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博览》2006,(6):50-50
自咬症是长尾毛皮动物多见的慢性经过的疾病。病兽自己咬自己的躯体的某一部位,多是咬自己的尾巴,造成毛皮破损。北极狐多呈急性发作,自咬程度剧烈,往往继发感染而死亡。在毛皮兽饲养场中广泛流行。症状:北极狐发病时多呈急性经过,病势急剧,发作时咬住尾巴或患部不松嘴。有时甚  相似文献   

2.
李巍 《农技服务》2005,(10):42-42
自咬症是毛皮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带明显季节性。成年兽以春季发情期、产仔期多发,幼兽多发于8-10月份。  相似文献   

3.
自咬病(症)是长尾肉食动物多见的急、慢性经过的疫病。病兽啃咬自己的尾巴或躯体的某一部位的被毛和肢体,造成皮张破损或死亡。本病在国内、外各毛皮动物养殖场均有发生。1病原本病病原目前尚不清楚,假说很多,都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蓝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自咬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给蓝狐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与蓝狐自咬症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采用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蓝狐分子标记进行筛选。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的6条引物,分别为S77、S79、S88、S472、S474、S485。经个体验证,S472、S4852条随机引物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出现特异条带的个体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可作为蓝狐自咬症的分子标记,为蓝狐自咬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近年来食毛症在毛皮动物群体中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新养殖户在应用配合全价饲料后,发病率竟达到20%,有的高于50%,对广大养殖户危害很大。食毛症的病因可以归纳为营养代谢障碍型、寄生虫诱发型和自咬症前期轻微并发型。发生食毛和磨断毛的区别是后者多发生在臀部和腹部,而前者则从尾部、后腿、腹部、腰胯直至颈部;另外发生食毛的部位边缘整齐,几乎和剪刀剪的一样,而磨断毛的边缘不整齐,针绒毛高低不平。具体诊断和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自咬症是笼养毛皮动物狐狸、水貂的常见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场家均有该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很大。现将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7.
《饲料博览》2007,(11):62-62
在养兽场,经常可以发现毛皮动物用爪抓挠、用嘴啃咬或借助笼网等磨蹭自身的毛被和皮肤,从而出现局部断毛、脱毛、皮肤发炎,甚至溃疡,个别也有死亡的。这些病兽大部分因此生长发育受阻,严重影响了毛皮质量,给生产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褪黑激素埋植技术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该技术对缩短毛皮动物毛皮生长成熟的时间、清除毛皮动物体内自由基、减轻阿留申病毒对水貂的危害作用、增加毛皮动物食欲和促进生长发育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对提高毛皮动物生产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但是,国内一些毛皮动物养殖场和养殖户发现,埋植褪黑激素的毛皮动物提前成熟的毛被底绒比未埋植褪黑激素的薄。国外一些生产者也表示,用褪黑激素处  相似文献   

9.
在各养兽场 ,经常可以发现毛皮动物用爪抓挠、用嘴啃咬或借助笼网、墙角等磨蹭自身的毛被和皮肤 ,从而出现局部断毛、脱毛、皮肤发炎、甚至溃疡 ,个别也有死亡的。这些病兽大部分因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影响了毛皮质量 ,给生产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1 病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 ,大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毛皮动物养殖最早的省份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氛围浓厚,出产的毛皮动物皮张质量优良,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在毛皮动物养殖处于行业调整的“拐点期”,虽然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受限于疾病频发,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等行业问题困扰,但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整体发展平稳,行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地位逐渐形成,将是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在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葫芦岛市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现状和制约毛皮动物养殖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提高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饲养和经营水平,推动葫芦岛市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饲料博览》2007,(1):56-56
近年来,随着国际毛皮价格的一路走高,狐、貉、貂的养殖效益极佳,毛皮动物动物的存栏量大增。当前,养殖户多是对毛皮动物自行免疫,操作不规范、缺乏技术指导,这给毛皮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可乘之机。要养好毛皮动物,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免疫。毛皮动物的免疫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1通常认为自咬症有哪些病因?如何防治?答:关于自咬症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现对一些文献中记载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1病毒感染试验结果来自于60年代的前苏联,证实用自咬症水貂脏器悬液感染长尾猿肾细胞能引起病变,继代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推进辽阳市特种毛皮动物集中取皮进程,笔者对辽阳市特种毛皮动物取皮现状开展深入研究,将毛皮动物私屠滥宰取皮行为与规范的现代化特种毛皮动物集中取皮机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和剖析,并以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客观地提出了辽阳市全面实施特种毛皮动物集中取皮的问题,有利于对特种毛皮动物实施集中检疫,杜绝重大传染病传播;有利于对特种毛皮动物胴体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流向餐桌或作为畜禽饲料原料;有利于提升动物福利认知度,杜绝残忍野蛮屠宰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特种毛皮动物取皮质量,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特种毛皮动物集中取皮行为,为全面建立规范的现代化特种毛皮动物集中取皮机制提出翔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凤华 《饲料博览》2014,(11):46-48
动物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作为毛皮动物养殖大国,也必须重视毛皮动物的福利问题。文章从我国毛皮动物福利的现状、提高动物福利的措施以及未来展望着手,倡导提高毛皮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发现毛皮动物患附红细胞体病以来,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升高。以毛皮动物易感程度观察,顺序为北极狐-貉-水貂-银黑狐。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及禽类均患此病,而毛皮动物又以其屠宰的下脚料为食,故本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对毛皮动物的生长指标、繁殖性能和毛皮质量优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的缺乏或过量会导致动物致病,严重的会致使动物死亡。因此,在日粮中要合理添加维生素的用量,保证其在动物体内发挥最佳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感染狐狸表现为持续搔痒、自咬、兴奋不安、神经麻痹等症状,甚至有些狐狸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近几年,随着毛皮动物养殖数量的增加以及肉类饲料的多样化,每年都会接诊毛皮动物伪狂犬疾病的病例,现将唐山某狐狸养殖场的发病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唐山某狐狸养殖场养殖狐狸1000只,饲料以鸡架、猪肝、鱼粉及膨化玉米面为主,饲料生喂,4  相似文献   

19.
《饲料博览》2006,(12):45-45
毛皮动物取皮时间,取决于毛皮的成熟程度,人工饲养的毛皮兽,大体上讲都在冬季。为了及时掌握取皮时间,屠宰前应进行毛皮成熟鉴定。其标志是:毛绒丰满,针毛直立,被毛灵活有光泽,尾毛蓬松,当动物转动身体时,颈部和躯体部位出现一条条“裂缝”,当吹开被毛时,能见到粉红色或白色皮肤。试宰剥皮观察皮板,如躯干皮板已变白,尾部皮板略发青,即可屠宰剥皮。取皮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毛皮质量,降低利用价值,减少等级收入。为此,要较准确地把握好毛皮动物取皮时间,具体取皮时间为:水貂在11月中旬至12月初,其中白色貂应在11月10~15日,珍珠色和蓝宝石水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捕捉和转群等管理应激措施对水貂自咬频率和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水貂自咬症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当年断奶的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各60只,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通过转群以及连续3 d的模拟捕捉和注射试验,观察管理应激对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自咬频率及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水貂自咬行为呈间歇性发作,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和投喂食物前后, 每年的7月和9月是自咬症的高发期,自咬频率在该时段也较高。水貂自咬主要发生在尾部。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的行为呆板症发生率分别为19.44% 和11.67%,差异极显著(P<0.01)。转群及连续3 d的捕捉和注射会刺激自咬症水貂,使水貂自咬频率显著升高,但在随后的第6天和第9天呈线性下降趋势,水貂行为呆板症的发生规律与之类似。【结论】水貂自咬行为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神经行为疾病,行为呆板症在健康水貂和自咬症水貂群体中都有发生, 转群及捕捉、注射等管理应激会刺激水貂自咬行为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