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文豪  李开杰  王庆  李丹丹    王华磊    李金玲    罗春丽   《现代农业研究》2023,(2):96-100
目的研究草珊瑚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水作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方式得到草珊瑚的水提液后, 依次采用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对草珊瑚水提液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草珊瑚提取液,旋转浓缩得 到相应浸膏,并用水复溶成不同浓度梯度溶液,利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评价不同草珊瑚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须癣毛 癣菌、炭疽病菌、红色毛癣菌、烟草赤霉病菌、白术根腐病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供试 菌种中,草珊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须癣毛癣菌、烟草赤霉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 对草珊瑚水提液进行萃取发现,不同草珊瑚提取物抑菌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随着不同提取物的浓度增大其抑 菌效果也逐渐增强。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好,正丁醇萃取物对须癣毛癣菌最小抑菌浓度为 1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5 mg/mL,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 烟草赤霉病菌最小抑菌浓度为15 mg/mL。结论:草珊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须癣毛癣菌、烟草赤霉病菌具有抑菌作用,采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对草珊瑚水提液进行萃取的得到的提取物抑菌效果 更好,草珊瑚可作为一种天然抑菌植物进一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石荠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石荠苧活性成分,并对乙醇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分别采用管碟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研究不同溶剂萃取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荠苧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00、1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250.00、250.00 mg/mL;乙醇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MBC分别为125.00、250.00 mg/mL.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422.5、425.8、413.4、611.4 mg/mL,其中乙醇总提取物清除作用最强;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OH的IC50分别为542.2、577.1、925.5、781.2 mg/mL,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综上,石荠苧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石荠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提取石荠苧活性成分,并对乙醇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进行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各部分提取物,分别采用管碟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DPPH法和Fenton法研究不同溶剂萃取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荠苧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25.00、1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250.00、250.00 mg/mL;乙醇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MIC、MBC分别为125.00、250.00 mg/mL。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422.5、425.8、413.4、611.4 mg/mL,其中乙醇总提取物清除作用最强;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醇总提取物、水提液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542.2、577.1、925.5、781.2 mg/mL,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能力最强。综上,石荠苧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 ?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 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要品质性状劣变的作用。【结论】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对荔枝果实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鸦胆子去油后废渣的抑菌活性成分,为开发生物药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滤纸片法等测定鸦胆子废渣粗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等1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对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在10 mg/mL浓度下鸦胆子甲醇提取物仅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为33.33%;但在5 mg/mL浓度下其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明显,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5.71%、56.47%和51.72%,对应的致死中浓度(EC50)分别为2.65、3.48和2.10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2.5000 mg/mL时抑制率达100.00%;在紫外光和自然光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稳定。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catechol(1)、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2)、1H-Indazole(3)、vanillic acid(4)、cleomiscosin A(5)等5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获得,但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火龙果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无显著抑菌活性(P>0.05)。【结论】鸦胆子废渣中含有抑菌活性成分,在植物病害防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无水乙醇、蒸馏水5种试剂从花椒子中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花椒子的抑菌活性部位是乙酸乙酯和水的提取物,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0 mg/mL和25.0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5.000 mg/mL和50.000 mg/mL.试验表明花椒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地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生地黄块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生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回流提取生地黄根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ton法、FRAP法和还原能力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生地黄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IC50值为0.178mg/mL)、还原能力(IC50值为0.341 mg/mL)和总抗氧化活性均最高,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高于对照BHT(IC50值为0.456 mg/mL)。生地黄氯仿提取物的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最强,IC50值为1.397 mg/mL。【结论】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20种植物提取液对甜瓜蔓枯病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乙醇提取液对甜瓜蔓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其中地锦全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 nag/mL时,抑制率为73.6%.其他植物提取物均无明显抑菌效果.对甜瓜蔓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雾7 d后的防效为46.0%.将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并对各萃取物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相中;当浓度为6 mg/naL时,抑制率为58.1%.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地锦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紫茎泽兰的乙醇提取物以及各萃取部分对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5.00 mg/mL时,对香蕉炭疽菌、柑桔炭疽菌、疫霉、桔青霉的抑菌率分别为58.09%、40.34%、45.63%、27.59%,EC50值分别为16.79、29.73、26.86、53.20 mg/mL。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部分中石油醚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最高;石油醚萃取部分对香蕉炭疽菌的抑菌作用最好,EC50值仅为0.42 mg/mL。  相似文献   

11.
沈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619-2631
【目的】测定中度嗜盐菌S61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干腐病的防效,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治及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源于青海察尔汗盐湖的1株中度嗜盐菌S61为材料,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S61进行鉴定。通过对峙培养法和马铃薯活体试验,进行菌株S61及其发酵液有机溶剂萃取物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及对储藏期马铃薯安全性评价。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排油圈法,分别测定菌株S61发酵液分泌抑菌蛋白和产生脂肽类物质的能力。【结果】结合菌株S6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S61鉴定为特氏盐芽孢杆菌(Halobacillus trueperi)。其发酵液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脂肽类物质。菌株S61及其有机溶剂萃取物对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青9A-4-13、青9A-5-2和65B-2-6)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峙培养7 d后的抑制率为55.67%。菌株S61发酵液不同浓度(1、5、10和20 mg/mL)正丁醇萃取物对青9A-4-13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1.50%、63.00%、64.00%和66.00%。菌株S61发酵液及其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储藏安全。【结论】中度嗜盐菌S61在体外和马铃薯活体上均对干腐病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发酵产物的正丁醇萃取物活性最高,并存在生防因子,能产生一些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马铃薯干腐病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并对杀蝗活性最高的闹羊花提取物进行活性物质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其杀蝗活性物质的结构和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方法】筛选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紫丱子)紫铆Butea monosperma (Lan.)Kuntze、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和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e 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分别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对蚜虫和东亚飞蝗的毒力;采用连续分级萃取法和柱层析法分离闹羊花的杀蝗活性物质。【结果】肉豆蔻提取物在1 000mg·L~(-1)质量浓度下对番茄绵腐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5.23%、77.78%和88.85%;48h后闹羊花提取物在2 000mg·L~(-1)质量浓度下对蚜虫的致死率为55.38%,10 000mg·L~(-1)下的致死率为100%;闹羊花提取物在10 000mg·L~(-1)质量浓度下,24h后对蝗虫的致死率为44.83%,96h后的致死率为86.96%。从闹羊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流分Ⅲ-2-2,在1 000mg·L~(-1)质量浓度下,24h后对蝗虫的致死率为53.57%,120h后的致死率为90.48%。【结论】肉豆蔻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闹羊花提取物对蚜虫和蝗虫的毒杀活性最高;闹羊花提取物中杀蝗活性物质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和二氯甲烷萃取物,从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对蝗虫毒杀活性最高的流分Ⅲ-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抑制作用,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大黄的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悬滴法测定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观察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2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大黄、穿心莲、苦参、野菊花4种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佳,6 mg/mL大黄提取物的抑菌率为48.57%,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6.68 m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4.60 mg/mL;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黄提取物对Foc TR4菌丝具有一定破坏作用,使菌丝产生大量分枝和黏连并造成菌丝生长不均匀等现象;大黄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  相似文献   

14.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核桃青皮潜在的功能活性,以90%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为溶剂,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核桃青皮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对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0%乙醇对核桃青皮的提取率为36.79%,总酚和胡桃醌提取量分别为70.36、1.38 mg·g-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37.52%、56.53%,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在抑菌活性方面,不同溶剂萃取物对5种供试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正丁醇萃取物>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萃余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综上,核桃青皮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潜在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植物源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条金刚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黄条金刚竹叶的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6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黄条金刚竹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正丁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研究可为竹叶提取物抑菌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摇瓶发酵粘小奥德蘑,对所得发酵液用滤纸片法和固体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抑制植物病原菌作用。确定具有活性的发酵液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对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取后的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粘小奥德蘑发酵液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白菜黑斑、烟草赤星、葡萄炭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 mg/ml,对小麦赤霉、番茄黑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 mg/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血桐叶提取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血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以70%乙醇回流提取血桐叶,依次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酸、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层部位;然后采用滤纸片法与最低抑制浓度法,考察血桐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对5种实验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福林一酚法、DPPH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血桐各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及其对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血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0.6 m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层萃取物4个部位的酚性含量分别为16.35%、30.38%、50.73%、24.64%.DPPH法与邻苯三酚法测定血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部位>石油醚萃取物.血桐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20.
紫花地丁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紫花地丁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成分(化合物1),并以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对紫花地丁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初步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紫花地丁的主要活性成分位于甲醇-水(V(甲醇)∶V(蒸馏水)=1∶1)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化合物1对以上6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0.039,0.078,0.156,0.313,0.625和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对停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