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4因子5水平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玉米新品种永科6号产量指标与密度及施肥量的关系,探讨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基础上,获得9000.0kg/h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44863.5~46114.5株/hm^2,施纯N266.22~317.7kg/hm^2,施P20s103.12~118.35kg/hm^2,施K20208.1~256.1kg/hm^2;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泛玉5号密度与追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泛玉5号最佳种植密度为67500株/11m^2,最适追肥量为450kg/hm^2,产量为9166.5kg/hm^2。但密度和肥料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泛玉5号耐密性、耐肥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绵单581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581籽粒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锌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855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45850—47538株/hm^2,施纯氮260.7~272、3kg/hm^2,施用P205为112.45—122、1kg/hm^2,施用K20为98.3~106.6kg/hm^2,施用ZnO为7.7~9.5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肥密因素对纯系高粱品种沈1347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产量与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三因素间的关系方程:Y=6963.186+217.227X1+75.195X2+82.38X3-29.07X1X2+18.555X1X3+129.555X2X3-266.475X1^2-181.05X2^2-140.25X3^2,并提出最高产量时的肥密组合力:密度126075株/hm^2,纯氮111.9kg/hm^2和纯磷67.05kg/hm^2。最佳经济效益的肥密组合为:密度125955株/hm^2,纯氮96.15kg/hm^2,纯磷42.75kg/hm^2。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相同密度下研究常规种植、三比空、大垄双行和大垄双行疏密4种种植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冠层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方式的改变可以促进良好冠层结构的发育,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具体表现主要在吐丝期之后。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方式为宜,从吐丝期开始,叶面积指数增长最快,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最强,叶片功能期延长,积累最多干物质,产量为12 449.74 kg/hm2,比对照增加32.67%。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方式对棕壤气候区可提高玉米单产,对玉米生产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中等肥力旱地上,以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肥料和密度两个因子为对象研究了晋单29玉米的增产潜力和肥密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旱、耐瘠、耐肥、丰产、抗倒。公顷产11250kg左右的肥密优化组合为施氮磷纯养分225-450kg/hm2,氮磷比2:1,密度4.5~5.25万株/hm2。对肥密与产量的关系配置了二元二次效应方程,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肥料>肥×密>密度。  相似文献   

8.
林玉棋 《杂交水稻》2008,23(3):42-45
采用施N量(135,180,225kg/hm^2)、种植密度(10.5万,18.0万,25.5万穴/hm^2)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裂区田间试验方法,探讨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栽培的合理施N量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施N量对产量作用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作用显著,施N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Ⅱ优航2号在土壤肥力中上条件下作双季晚稻栽培,以每公顷施纯N135kg、种植密度25.5万穴或每公顷施纯N225kg、种植密度10.5万穴为宜。  相似文献   

9.
行距与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高产春麦田选择合理种植方式和肥密组合,采用裂区设计,在两种行距下实施不同的肥料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处理,探讨不同行距下的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15 cm行距下的各个肥密处理的产量均高于30 cm行距下相应的肥密处理.除淀粉含量之外,行距对春小麦的其他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施肥量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高肥料用量处理(360 kg/ha,NPK纯量,N∶P2O5∶K2O=1∶1·1∶0.5)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增加,淀粉含量下降.在相同行距、施肥量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施肥量效应相反.三个因素相互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行距为15 cm、肥料施用量(NPK纯量,N∶P2O5∶K2O=1∶11∶0.5)为360 kg/ha、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a的处理组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唐剑君  刘善臣 《作物研究》2007,21(1):44-44,47
2006年在东安选用临奥1号玉米品种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产量增加767.0kg/hm^2,节本增效1114.4元/hm^2,最佳化肥经济施肥量为纯N180kg/hm^2,P20;72kg/hm^2,K2O 10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