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七成熟绿色鲜柿果20斤,装入长80厘米、宽54厘米、厚0.1毫米聚乙烯袋内,同时加入:①0.6毫升仲丁胺做防腐。②0.5斤消石灰(装在长35厘米、宽7厘米的布袋内)用以吸收贮藏袋内  相似文献   

2.
82年冬季笔者开始香菇立体栽培研究。83年进行小试栽培,每袋平均获0.98斤的鲜菇产量。84年初冬组织学生中试,效果颇好,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搭架和消毒就地取材利用竹木条作培养架材料。因陋就简利用空房、走廊作栽培房。搭架前将菇房四壁、屋顶及地面用10%石灰浆洗刷。搭架时按菇房的大小宽狭灵活立架。二面操作的培养架宽1.6米;单向操作的培养架宽1.0米。分搭五层,每层高50-55厘米,长度按菇房进深而定。走道宽60厘米,以便操作。每层培养床中铺12至15厘米行距光滑的竹或木条,条上再铺摊一层旧报纸。搭床架时的铅丝扭结头要向内,床架及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1981年开始从上海、慈溪等地引进了利用棉籽壳人工栽培平菇的技术,并积极组织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年在江干区、富阳县等几个单位试种了1500平方米,产鲜菇2.5万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17斤。1982年扩大栽培17850平方米,产鲜菇35万斤,平均每平方米产20斤,高的单产达35斤。1983年又进一步发展到全市七县二区,  相似文献   

4.
郝哲 《吉林蔬菜》2015,(3):38-39
<正>食用菌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具有保健作用,而被誉为健康食品。榆林日光温室食用菌栽培主要以平菇为主,搭配杏鲍菇、金针菇,一般667平方米日光温室可摆放菌袋20000袋,年产鲜菇25000~30000千克,经济效益超过10万元。近年来,笔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探索出日光温室食用菌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1日光温室的建造日光温室坐北向南偏西5~7度,东西延长,半地下式,跨度8~9米,后墙高度3~3.2米,脊高为4.2~4.7米,长度50~80米,后墙每隔3米留50厘米见方通风口;墙体为内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棉花下脚料(棉纺织厂的飞花等杂质)种凤尾菇,菌丝生长快、粗壮,接种后20天左右现原基,一般每斤干料产鲜菇2~4斤。如新华镇菇农沈福寿,用40斤棉花下脚料种,10月20日接种,11月17日出菇,全周期70~80天收鲜菇66.2斤,生物学效率166%,其中有一箱(3斤料)收鲜菇14.2斤,生物学效率达473%。总结菇农的经验,归纳起来要把好五个关:①  相似文献   

6.
陈必兴 《食用菌》2002,24(4):29-29
杏鲍菇又称雪茸 ,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寡糖含量高。我县利用高山区秋凉早临的气候优势 ,在澄源乡、镇前镇、杨源乡三乡镇 (平均海拔在 80 0 m以上 ) ,示范推广栽培该品种 10 0多万袋 ,出菇期比平原区 (海拔在 2 0 0 m左右 )提前 1个月左右 ,产品销售十分看好 ,鲜菇平均售价 10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用木屑和蔗渣袋栽培毛木耳成功,福建省三明真菌所用木屑78斤,麦皮20斤可生产干耳8~10斤。厦门集美中学用于蔗渣70~80斤,统糠18~28斤可生产干耳  相似文献   

8.
选择适于香菇生长的相思树、木麻黄、栲、槠、枫、栎、懈树等阔叶树小枝条,或铅笔厂边脚料,制成长2厘米、直径0.7厘米、一头稍尖的木钉,先用1%糖水浸10小时或煮沸半小时,捞起稍凉至不滴水,加40%木屑培养料(木屑培养料配方:木屑27斤,石膏1.5斤,糖1.5斤,水35~40斤)拌匀,按常规法装瓶(或袋)灭菌接种,置23~25℃培养45~55天待用。  相似文献   

9.
稻田套种平菇,是利用水稻在分蘖未期至抽穗前,将发好菌的平菇菌袋移入稻田内进行培养.1986年我们在菇农周良林的杂交稻田中进行了试验,用地1分,套栽1000袋,产菇355公斤,产值701元。1987年又在摄山乡农科站进行试验,用杂交稻田1亩,亩产鲜菇2150公斤,收稻谷547公斤,总产值4000多元,一季粮、钱超双干。此项技术目前已在10个县进行推广均获得成功。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稻田安排:要求地势稍高,排灌方便。水稻种以杂交稻为好,种植株行距为20×13厘米,每隔5棵留30厘米的人行道。每亩移栽2万穴以上,基本苗在8万左右。这样每平方米可套20袋,每亩可套1万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指导金针菇生产中试用了再生法栽培,收到了高产优质的效果,每袋(干料约300克)可收制罐用的鲜菇200—300克,还能根据市场需要及罐头厂收购量合理安排产菇袋数。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准备材料:(1)栽培容器:采用16×38厘米或17×40厘米的塑料袋,袋厚聚丙烯为4—5丝米、聚乙烯为3.5—4.5丝米。(2)菌株是采用笔者选育的出菇快、再生力强、能耐高温、产量高的金针菇112、129、301、98和99号,特别是98和99号菌株(原菌株从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是凤尾菇的一种,但与普通的凤尾菇有所不同,其菇体较小,柄长5~6厘米,菌盖直径小于3厘米。秀珍菇是江山市三大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最高年栽培量近亿袋。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食用菌生产实践的体会,探讨江山市秀珍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产业特点1.1市场行情好,生产利润高秀珍菇因外形美、味道好、营养丰富而受消费者喜爱。秀珍菇适宜鲜食,鲜菇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热量极低,可多食。市场热销,价格居高。近三年秀珍菇的年均收购价每千克在10  相似文献   

12.
锦橙硅窗袋藏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经过10年努力不断研究、改进成功的一种方法。正确使用硅窗袋藏方法,可使锦橙(四川发展的主要甜橙良种)在产地常温库内贮藏4个月不检查,好果率达97.74—100%,其中青蒂果率达80%左右。果汁十分丰富,品质优于单果包薄膜的果实,失重极低,仅1.5—2.07%。首先制作硅窗袋服用0.03~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制成底部32×35厘米,高50厘米的  相似文献   

13.
滑菇(Pholiota nameko)又名滑子菇,也叫光帽黄伞或光帽鳞伞,是一种较耐寒的食用菌。滑菇在日本栽培较早,我国于1978年才开始人工栽培。目前,国内产区有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大部分采用木屑瓶栽,袋栽或箱栽,培养期约3~8个月,百斤干木屑可收鲜菇50~60斤。  相似文献   

14.
广元市实用技术研究所的香菇栽培新技术通过了市级技术鉴定。该所从八二年起试验用废锯木屑等材料制成直径13厘米、高70厘米的人造段木,接种后放在室外自然环境里出菇。每根段木总成本1.50元,大量生产平均每根木棒产鲜菇4.5斤右,生物转化率为70%,利润为成本的三至四倍。这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香菇栽培中的青、绿霉污染问题,巧妙地利用香菇菌丝生长特性,将菌体连接成段木状,并将其放置在树荫下,墙角  相似文献   

15.
棉籽饼是棉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过去当地群众都是把它用作肥料或燃料。我厂自1977年开始试用棉籽饼种平菇,每斤干棉籽饼可产鲜菇0.8~1斤,单墩重10斤左右也常见。试验获得成功后,即在当地社队进行了普遍推广,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约有4万斤鲜菇投放市场,深受群众欢迎。为使这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将棉籽饼生料栽培平菇技术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省从1979年开始人工栽培平菇,1982年全省栽培面积约10万平方米,大多集中在市郊。单位面积产量相差很大,每平方米栽培块(投料40斤棉籽壳),高的可产鲜菇40斤左右,低的只有10斤左右,一般在20~30斤,且每批产量很不稳定。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平菇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是创造适合平菇生育的最佳条件和防止杂菌污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试验。 (一) 添加辅料本省栽培平菇都以  相似文献   

17.
贵州晴天少,阴天、雨天较多,就此近年来作了多次露天生料栽培风尾菇的试验,初步找到了热天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方法,每一百斤干稻草可收到鲜菇50-70斤,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一、栽培料的选择:选用不霉烂的干稻草。这样透气性好,不易感染杂菌,方便消毒、清洗,不用刀铡断,简单,适合于边远广大农村。二、整地作畦;田里、平地和斜坡均可选用。沟深20-25厘米,宽度则以稻草的自然长度为准,畦长无限,主要根据地点和实际情况而定。畦面平形或龟背形,不喷药,畦边浇水拍平,如果泥土湿润就用不着浇水。畦边留10厘米至15厘米宽,畦与畦之间  相似文献   

18.
草菇是我国南方人工栽培较早的一种食用菌。但是由于单产不高,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百斤稻草只产鲜菇10~15斤,所以一直推广不开。本试验试图从添加牛粪、麸皮原料入手,以探讨提高草菇产量的途径。现将初步试验结果小结如下。一、试验经过 (一)试验设计:试验分设不同添加物和不同添加量两组。 1.不同添加物组:①20斤干稻草添加2%干牛粪(添加量为0.4斤);②20斤干稻草添加2%麸皮(添加量为0.4斤);③20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木屑等代料人工栽培香菇的发展,迫切需要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的配套菌种。为此,我们采用多种方法选育菌种,并于80年初获得一个较好的菌株—8001。经连续三年试验观察,该菌株每平方尺产鲜菇3斤左右,现将其经济性状和栽培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时下,江山菇农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在捐钱捐物支援四川灾区的同时,加足马力发展生产,把原来食用菌淡季的夏天,搞得红红火火,各种鲜菇一批批运往市场。2008年新建立的毅涵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毛江明,在向四川灾区捐款5000元的同时,又以多产菇、产好菇的实际行动,努力发展经济。第一批30万袋工厂化白菇刚刚“下山”,又抓紧种植白菇30万袋,70天后,每天将有1·5吨左右鲜菇直接运往杭州、温州等地农贸市场。建文菇业公司2007年发生火灾损失很大,他们在灾害面前挺起腰杆,很快重建厂房,恢复生产。目前快要“下山”的20万袋白菇,每天仍有250千克鲜菇直接运往上海市场。前几天公司的领导一面向灾区捐款,一面忙着种植第二批白菇,且种植量增加一倍,发展40万袋,8月初出菇上市。种菇大户周国才目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80万袋,每天供应市场500多千克,到生产旺季可供应1·5~2·0吨,每千克8~9元,效益甚佳。江山现有25家工厂化种菇企业,年生产能力3000万袋以上,在抗灾期间,正在生产的有1000多万袋,每天有30多吨鲜菇供应市场,让市民在夏天同样可吃到鲜菇。运用低温刺激种植秀珍菇,是江山反季节种菇一大特色,2008年全市发展有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