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技术,本地菇农称为“通天接”。该项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男女老幼皆宜,省时省工,改变了传统接种方式接种慢、毒副作用大、成活率低等缺点,普遍被广大菇农朋友所欢迎,是食用菌接种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2.
黄瓜灰霉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苗期进行不同接种温度、接种浓度等试验,确立了黄瓜灰霉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结果认为,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接种方法,采用第一真叶期喷雾接种法,接种及发病最适温度为20℃左右,接种浓度为105-106孢子/ml,接种后饱和湿度下应保持48h以上。  相似文献   

3.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可以固定大量的氮。根瘤菌剂接种豆科作物是一项普遍推广应用,有效的农业技术。但由于大量土著根瘤菌的存在,产生竞争障碍,降低了接种菌剂的占瘤率。大多数的著根瘤菌对春雷霉素敏感,因此接种抗春雷霉素的高效结瘤固氮根瘤菌,并用春雷霉素处理种子,可抑制土著根瘤菌,提高接种菌剂的占瘤率,从而达到高结瘤,高固氮和提高产量珠目的。  相似文献   

4.
甘蓝根肿病(Plasmodiophorabrassicae)人工接种效果研究(简报)蔡岳松,刘灼均,肖崇刚(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重庆630716)甘蓝根肿病人工接种技术,国外已有报道。作者以诸多因素系统地进行根肿病人工接种效果比较研究,为甘蓝和其它十...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人工免疫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因子镰刀菌菌株F1和F5,针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进行诱导玉米抗青枯病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射诱导接种法和土壤诱导接种法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以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为最佳,效果好,持效期长,当迟滞期为16d时,挑战后63d诱导效果仍为100%,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16d,注射诱导接种法的最佳迟滞期是10d。  相似文献   

6.
目前,德国科学家正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可自行产生特定疫苗的水果,食用它们就可以达到如同接种疫苗一样的效果,而且通过这种方法“接种”成本低廉、便于普及,有望造福更多人。  相似文献   

7.
胡忠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08-108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危害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一旦免疫失败,则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提高禽流感免疫效果,控制禽流感疫病的发生,本文着重从接种前疫苗的保存、接种时的技术操作和接种后的饲养管理三个方面。对禽流感免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目的是指导养殖户科学合理的进行禽流感免疫。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05,(1):56-56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科学家赫里伯特日瓦泽查,正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可自行产生特定疫苗的水果,人食用这些水果后可以达到如同接种疫苗一样的效果.而且通过这种方法“接种”成本较为低廉,便于普及。食品媒体报道说,尽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某种“疫苗水果”的成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利用分离培养制备的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牛肝菌(Boletue sp.)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分别对油松播种苗进行接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对苗木形态和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能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接种是关键环节,不同的接种方法直接影响接种的质量和接种者的劳动质量。利用传统的接种箱接种,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成本高,且在农民大量栽培的情况下接种成活率不高;“蚊帐式”塑料棚内闭棚接种,虽然解决了接种箱接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仍存在着消毒剂影响生产者身体健康问题,同时由于在闭棚  相似文献   

11.
柑桔VA菌根真菌繁殖及接种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初步探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菌根真菌的活动范围,菌根真菌在枳苗中的侵染时间及镜检时存在的时间差,同时选出了效果最好且简单易行的菌根其菌繁殖与接种方法。该方法不是单纯的菌根真菌纯培养扩大,而是将菌剂繁殖与适用的接种技术紧密结合的一套利用寄主过渡不断繁育出大量带菌根苗,从而获用菌剂扩大效果,且可省去生产应用中接种工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模拟清茬大曲曲房管理,应用“以曲养曲”技术,研究了接种种曲提高大曲糖化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接种种曲不仅能改善大曲外观质量,而且能提高大曲糖化力。认为“以曲养曲”是一项改革传统大曲生产工艺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该技术是将滑子菇箱栽或袋栽的接种期,由常规早春改为秋季或冬季投料接种,秋季凉爽环境或冬季保温进行发菌,一场制或二场制春季出菇的栽培技术,可与常规栽培方式相结合,使菇棚(室)得到充分利用,增加种植综合效益,满足市场不同时期对滑子菇的需求。栽培工艺,从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到采收与常规方法相同。但须注意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限联合固氮菌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种根际联合固氮菌对水稻分蘖的发生发展与成穗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植株于重与结实率也优于对照,稻谷标准产量与生物量均比对照增加,尤其用遗传工程技术构建的EH1113和NGH111菌接种的增长量,均达显著水平及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白菜对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的三抗性鉴定与筛选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菜对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菌期人工拉种和田间自然诱发相结合的三抗性鉴定与筛选方法标准包括品种试材安排,接种体准备,接种苗龄,接种顺序,病原适比浓度,鉴定怀筛选环境条件,病害的诱地措施和管理,调查方法及病情分级标准,抗病与感病指标,筛选技术和规程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接种时间、接种方法、接种后管理及散堆排场、起架出耳等方面介绍了黑木耳段木栽培的接种技术,以期为黑木耳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3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接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小麦纹枯病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选用3种接种纹枯病菌的方法,即沟带接种法、土表接种法、牙签嵌入接种法,比较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不同接种方法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沟带接种法简单、粗放,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用于大量材料的初选。牙签嵌入接种法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在90%以上,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容易成功,重复性好,但试验鉴定要求细致、繁琐,工作量大。土表接菌法最为简单、方便,通过适当控制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接种效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枫树黄萎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枫树苗期黄萎病几种接种方法中,以浓度为1.8×106个分生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效果最好,具有接种操作简便、定量、发病快和随机等特点;灌根接种效果最差。土壤接种能反映大田自然发病的优点,接种量为2%(W/W)的麦草培养菌比甜菜籽培养菌接种效果好,直播比移栽的植株接种效果好。结果表明,根据株高、发病率和定植率来评价接种效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寄生药用植物,为促进河西荒漠地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目前金塔县鼎新镇正在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但仍存在接种存活率不高、产量不均、接种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河西地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蜡样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接种及分别先后接种等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分别于4h,8h、12h、24h,36h、48h等6个时间点观察抑制效果,以确定最佳接种方式。研究表明,先接种蜡样芽孢杆菌后接种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接种次之;先接种大肠杆菌后接种蜡样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弱。并且每种接种方式都在12小时左右出现抑制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