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李瑞 《中国饲料》2021,1(12):5-8
本研究旨在评估林蛙幼虫暴露在不同水平的铝和铜环境下对其死亡率、阶段发育所需时间以及重量的影响。将孵化后48?h的林蛙幼虫暴露于10、100、500、1000和2000?μg/L铝或1、10、50、100和200?μg/L铜,对照组林蛙幼虫饲养在自来水中。在整个幼体发育期间,对死亡率、畸形、达到特定发育阶段的时间、这些阶段的体重进行评估。除200?μg/L铜组死亡率达到33.22%外,其他处理组死亡率均小于10%。与对照组相比,2000?μg/L铝水平组显著降低了孵化后20?d林蛙幼虫重量(P<0.05)。与铝的作用相反,50、100和200?μg/L铜组孵化后20?d林蛙幼虫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0?μg/L同组前肢发育阶段的幼虫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μg/L铜水平组显著提高后腿发育、前肢发育及成尾吸收所需的时间(P<0.05),而10?μg/L铜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林蛙幼虫前肢发育和成尾吸收所需时间(P<0.05),2000?μg/L铝水平组林蛙幼虫后腿发育、前腿发育及成尾吸收所需时间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发现,铝和铜会影响林蛙幼虫的生长和发育,但铜的影响需要环境铜水平达到一定浓度。 [关键词]铜;铝;林蛙幼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氮、磷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制订肉仔鸡适宜饲粮粗蛋白质(CP)、磷供给量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的罗斯308肉仔鸡1 200只,分1~7日龄、8~21日龄、22~35日龄和36~ 40日龄4个阶段饲养,试验饲粮为玉米-小麦-豆粕型,每个阶段按饲粮氮、磷水平分成4组,即高氮高磷组[HH组,CP:22.70%、21.60%、19.50%、17.50%;非植酸磷(NPP):0.45%、0.40%、0.35%、0.30%]、高氮低磷组[HL组,CP:22.70%、21.60%、19.50%、17.50%;NPP:0.30%、0.25%、0.20%、0.15%;耐高温植酸酶(TP):500、1 000、1 500、2 000 U/kg]、低氮高磷组(LH组,CP:20.70%、19.70%、17.70%、15.70%;NPP:0.45%、0.40%、0.35%、0.30%)、低氮低磷组(LL组,CP:20.70%、19.70%、17.70%、15.70%; NPP:0.30%、0.25%、0.20%、0.15%;TP: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占1/2.结果表明:1)1~35日龄,HH组和HL组35日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HH组和HL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LH组(P<0.05),HL组料重比显著低于LH组和LL组(P<0.05),HH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1~40日龄,HH组40日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LH组(P<0.05),HH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L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HH组和LH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HL组(P<0.05),极显著高于LL组(P<0.01),HH组血清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LH组(P<0.01),显著高于LL组(P<0.05),HL组血清尿酸含量显著高于LH组(P<0.05).饲粮氮、磷水平对肉仔鸡血清其他生化指标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分析表明,罗斯308肉仔鸡采用4阶段饲养法,1 ~ 35日龄,HL组(CP:22.70%、21.60%、19.50%、17.50%;NPP:0.30%、0.25%、0.20%、0.15%;TP:500、1 000、1 500、2 000 U/kg)增重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1~40日龄,LL组(CP:20.70%、19.70%、17.70%、15.70%; NPP:0.30%、0.25%、0.20%、0.15%; TP:500、1 000、1 500、2 000 U/kg)经济和生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从股动脉插管至血管闭塞部位,尿激酶1万U/min持续泵人,用量25~100万单位;并选取同期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相匹配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拴治疗,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记录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变化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8 d后研究组患者显效20例(55.6%),总有效率为77.8%(28/36);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30.6%),总有效率为69.4% (25/36) (P< 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拴治疗能恢复患者脑郁血流灌注,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AVP水平与高原习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高原低氧习服的关系.[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24,48,72 h和1周、1个月组,即A、B、C、D、E组,同时设立对照组(西安地区,海拔5 m).试验组分别由西安用汽车运至试验地区,A组为耗时24h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 700m),B组为经过48 h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 000 m),C、D、E组分剐经72 h、1周和1个月均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 500 m)地区,并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VP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浆AVP浓度在初入高原后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在48 h达到最低,后逐渐回升,至1周时已经接近对照组水平,1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结论]高原慢性低氧环境下,血浆AVP的浓度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变化,这可能与机体缺氧程度及高原低氧习服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38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组为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实验组B、C、D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00、300、400g/t肉桂醛,试验为期37天.试验结果表明,与抗生素对照组对比,添加400g/t肉桂醛降低白羽肉鸡呼吸道患病率和腹泻率;添加200g/t肉桂醛显著升高白羽肉鸡血浆中SOD和T-AOC水平(P<0.05),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添加300g/t肉桂醛显著升高白羽肉鸡血浆中SOD、CAT和T-AOC水平(P<0.05),有升高GSH-Px的趋势(P=0.08),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添加400g/t肉桂醛显著升高白羽肉鸡血浆中SOD、CAT和T-AOC水平(P<0.05),显著降低MDA水平(P<0.05);添加200g/t、300g/t、400g/t肉桂醛,均显著升高肝脏中GSH-Px的水平(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肉桂醛能提高肉鸡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VKCFD)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监测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变化情况.[结果]31例患者PT、API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Ⅸ活性显著降低,IT、Fg及Ⅷ因子活性正常.补充维生素K1 20~40 mg/d、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APT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活性较入院时增加(P<0.01).[结论]监测PT、APIT及凝血因子Ⅸ活性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静点维生素K; 20~40 mg/d、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该病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l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0 ml+糜蛋白酶2000 u+地塞米松5 m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72 h后PaO2、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7例,治疗结束后显效15例(26.32%),有效28例(49.12%),无效14例(24.56%);对照组53例,治疗结束后显效8例(15.09%),有效20例(37.74%),无效25例(47.17%).两组疗效比较组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矿=6.429 4,P=0.040 2<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评估哺乳期犊牛饲喂程序对其后续繁殖性能及各阶段血浆代谢物浓度的影响。试验将体重接近的72头刚出生的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头。犊牛出生后3?d开始饲喂代乳料(200?g/L),T1和T2组犊牛在第3天每天饲喂3?L代乳料,之后逐渐增加饲喂量,在20?d时达到9?L/d,之后以9?L/d持续到90?d(T1组)和60?d(T2组),T3组犊牛在9~30?d时每天饲喂6?L代乳料,在31~70?d每天饲喂7?L代乳料。结果:T1和T2组90?d肉牛的代乳料摄入量较T3组显著提高14.62%和10.66%(P<0.05),而T2组300?d肉牛的体高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4.18%和3.75%(P<0.05)。T3组母牛的第一次授精时间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而T2和T3组母牛11~13月龄妊娠率及1次人工授精受孕率显著高于T1组(P<0.05)。T3组60?d牛血浆葡萄糖、磷浓度及180?d IGF-1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在60?d时,T2和T3组血浆胆固醇和钙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T1和T2组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T3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后3?d的犊牛以最高7?L/d饲喂代乳料是最合适的饲喂程序,而以最高9?L/d饲喂代乳料会降低人工授精时母牛的受孕率。 [关键词]犊牛|饲喂程序|繁殖性能|代谢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季节、不同繁殖节律和繁殖活动期与静止期成年母牦牛血浆MLT分泌水平的差异,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成年母牦牛血浆 MLT 浓度.供试母牦牛63头,分为A、B、C 3组,每组21头.A组:1年1胎,繁殖活动期;B组:2年1胎,全奶,繁殖静止期;C组:2年1胎,半奶,繁殖活动期.在暖季的7月21-23日和冷季的11月21-23日,自然光制:12.00L:12.00D和14.65L:9.35D,日落前2 h开始采血,持续50min,颈静脉采血每头20 mL,肝素抗凝,离心取血浆.1年1胎母牦牛血浆MLT浓度((68.90±5.82) pg/mL)高于2年1胎全奶个体((44.38±2.61)pg/mL) (P< 0.01)和2年1胎半奶个体((57.51±3.82)pg/mL)(P<0.05);母牦牛血浆 MLT 浓度暖季高于冷季(P<0.05),表明其具有季节波动,并提示除光照外牦牛 MLT 分泌还与气温等环境因子有关;母牦牛血浆 MLT 浓度繁殖活动期高于繁殖静止期(P<0.05).母牦牛MLT分泌存在季节波动,母牦牛季节性繁殖和繁殖节律受到MLT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