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双庙乡整治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阐述了森林乡村建设与环境紧密结合,倡导节约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着重论述了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旨在绿化、美化双庙乡域村庄,达到森林乡村的建设目标,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森林村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有效载体,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安溪县创建省级森林村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安溪县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的建议,为其他县(市、区)创建省级森林村庄提供借鉴,早日共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村庄绿化是美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村庄绿化美化是全面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村庄绿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以固镇县为例,根据新农村绿化实践,就如何搞好村庄绿化、改善乡村环境、扮美乡村家园、提升乡村文明,使村庄绿化建设既能达到其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村民的精神层面需求,特提出村庄绿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该文对毕节市12个示范乡镇、130个示范村的森林覆盖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森林覆盖分布不均、村庄绿化覆盖率参差不齐、考核指标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紧盯乡村振兴涉林目标等发展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整治村庄环境、弘扬乡村传统特色文化、发展林业经济、注重乡土树种、创建森林村庄,从科学绿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角度,剖析了萧县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设计和栽植管护等方面提出乡村绿化提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7.
孙杰  唐长贞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29-230+239
以桐城市黄甲镇葛湾村村庄建设为例,分析了村庄形成的历史变迁、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白茶产业观光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对策建议。对统筹安排各类资源、优化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乡村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省仙居县以清洁优美家园、文明和谐乡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工作;2010年有282个村庄参与了村庄绿化工作,为创建森林村庄、打造生态仙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参与了仙居县2010年村庄绿化工作,并作了一些调研,发现2010年仙居县的村庄绿化工作声势大、规模大、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调研,对仙居县的村庄绿化工作提出了科学规划、强化村民主体意识、改革扶持方式、适地适树、加强养护、拓宽筹资渠道等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辖20个村民小组、480余户、1826人,现有耕地面积120公顷,森林面积2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2007年以来,莲荷村按照"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要求,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实现了大美化,村民收入实现了大增长,村风民风实现了大提升,现被誉为邵阳市的"城市后花园",成为了湖南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莲河村按照"产业抓重点,产品抓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国家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省提出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朝阳市印发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绿色村庄创建专项行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施国家三北造林项目及辽西北生态造林示范项目,朝阳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39.5%,使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地区得到保护和监管。其中生态绿化荒山造林的生态绿化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优良树种对于增加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群落稳定性、推动山区的绿化美化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村落的居民现状,提出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以山体为主,辅以村庄内点缀式绿化,不占用沟谷地带的农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林,选用毛竹、果木经济树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山体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森林村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2.
潘均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17-19
该文主要介绍了郎溪县森林村庄建设理念以及根据森林村庄建设各项指标的建设经验,分析了产生的效果及建成后的效应、森林村庄建成后的宜居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提出更好地发挥森林村庄建设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和桥梁作用,营造积极健康、蓝天碧水的绿色自然宜居环境,实现林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转型提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形势,通过对基层实践的总结提升提出的乡村建设新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主载体。《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它的实施意味着新一轮村庄整治转型提升的启动。在新的阶段,村庄整治转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阐释我国不同气候带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点,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374个典型村庄调查,通过SPSS 26.0对乡村绿化美化模式同质集群进行聚类分析,基于Python编程语言构建基于自然断点法原理的分类程序对同质集群的主导模式、各气候带主导同质集群进行分析,得到与乡村所属气候带具有相关性的10组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模式的基础模式组成、模式特征及气候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组同质集群中,村庄聚落及周边绿化美化作为主导模式出现的频次高于村庄全域绿化。村庄聚落绿化美化以四旁绿化、居民庭院景观等类型为主,村庄全域绿化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以风景林营造、古树名木保护、乡村公园与休闲绿地建设、路旁水旁绿化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原气候地区以经济林果、观光园、乡村旅游为主。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在聚落人居环境营造、蓝绿空间保护利用、特色农林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4类功能导向下,全国不同气候带典型村庄的乡村绿化美化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9,(11)
<正>在浙江省龙游县詹家镇,有一个省森林村庄,整个村庄被绿色包围着,在绿的基调上,这个村庄又是七彩的:荷池中亭亭玉立的莲蓬;农户庭院别具一格;民族文化墙多姿多彩;还有一个自然村的62幢楼房经过精心打扮,变成一个七彩部落。这个村庄就是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省3A级景区村庄、省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依据,还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操作实施性有待提升等实际问题,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高村委管理水平,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管理应用要求出发,面向村级管理层面,从系统构架、基础数据、功能设计、系统建设等就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拓展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在村域范围使用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城,盛世风韵.自2020年1月以来,迁安市依托西部森林生态绿道及周边自然风光和资源禀赋,全力创建迁安市西部森林生态绿道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以矿山生态修复为支撑,以山水旅游为引领,围绕区内村庄实施基础设施等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四态”同建、“三生”共融,农村向美,农民增收,农业图强,一幅壮美画卷在北方水城1208平方...  相似文献   

18.
以李家厂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解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基本原则,统筹分析村庄经济、人文、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改造提升需求,通过精准策划村庄定位,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村庄风貌,引入慢行系统、海绵村庄、真空排导系统等创新理念对基础设施进行精细化改造,达到盘活乡村资源禀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本文可为国内类似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7年6月浙江省启动"万村景区化"建设,A级景区村庄(以下简称A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融合体"。A村的创建,为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基于村庄旅游发展的角度,以金华市首批3A级景区村庄为例,为A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以期促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整体美丽。本文分析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换的必要性,长效机制的建构。从经营村庄的角度,解析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唤醒沉睡资源,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激活美丽经济,确保农民利益等经营村庄的实践模式。通过经营村庄,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