0g之间。多数灌浆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且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相同年份,粒重(TK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渐增期(T1)、缓增期(T3)及快增期灌浆速率(R2)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CM104、CM42、CY23和NM836等品种的所有灌浆参数的稳定性都较好。相关分析表明,TKW与灌浆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TKW的稳定性则主要与籽粒生长起始势(C0)、渐增期灌浆速率(R1)的稳定性关系密切,C0和R1的稳定性是决定粒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柽柳地、芦苇地、裸地、杨树地、辣椒地)剖面盐分类型、含盐量变化特征及盐分离子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盐分类型可以划分为表聚型、震荡型、均匀型3类。柽柳地与裸地的土壤剖面类型为表聚型,其土壤剖面变异系数为61.28%,表聚系数是底聚系数的4.45倍,表层聚集现象严重;芦苇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震荡型,变异系数为30.05%;辣椒地和杨树地的土壤剖面盐分类型为均匀型,变异程度最小仅为表聚型剖面的47.6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平均盐质量分数呈现柽柳地裸地芦苇地辣椒地杨树地,其中柽柳地平均盐质量分数为2.67g/kg,与杨树地土壤平均盐质量分数之比为2.45。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剖面盐分组成以Na~++K~+、SO_4~(2-)、Cl~-为主,阳离子平均质量分数呈现Na~++K~+Ca~(2+)Mg~(2+),阴离子中总体表现SO_4~(2-)Cl~-HCO-3,盐分状况的主要特征因子为Cl~-、SO_4~(2-)、Na~++K~+、总盐(St),土壤剖面盐分以氯化钾钠盐和硫酸钾钠盐为主,Cl~-与Na~++K~+相关系数为0.941,SO_4~(2-)与Na~++K~+相关系数为0.884;盐分状况因子Cl~-、SO_4~(2-)、Na~++K~+、St与电导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电导率与Na~++K~+回归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关系式为y=0.039 5x+0.218 6,R2=0.966 7,P0.05。  相似文献   

16.
3种扁桃属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脂肪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等方法对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四川扁桃3种扁桃属植物的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四川扁桃中检测出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6.4%、46.9%、44.3%;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80%、25.84%、33.54%;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2.26%、21.24%、25.58%;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25.65%、25.99%和25.41%;蒙古扁桃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Mg>Ca>P>K>Na>Fe>Zn>Mn>Cu;长柄扁桃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Mg>P>K>Na>Fe>Zn>Mn>Cu;四川扁桃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Mg>P>Ca>K>Na>Fe>Zn>Mn>Cu。说明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四川扁桃等种仁都是营养成分非常高的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长期食用黄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日常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先将小鼠按照年龄分为1月龄(幼年)、6月龄(中年)、9月龄(老年)组,每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1组、1:2组和1:4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1:1组、1:2组和1:4组分别将基础饲料与黄豆按1:1、1:2和1:4关系配比进行饲养。喂养4个月后,采集小鼠盲肠段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 1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下降明显(P<0.01);6月龄小鼠1:2组的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远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9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肠道细菌总数下降,且食用较高比例的黄豆,肠道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或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食用不同比例黄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同,6月龄食用1:2黄豆最佳。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综合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用于不同氮磷浓度畜禽养殖尾水的生态浮岛优势物种,选取水芹、凤眼莲、鸢尾、再力花、黄菖蒲5种挺水植物和狐尾藻、伊乐藻、金鱼藻3种沉水植物,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这8种植物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其对水中氨氮(NH4+-N)、总磷(TP)、COD的去除效率,并对其进行曲线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生植物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凤眼莲、再力花在较低氮磷水平(NH4+-N 80~120 mg·L-1,TP 8~16 mg·L-1)下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水生植物;水芹和黄菖蒲在较高氮磷水平(NH4+-N 180~220 mg·L-1,TP 30~35 mg·L-1)下的去除效果较好,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净化效果较好,生物量增长显著(P<0.05);凤眼莲在实验过程中虽净化能力良好,但易引发次生环境问题,应谨慎选择,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