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其国 《土壤》2008,40(5):681-684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2.
从20届世界土壤学大会主题发言看土壤学某些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1):1-3
介绍了第20届世界土壤学大会主题发言有关土壤与和平、土壤安全两个专题,以此呼应土壤学关于土壤与环境、土壤与人类活动等重要问题。在土壤与和平专题中,介绍了美国两位教授关于土壤与和平关系的论述,韩国一位教授介绍了南北朝鲜通过土壤学研究合作逐渐走向朝鲜半岛统一的积极努力。在土壤安全专题中,介绍了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学者就土壤安全的概念、5个层次的含义所做的报告内容。通过介绍,可望拓展读者对涉及到土壤学某些重要问题的创新性思考,为有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对土壤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龚子同  张甘霖 《土壤》2005,37(1):109-112
这是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李天杰教授等编著的《土壤地理学》一书的评述,指出其主要特点和意义,认为这是一本有时代特点的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1954年底,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柯夫达教授受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之讬,转交给中国科学院一幅新的世界土壤图,这幅新的世界土壤图是苏联道库恰耶夫土壤研究所编绘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教授会因这一份微薄的礼物向我——这幅图的编者致  相似文献   

5.
通讯     
一、马溶之同志受聘为德国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院士会议已于1957年6月一致选举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马溶之教授为通讯院士,并已邀请马溶之先生参加该院即将于1957年10月17—18日举行的第三届纪念会与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6.
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理解和表征土壤的时空变化是土壤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估和合理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岩石圈风化、地表物质迁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圈层变化过程相耦合。围绕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新近进展,本文综述并展望了土壤形成和演变过程、土壤形态学、土壤调查、土壤分类、数字土壤制图与土壤退化的发展态势。未来土壤时空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多过程耦合机理与模拟、多尺度土壤-环境关系与模拟、多元土壤信息的融合机理与数据同化。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将涉及到关键带科学引领的土壤形成和演变研究、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完整和详尽的国家和全球土壤资源清单及共享平台建设、区域土壤资源退化机理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壤动物学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了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面。1、土壤圈与其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3、植物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4、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5、土壤动物个体生态学。6、土壤动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英  孙辉  唐学芳  唐亚 《土壤学报》2007,44(6):1145-1147
土壤酶主要源于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以及土壤动物、植物根系分泌及残体分解[1,2],土壤酶活性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特征(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空气、土壤团聚体)、有机质、pH、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类型等关系密切[4]。环境因子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酸雨和臭氧等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很大[5,6],因而土壤酶活性也可作为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生物活性指标。此外,由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循环密切相关[7],因此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常常还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目前土壤酶研究多集中…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年限酸化果园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土壤微生物学指标能够反映土壤质量,是敏感的土壤质量指标。本文以山东果园土壤急剧酸化为背景,研究了山东5个不同种植年限酸化果园(5a~30a)土壤pH值、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果园土壤微生物学性状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除真菌、磷酸酶活性只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波动趋势外,土壤pH值与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酸化果园土壤pH值与微生物量碳、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7和0.94。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集中体现在土壤酶活性之间及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5,(2):513
<正>《土壤通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科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文献综述等文章,内容包括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化学与土壤物理、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地评价与规划、土壤质量与  相似文献   

11.
对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在土层间自上而下急剧减少,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占土壤剖面总数的51.55%以上。(2)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占总数的99.70%~99.96%;放线菌次之,占总数的0.04%~0.30%;真菌最少,小于0.01%。(3)密度中等(1500~1650株hm-2)的林分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4)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及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南口古土壤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凤荣  李连捷 《土壤》1993,25(1):15-17,52
本文分析了南口台地上古土壤性质与现代土壤之性质的异同,证实它们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文章强调了研究土壤发生必须充分注意时间对土壤发生与性质的影响,土壤分类系统必须以土壤实体的本身性状为分类依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土壤肥料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彭家元、侯光炯教授等开创的四川省土壤肥料科技事业在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土壤肥料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走近21世纪,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四川省土土壤肥料科技事业需要更大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四川省土壤肥料科技事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土壤肥料科技体制改革、重视土壤肥料软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重视农业可持续过程中土肥问题研究、进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紧实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从土壤紧实度的形成与消除、土壤紧实度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碳氮截留及排放、农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土壤紧实度监测与环境成本核算等主要方面综述了国际前沿研究进展;提出土壤紧实度与秸秆残差还田、化肥利用、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及产量、土壤耕作、水土流失、土壤碳氮管理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密切相关,旨在为国内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第4届瓦赫宁根土壤会议于2019年8月27日至30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余名科研工作者参加。此次会议在"认识土壤功能"主题框架下,按土壤质量研究的基本逻辑,设置了土壤功能与社会、衡量土壤功能的创新方法、跨尺度的土壤功能建模与制图、土壤功能协同与权衡等4个议题,从土壤功能的视角,展示了以欧洲研究团队成果为主的土壤质量研究最新进展。本文对其内容与组织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得到了以下思考与启示:(1)土壤功能分解与表达已成为土壤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2)应重视模型与专家系统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综合运用;(3)工作坊、大师课等新型学术会议办会形式值得借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DNA总量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天台山8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特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活性和土壤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土壤的发育程度等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影响较大。此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直接作用和它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较显著。在所测的8种土壤理化因素中,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南京市紫金山典型黄棕壤区麻栎纯林、麻栎马尾松混交林及灌木三种植被结构下土壤进行环刀法分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取样,采用传统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方法,研究了林分尺度下部分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渗透规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被林下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入渗速率由表及里均逐步递减,土壤初渗速率与土壤粉粒含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总孔隙度极显著相关,而土壤稳渗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相关。同时,麻栎纯林的土壤渗透速率在三种植被类型中为最大;结合各植被结构下土壤持水能力分析,故而推断研究区麻栎纯林的土壤水文效应最为理想,可为该地区的人工造林植被结构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质量与土壤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是农业生存之本,土壤质量是联系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农业的桥梁与纽带。介绍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在客观地分析我国土壤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土壤管理必须建立在土壤质量的基础上并兼顾土壤的生产性、稳定性、持续性、生存性及社会的可接受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台山8种不同林型土壤环境酶活性的模糊数学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环境总体酶活性水平的相似优先比顺序为:云锦杜鹃土壤黄山松林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金钱松林土壤日本花柏林土壤柳杉林土壤七子花林土壤。不同酶之间以及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揭示了控制天台山不同土壤因素综合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土壤7种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总有机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丘陵区存在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叠加变化的多种土壤景观,其土壤质量对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南京市远郊的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域小流域,选取流域内生态保护的林地、农业利用的园地、旱地和稻田4种土壤景观,于秋季分别采集表土样品,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磷脂肪酸和胞外酶活性分布,分析土壤肥力、土壤团聚化、土壤生物活性等关键性质在不同土壤景观中的变异情况,并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探明土壤景观与表土质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与原生林地相比,农业土壤景观中有机质减少50.93%~69.63%,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降低41.34%~68.71%;相应地,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也降低19.20%~42.04%,土壤归一化酶活性降低22.48%~63.27%。因此,与林地景观土壤相比,农业土壤景观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显著削弱。不过,在农业土壤景观中,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储量和微生物活性相对较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性质变化的最强因子。基于总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评价和基于土壤健康理念的土壤功能质量评价均表明,表土总体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林地>稻田>旱地>园地。同时,基于土壤健康理念的评价体系能综合地反映不同土壤景观间土壤的质量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