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能电子加速器在食品辐照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能电子加速器装置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辐照加工领域的广泛关注,尤其在食品辐照加工业中被广泛看好。本文搜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高能电子加速器设备及研究现状等方面的信息,对高能电子束加速器装置类型进行了介绍,对高能电子束和60Coγ射线2种辐照技术做扼要对比,并对今后高能电子加速器在食品辐射加工中的发展提出看法,以期为辐照加工单位及从事食品辐照的专业人员在开展辐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时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食品辐照加工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腐败的最主要原因。杀菌剂和防腐剂等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不仅会破坏食品特有风味,而且会造成化学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非热”加工技术,具有环保、安全、便捷、高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食品辐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优势,阐述了辐照技术在生鲜肉和熟食肉制品加工、有害残留物降解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影响肉制品辐照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新工艺的研发提供参考,促进肉制品辐照加工保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副产品及食品辐照加工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九五”期间山东省农副产品、食品辐照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辐照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本文描述了我国食品辐照的研究方面、标准现状和商业化应用情况。现阶段我国食品辐照的研究主要包括农产品药物残留的辐照降解、辐照肉制品的控制条件、辐照提高即食食品的安全性、辐照食物脱敏、辐照冷冻水产品、辐照食品的鉴定和辐照在检疫方面应用。现行的食品辐照国家标准需要修订和增加。介绍了我国食品辐照商业化的进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食品辐照技术、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及其辐照食品标识等研究现状,着重就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推进我国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控管理及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侯玉周 《核农学报》2005,19(4):296-296
《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丛书》新近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出版,其中由汪勋清、哈益明、高美须编著的《食品辐照加工技术》一书,介绍了食品辐照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辐照检疫、辐照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辐照技术商业化、辐照食品国际贸易,较全面地反映了辐照加工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中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品辐照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辐照食品标准的现状,指出我国辐照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起我国辐照食品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进辐照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加入WTO对中国食品辐照的影响 ,分析了河南省食品辐照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河南省食品辐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我国在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肉类产品辐照业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热点,并就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辐照食品概况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山东省辐照食品研究的发史及其成就和现状,展望了辐射食品的发展前景,并就辐照食品的商业化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干燥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粮食、农副产品、食品等加工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在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阶段。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干燥技术的现状,典型设备以及理论研究与电子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静洁  郭波莉 《核农学报》2020,34(Z1):110-119
产地溯源是保护农产品品牌及地区特色产品、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障。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准确、可靠的特点。本文系统分析了近5年来,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植物源性初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以及稳定同位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分馏变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源性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调研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作为商品,其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和营销信息对接等。提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系统工程。借鉴他国经验,给出了具体建议: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资助,科研院校和企业通过政府项目支持,完成机械装备、仓储设施的技术开发。以农业经营现代化为载体,下功夫培训、培养农民经营者,组织健全农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地农业生产条件,产品优势等特点树立地方标准,面向消费市场需要,立足自主经营和创新、打造当地品牌。该文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缩短城乡差别等,使“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农产品营销是一个关键。随着中国信息化不断的推进,网络营销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产品来说,将带来许多机遇。本文研究了如何把网络营销运用到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和农产品的推销中去,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概念和作用,从农产品质量追溯的链条分析、追溯信息采集、追溯信息条码解析、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出了合作社基地是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源头,抓农产品质量追溯,抓食品安全应从合作社基地抓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其推广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但还存在农产品产后损耗严重、深加工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及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当前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动态扩展和位置服务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产品追溯系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见的追溯系统往往具有适用品种单一、精度不高、可应用性弱等特点,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需要。该文以建立适用面广、性能高效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为目标,分析了常见追溯系统的软件框架与追溯信息数据结构,重点研究可支撑多品种追溯的动态扩展数据模型优化技术,同时以提升追溯精度、降低追溯成本为目标研究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追溯精度提升技术。针对追溯系统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分析了追溯信息指标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对比了常见的4种动态扩展数据模型,采用EAV与XML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了不同品种追溯信息的动态扩展,通过性能分析发现该模型较其他两种模型时间缩短65%,查询效率提升了175%;针对追溯信息中的产地环境信息,分析了各类环境数据的可用来源和数据特征,制订了数据匹配的最小空间单元和实现方法,运用LBS技术实现了产地环境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追溯系统之间的精度对比发现,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精确度,从而整体提升了系统追溯精度并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该系统已在青海省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其他系统在适用范围、系统性能、追溯精度与追溯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包装农产品三维装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配送规模的扩大,物流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高效配送成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该文针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多种货物的装箱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三维装箱模型;通过分析农产品自身特点,在考虑装箱过程中车辆载质量、物品承重和体积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对规则农产品的装箱次序以及摆放方向进行优化设计;应用Java技术对单车三维装箱算法进行了实现。采用北京郊区某公司的农产品货箱包装数据进行了10组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于综合描述装箱率和装箱成本的目标函数值平均为72.72%,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37 947 ms,目标函数值平均为81.14%,提高了8.42%。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4):194-199
对农产品加工的作用与地位,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以及我国农产品加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趋势、重点领域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