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南方杉木林区一般均有发生、严重者可使杉木针叶和枝梢枯死,对杉木生长影响很大。该病的病斑特点是:将病叶对光视之,四周有晕圈(枯死叶无此特点),但因品种和生态环境不同,症状反应也不一致。因此,仅根据症状诊断并无把握,一般要进行镜检,有时还要采取分离培养的方法来鉴定。最近,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呈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的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的相似,后扩展成梭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菌是细菌类的假单孢杆菌,具好气性,适应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  相似文献   

3.
杉木缩顶病为害枝、梢顶芽和主梢,症状大体可分4种类型:1.侧枝顶芽感病枯死;2.主梢顶芽枯死,偶而发生梢枯,枝梢丛生;3.主梢顶芽感病后,不定芽大量萌生并相继感病,以致植株顶端萎缩,停止生长;4.枝梢顶芽正常,但其上可产生数个溃疡斑,病斑不扩展,不引起枝梢枯死。经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主要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guepini,其次是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4.
五、杉木叶部病害 3.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该病危害杉木的针叶和嫩梢,新老针叶均可受害。叶上病斑为淡褐色小点,周围有淡黄色晕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其外有时还出现淡黄至红褐色水渍状变色区,病斑进一步扩展后,使针叶成段地变褐色长2-10毫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黄化的针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针叶枯黄不脱落。病菌在黄化的针叶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对杉木黄化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杉落叶菌(Lophodermium Uncinatum Darker)是真菌中星裂菌科散斑菌属的一种盘菌。寄生在杉木基部枝条的针叶上,引起杉针黄化病(又称杉木叶枯病、落针病和杉叶尖枯病)。病菌常为害二年生针叶,针叶的病斑在春末夏初出现,至夏末秋初针叶黄化枯死,在  相似文献   

7.
杉木炭疽病在我国杉木栽培地区普遍发生,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很大。病害主要在春季为害先年秋梢,使梢头针叶枯死或整个枝梢枯死。病原是毛盘孢属一种真菌(Colletotrichum sp.),曾进行反复的接种试验得到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杉木病死针叶上产生许多分生孢子盘,其有性世代则未曾发现。  相似文献   

8.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相似,后扩展成棱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成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物是细菌类的假单胞杆菌,具好气性,适应酸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寄主病枝叶中越冬,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极少气孔侵入。侵入后潜育7至8天即开始发病。杉木林区中的此类病害从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月为高峰期,7月后渐渐停  相似文献   

9.
水松赤枯病     
一、引言1980年9月,在东京八王子朝川林业试验场水松苗上发现一种赤枯病.水松苗是从中国引进的,1978年栽植,在苗圃已2年生.在枯死的针叶和感病的绿枝上,观察到许多子实体,孢子堆呈暗绿色霉层,镜检是一种尾孢菌的分生孢子堆.其形态特征经研究证实与巨杉尾孢菌引起的柳杉赤枯病相似.二、症状针叶和绿枝梢上先产生小的淡红褐色斑点,病斑扩展到全针叶,即枯死脱落.绿枝上圆形病斑向四周扩展,当病斑环绕一周,即枝叶枯死.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引起大量枝条枯死.苗木栽植两年,约有半数枯死.在叶落未枯死的枝茎上,不定芽可产生新叶.但新针叶会再次感病,逐渐枯死脱落.在枯萎的枝叶上,产生淡绿褐色到淡灰褐色的分生孢子堆.这些症状与巨杉尾孢菌引起的落羽杉赤枯病、墨西哥落羽杉赤枯病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0.
杉木(Cunni Dghamia lanceolata)细菌性叶枯病首次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和半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新的杉木栽培地区,也在一些林场发现了这一病害。病害为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枝梢枯死。10年生以下幼树受害较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点,林冠如受火焚,林分终遭毁灭。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作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雪松梢枯病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江苏南京、句容、淮阴等地庭园或城市行道树的雪松上发生枝条枯萎现象,甚至引起半截枯死,使原本挺拔绿郁葱葱的雪松变得很不美观。据调查研究,其症状是由于病害所致,而且有一个延续发展的过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将雪松梢枯病简介如下:1 症状病害多数发生于成年树,初期侵染新萌发之树梢,主梢或侧梢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首先使幼嫩的针叶失绿变色,并逐渐向下蔓延,当病斑环绕皮层后,小枝随之枯死,其上针叶呈赤褐色,并迅速脱落,仅残存枯死的小枝,在病菌侵染点附近的针叶上首先看到黑色颗粒状的病原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12.
杉木作为一种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在我省许多地区都进行了栽培种植。杉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中心产区20年左右即可成材利用,价值很高。如何种好杉木,除选择好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及搞好抚育管理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如杉木炭疽病几乎遍及杉木栽植区,是杉木生产的一大病害。现将防治此类病的方法简介如下。移木炭疽病发病期在每年杉木新梢开始萌发的春季和初夏。虽然不同龄级的新老针叶和嫩梢都可能发病,但以次年生的梢头受害最重。通常是枝梢顶芽以下约10厘米内的针叶首先发病枯萎,这种现象称为“颈枯型”,是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幼树主梢以下1一3轮枝盘最易感病,病菌先从针叶开  相似文献   

13.
杉木炭疽病和赤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至1975年初,我们在广东省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了杉木病害的观察和防治试验。一、病原分析 1.主梢或侧梢顶部退绿,颜色由橙黄至红褐色,严重株梢头干枯下垂,轻病株则梢头未完全枯死,生长季节又抽出细小顶芽,成长的针叶细小质硬,整枝新梢至节下一段枯褐色,针叶上病斑边缘明显,在潮湿天气或在保湿培养后,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经镜检或组织分离,多见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称炭疽病。 2.树冠基部针叶枯黄,由针叶尖端开始逐渐扩展至整片针叶以至整个冠基侧  相似文献   

14.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也易感病,受害植株叶片穿孔,嫩梢产生病斑,最后导致提早落叶,枝梢枯死。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病枯枝,清理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及时排水,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植物抗病力。萌芽前,喷施3~5°Be石硫合剂或1∶1∶120的波尔多液,消灭越冬病源。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两周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也易感病,受害植株叶片穿孔,嫩梢产生病斑,最后导致提早落叶,枝梢枯死。
  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病枯枝,清理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及时排水,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植物抗病力。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20的波尔多液,消灭越冬病源。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两周一次。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我区柳州等地的杂交竹枯死较多,且具有明显传染扩展趋势,经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诊断为杂交竹枯萎病。该病表现的症状为:部分枝条慢慢黄化枯死,最后整株枯死。病竹枝梢基部可见有赤褐色的条斑,病原菌子实体在病部表现不明显。剖开病竹根部或茎部,均可见木质部变黑褐色。我们利用病竹的根、茎部分别进行病原菌的组织分离培养(培养基为pDA)。7天后,培养皿上长满白色棉絮状菌丝,置显微镜下镜检,菌丝有隔分枝,冬季观察还可看见菌丝上单生或串生厚垣孢子,且有两种类型的无性孢子:大型孢子,半月形或镰刀状,两端尖,无色,…  相似文献   

17.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症状:叶上病斑近圆形,直径约2~5mm,红褐色,或数个病斑相连成大的病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枯死,脱落,并造成严重落叶。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大成  相似文献   

18.
1 土水母病 该病是由土水母Rhizina undulata Fries丝状菌引起的传染性土壤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温带至亚寒带地区。为害各种针叶树木,主要在红松、黑松上发病。 该病菌具有因林中篝火或山林火灾和土壤曝晒于高温而繁殖旺盛的特性。病菌先侵染周围的树根并繁殖,使其枯死。病原菌由发病地呈同心圆状向四周扩展,枯萎受损大部呈圆状扩散,发病迅速1年半径约为3~5米,一般4~5年停止扩展,停止为害,有时会出现直径达100米的群状枯萎受损。内陆山火遗址地,曾一时大范围发病,但1~2年终息。5~11月份病树根及周围地表呈现红褐色和暗褐色,不规则圆状,底面下垂有足状菌丝束的水母状菌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伊犁地区杨树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秀红 《中国林业》2012,(13):37-37
近年来,随着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新疆伊犁地区杨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大。由于树种单一、管理粗放,使得杨树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杨树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杨树病害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杨树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杨树炭疽病识别要点:枝梢部发病初期呈现出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梭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病斑,中央凹陷,病健交界处明显色深、隆起。病斑逐渐扩大绕枝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后期病斑中央产生黑色小粒,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叶部被害初期,叶面也现失绿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不定型,扩大至叶缘、叶脉时,发展较快,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中有时见有黄褐色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状分生孢子盘。遇  相似文献   

20.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梢,常使病株枯死。全年有两次发病期:第一次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1月份。病状为: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泡状或浸润状病斑,直径1厘米左右,逐渐有树液外流,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比表面大,一般在直径2厘米左右。天气寒冷或干旱、苗木伤根过多、苗木失水等都会导致杨树溃疡病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