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3种中药方剂,对106头不同胎次的牛进行了对比治疗,结果表明,组方2对母牛生产瘫痪症治愈率最高.达到97%,没有出现愈后不良现象;组方1对母牛生产瘫痪症治愈率为92%,但有2头出现愈后不良现象:组方3对母牛生产瘫痪症治愈率为90%,有4头出现愈后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2.
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奶牛发病特征为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极易造成奶牛被淘汰。 1 临床症状 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也有头胎母牛即发生生产瘫痪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张掖肉牛母牛生产瘫痪的发生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一例产前瘫痪母牛和一例产后瘫痪母牛进行药物治疗。[结果]两例生产瘫痪母牛经过准确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得到康复。[结论]生产瘫痪是发生于高产奶牛的代谢性疾病,但近年来张掖肉牛母牛偶有发生,对张掖肉牛母牛生产瘫痪的治疗,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合理用药,定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主要指母牛分娩后3d内突然发生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属急性低钙血症。以全身肌肉无力,喉、舌、肠、四肢感觉丧失、瘫痪为特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5~8岁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也有的在分娩前数小时或分娩过程中发病,极少数在分娩后数周或妊娠末期发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笔者仅就多年来所诊治的奶牛瘫痪病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母畜(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主要指母牛分娩后3天内突然发生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属急性低钙血症。以全身肌肉无力,喉、舌、肠、四肢感觉丧失、瘫痪为特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5~8岁的高产奶牛,羊及猪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奶牛顽固性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h内不排,经1~3d中西药物治疗后胎衣仍不下。该病发病原因较多,治愈率低,严重影响母牛今后的生产。采用手术、抗菌、消炎、催产等方法治疗对以后受配常有影响。利用中药标本兼治,有利于本病的治愈。笔者采用了中药合剂治疗母牛顽固性胎衣不下,结果奶牛痊愈,以后生产没有受到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也叫奶牛生产瘫痪,是由于生产中体力透支,营养缺乏,尤其是钙的缺乏,导致血钙水平降低,引起神经肌肉痉挛,从而导致奶牛瘫痪。但在养殖实践中除了缺钙引起的奶牛产后瘫外,还有一些情形也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如产后酮病、怀孕母牛弓形虫病、奶牛外伤、低血钾症、低镁症,在诊断奶牛产后瘫时要重点区分。现将区别诊断要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或乳热症,是母牛生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通常母牛在产后12~72小时发病,以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瘫痪、知觉减退或消失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如治疗不当会导致产后母牛死亡。  相似文献   

11.
产后瘫痪也称为生产瘫痪,是因为母牛生产后钙磷不足和代谢异常,导致母牛全身肌肉无力和四肢瘫痪而卧地不起。奶牛瘫痪会引起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奶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奶牛产后瘫痪综合治疗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及其防治曹德浩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223001)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分娩低血钙症,是产后母牛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严重神经性疾病。由于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促使生产瘫痪的发生。分娩后表现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而卧地不起。其...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分娩前后短时期内突然发生的营养代谢障碍疾病。一般在高产奶牛分娩后的1-3天发病,临床上以低血钙症为主,患牛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降低。2008年2月至10月,我中心诊治奶牛生产瘫痪15例,治愈14例,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在奶牛饲养管理不当时经常出现,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低血钙症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四肢肌肉震颤、无力,行走不稳,卧地不起,瘫痪,患病严重的还会丧失知觉,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冀贞阳 《兽医导刊》2006,(10):44-45
奶牛产后发生的"瘫痪症",常见的有四种,即:生产瘫痪、产后酮病、孕牛弓形虫病及产后机械损伤性瘫痪.这四种瘫痪症都是产犊后的母牛发病,都有卧地不能起立的瘫痪症状,容易混淆,临诊时,应抓住重点进行区别,作出准确诊断,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产科疾病。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是危害性大,特别是高产奶牛多发病。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奶牛酮病,损失更严重,并且为该病的治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不及时治疗,则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补钙、补糖、补液、强心和乳房送风等方法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在改善乳质、提高产奶量上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序言: 母牛卧倒不起,只能看成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而决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必须从病因上进行分析研究。临床上表现爬不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产瘫痪,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显然不是生产瘫痪,且在母牛分娩前后由于代谢扰乱而呈现卧倒不起综合症的不只是生产瘫痪。对高产奶牛特别应注意非典型生产瘫痪或代谢性瘫痪复合症,  相似文献   

19.
冀贞阳 《动物保健》2006,(10):44-45
奶牛产后发生的“瘫痪症”,常见的有四种,即:生产瘫痪、产后酮病、孕牛弓形虫病及产后机械损伤性瘫痪。这四种瘫痪症都是产犊后的母牛发病,都有卧地不能起立的瘫痪症状,容易混淆,临诊时,应抓住重点进行区别,作出准确诊断,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一、区别要点(一)发病机理不同生产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在兽医临床上较常见,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瘫痪奶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