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响较小,同一抗虫亲本不同组合之间的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受常规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常规品种在不治虫条件下产量因素的下降幅度与其抗虫性无明显关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衣分受两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l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l%;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O.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结实率与遗传距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发现:利用籼粳分类性状计算出的遗传距离(D_3~2)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结实率,对克服籼粳杂交后代结实率低使优势难以利用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遗传距离对后代的杂种优势预测效果因性状而异,多元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呈曲线关系;y=-18.173+8.570x-0.692x~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单株产量优势有增加的趋势,超过这个范围,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大反而有下降的可能。综合结实率、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D_3~2)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距离(D_3~2)在4.0~9.0之间,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进行桥梁育种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7.
杂交棉的新进展及其深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杂交棉的新进展 2 0世纪 90年代的 1 0年中 ,全国棉田面积连续减缩 ,而杂交棉的面积却不断增长。 1 990年全国杂交棉为 1 .47万 ha,占全国棉田面积 0 .3% ,到 1 999年全国杂交棉达 39.93万 ha,占全国棉田面积 1 0 .8%。目前 ,中国杂交棉的面积仅次于印度 ,居世界第二 ;从国内主要农作物杂交种的面积看 ,棉花仅次于玉米、水稻和油菜 ,列居第四。杂交棉如此迅速发展在中国植棉史上从未有过。目前全国各主产棉省几乎都有杂交棉的大面积种植或试种示范。杂交棉在南方明显多于北方 ,在科技水平较高地区多于科技水平较低地区。从杂交棉类型看 …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分析了近年育成杂交棉品种和常规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抗棉铃虫性,并对其做出基本评价,提出了今后棉花育种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11个2017~2018年度长江中游区国家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熵关联度为:硫苷0.9793,菌核病发病率0.9808,菌核病发病指数0.9806,株高,0.9863,有效分枝数0.9734,单株有效角数0.9876,角粒数0.9848,千粒重0.9807,单株产量0.9894;熵关联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数、株高、角粒数、菌核病发病率、千粒重、菌核病发病指数、硫苷、有效分枝数,为长江中游区杂交油菜品种选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推动抗虫杂交棉在山东的推广利用,对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等品种的高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较好地协调了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一般比现在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增产10%~20%。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棉叶面积增长快、光合午休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快而多。抗虫杂交棉早发早熟,但因叶面积载荷量大、根冠比小,干旱年份易呈现早衰熟相。综合分析山东各棉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认为鲁西南为杂交棉最适宜种植区,应重点发展;鲁西北为适宜种植区,应适度发展;其它棉区为基本不宜种植区,应限制发展。当前杂交棉的种植应主要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超高产栽培或节本高效的“精稀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引入玉米植株株型研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株型信息获取与表述、判别归类、亲子预测与选配等功能和玉米植株标准图像数据信息库及其管理于一体的玉米株型育种辅助系统。为玉米育种辅助选配和品种资源管理、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自然条件下棉花种质材料贮存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条件下贮存的种质材料中选取了自1997—2003年贮存的42份棉花种质材料,每年6份材料,其中高酚棉、低酚棉各3份。将连续7年所保存的棉花种质材料进行生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材料在其收获第2年生活力最高,以后随着年限的增加生活力逐年下降,自然条件保存到第7年生活力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从杂交组合(中系×日系)选育日系品种的方法。经过多年选择,从中培育出7个日系品种。该方法不仅拓宽了家蚕日系品种选育途径,而且丰富了家蚕日系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芽黄基因应用于杂种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检测棉花芽黄基因能否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用于杂种棉制种,在1989-1997年间,鉴定了芽黄基因对其转育系经济性状的可能影响,以及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棉推广品种杂交的F1,F2的产量优势。初步结果表明:(1)26个供式陆地棉芽黄突变系中,v10,v15,v20对其轮回亲本的经济性太无不良影响,证明了上述3个芽黄基因有可能作为标记用于杂种棉制种;(2)6个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栽培品种的杂种组合,其F1及F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