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是新疆盐渍化耕地改良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土壤积盐严重,根据中巴地球资源卫星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和实际调查,新疆现有耕地面积5.05×106 hm2,其中盐渍化耕地面积1.62×1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07%,占新疆中低产田60%以上,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盐渍化耕地大多分布在地下水较高的地区,如冲积扇扇缘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开垦年龄的新疆盐渍化耕地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2013年绿洲灌区盐渍化土壤数据为基础,结合2000、2005、2010年和2013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基于开垦年龄(地龄)和流域分区的2013年新疆盐渍化耕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3年新疆盐渍化耕地面积为323.45×10~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46%;(2)地龄大于13 a、8~13 a、3~8 a和1~3 a盐渍化耕地分别占同龄耕地的30.26%、45.98%、63.48%和69.05%,表明地龄越小,盐渍化耕地比重越大;(3)随着地龄的减小,耕地盐渍化程度逐渐加重,即轻度盐渍化耕地比重不断下降,中度和重度盐渍化比重不断上升;(4)2000年以来新增耕地来源中,开垦草地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未利用土地的开垦比重不断上升,开垦条件渐差;(5)新疆盐渍化耕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全疆有9个流域分区耕地中盐渍化比重大于50%,其中7个流域分区的盐渍化耕地面积占新疆盐渍化耕地总面积的66.41%;依据地龄将不同流域分区盐渍化耕地面积的变化归纳为上升型、降低型、先升后降型和先降后升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木  马虹  岳健 《干旱区研究》2002,19(3):32-37
根据新疆区域自然特点和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类型划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及其遥感与GIS技术方法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新疆耕地资源分类体系(包括分类原则、依据、指标及解译标志)。进而划分新疆耕地资源类型,为进行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以及建立耕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MSAVI-SI特征空间的玛纳斯河流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灌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绿洲之一,其发展受土壤盐渍化制约,土壤盐渍化信息获取成为首要问题。以Landsat-OLI卫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MSAVI-SI特征空间概念,进而构建了盐渍化遥感信息提取指数模型(MSI)。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盐渍化类型MSI平均值差异特征明显,其差值在0.35~0.43,因此,MSI指数可以作为盐渍化信息快速提取的指标。2灌区土壤受盐渍化侵扰严重,尤其从下游农业生产区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过渡的生态脆弱区,受地下水影响明显的中段,土壤盐渍化仍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和管理,以及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耕地盐渍土遥感信息解译标志及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新疆耕地盐渍土遥感调查常用方法为人工目视判读法.具体方法是:以土壤调查为基础,以盐渍土对农作物危害为主要解译标志,以地下水埋深为动态标志,进行综合解译判读;相应的解译指标为农作物的缺苗指标、农作物长势指标、地理景观特征、地下水位埋深等.新疆耕地盐渍土遥感调查结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同,证明人工目视判读方法在新疆干旱盐碱地区是适用的.本文所提出的新疆耕地遥感调查盐渍土解译方法、标志、指标,在其它地区是否适用,需继续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遥感图像数据,对松嫩平原西部典型盐渍化区大安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转换矩阵和空间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监测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和分布特征及它们对盐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安市耕地、草地和碱斑地相互转化发生剧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中覆盖草地变化最为剧烈;碱斑地分离度、分维数逐渐减小,面积不断扩大,占大安市总面积比由原来的23. 3%上升到32. 4%。耕地和草地是其面积变化的主要贡献者,其中草地对于碱斑地面积净增加和净减少的贡献分别达到48%和70%,其贡献远大于耕地。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人口数和草原载畜量的不断增加,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将有助于盐碱化土地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新疆库车县灌区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研究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相对影响力的大小,以新疆库车县灌区为例,基于现阶段土地盐渍化研究成果,在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分别提取8个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是主导因素,地形、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起主导作用;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水体、灌溉和排水渠系统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起主导作用;灌溉系统对土地盐渍化过程的影响大于排水系统;气候条件不是土地盐渍化发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近15年来新疆耕地开垦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0年、2000-2005的新疆土地利用动态图及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及遥感影像人工解译,提取新疆近15年的耕地开垦数据,并从现状、发展动态等方面对耕地开垦的时空格局和开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开垦面积急剧增加,由绿洲向沙地、戈壁地区扩展;耕地开垦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对草地的开发由低覆盖度草地转向高、中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开垦的年均变化率最大,空间上由阿克苏、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吐鲁番盆地转向全疆全面开发,由开发裸土地和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盐碱地为主。耕地开垦在空间上由零星、分散转向连续、集中。除新疆中部和西南部少数区域,新疆大部分地区对林、草地的年均开垦速度有减缓趋势;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对水域的开发速度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和指示土地退化的生物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水分指数和土壤盐碱化4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每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基于ASTER,SPOT,TM,MODIS产品以及野外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对新疆艾比湖地区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的土地退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且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土地退化研究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研究表明:艾比湖地区耕地退化现象普遍,占耕地总面积的55.78%,分布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DSSAT3模型的结构与功能,组建了黄土高原地区DSSAT3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品种参数数据库,包含了28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数据、60种主要农耕土壤土种特性数据和7个作物136个品种的遗传特性数据,覆盖了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还特别介绍了CERES-小麦和CERES-玉米模型品种遗传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取值范围,为DSSAT3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灌溉,分析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滴灌对枣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当枣树根区土壤碱解氮的运移转化时间相同时,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也随之增加,变化量越低,转化率越小。当矿化度相同时,土壤碱解氮平均值随运移转化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碱解氮的变化量呈递增趋势,而碱解氮变化率却呈现递减趋势。在分析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对土壤碱解氮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微咸水的矿化度、碱解氮的运移转化时间与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变化量以及变化率之间的相互定量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在GIS软件ArcMap和ArcView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利用GIS软件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空间离散化为10 m×10 m的栅格,生成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所需的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软件的地图代数运算,将各因子连乘,得到土壤侵蚀量栅格图,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栅格图进行分类,获得土壤侵蚀等级图.将得到的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图和坡度图叠加,获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和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量,据此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与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应用 Microsoft Access97建立基于 Windows平台的绿洲农区土壤资源 (土系 )数据库 ,为干旱地区 (特别是绿洲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合理布局、农用土地土壤质量评价、田间养分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改良效应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林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效应,土壤有机质明显高于CK,在0~20 cm,20~40cm和40~60cm的土层中,比CK分别高52.61%,51.09%和43.52%,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在0~20cm,20~40cm和40~60cm的土层...  相似文献   

16.
以地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业核心区为例,介绍基于3S技术的大比例尺土壤养分图制图过程,主要包括基于DGPS定位的网格取样法土壤样品采集、基于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的样品分析、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和ArcGis9平台的研究区边界和非耕地区域数字化、土壤养分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与样点属性数据库的链接、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插值和土壤养分图绘制等过程.这一制图方法具有简捷、高效、准确、清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湿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2002年黄河中游地区(32°~42°N,100°~116°E)土壤湿度资料,分析该地区土壤湿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湿度水平分布大致呈中部干,西南和东南湿的分布趋势;该地区的中南部土壤湿度垂直分布具有独特性,随季节而变,初春至5月底土壤湿度迅速下降,表层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8.
Silver scurf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blemish disease of potato caused by the fungus Helminthosporium solani. Two sets of PCR primers, Hs1F1/Hs2R1 (outer) and Hs1NF1/Hs2NR1 (nested) were designed to uniqu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1 and ITS2) regions of H. solani. Nested PCR was used to increase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single round PCR. Each primer set amplified a single product of 447 bp and 371 bp respectively, with DNA from 71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isolates of H. solani, and the specificity of primers was confirmed by the absence of amplified product with DNA from other fungal and bacterial plant pathogens. A simple and rapid procedure for direct extraction of DNA from soils and potato tubers was modified and developed to yield DNA of a purity and quality suitable for PCR within 3 h. The sensitivity of PCR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H. solani in seeded soils was determined to be 1.5 spores g–1 of soil. H. solani was also detected by PCR in naturally infested soil and from peel and peel extract from infected and apparently healthy tubers. Specific primers and a TaqMan fluorogenic probe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original primer sequences to perform real-time quantitative (TaqMan) PCR. The same levels of sensitivity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H. solani in soil and tubers were obtained during first round mboxTaqMan-based PCR as with conventional nested PCR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This rapid and quantitative PCR assay allows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uber and soil contamination by H. solani, thus providing a tool to study the ecology of the organism and to serve as a crucial component fo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伊犁新垦区淡灰钙土土壤肥力不高的特点,设计了4种土壤熟化处理措施(无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糠醛渣,NPKK;施氮磷钾+秸秆还田,NPKJ),进行3 a定点试验。应用模糊数学(Fuzzy)综合评判法,计算不同熟化处理下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数(IFI)。在不同熟化方式下,对比分析单项土壤肥力指标与综合肥力指数以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物对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H和土壤容重,其中以增施糠醛渣效果最明显;综合肥力评价表明,施氮磷钾+糠醛渣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最高,达0.826,施氮磷钾+秸秆还田高于单施氮磷钾肥或不施肥;增施有机物是提高土壤综合肥力的有效方法,但有机物中养分的释放存在一定延后性。  相似文献   

20.
浑善达克沙地榆种子扩散及成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浑善达克沙地榆为研究对象,以种子扩散规律及成苗率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平沙地、沙丘迎风坡、丘间草地、稀疏灌木地、灌木地5种不同地表类型下沙地榆种子数量.分析种子分布数量与母树距离、地表状况、植被种类、盖度和高度及成苗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证明:影响种子分布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母树的距离,其他因子对沙地榆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