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品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培,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24,赣190,赣447,赣永5。表5参13  相似文献   

2.
高温是影响经济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的耐热性是否存在差异,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25个油茶优良品种的叶片为材料,叶片分别经30 min的40,45,50,55,60和65℃高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y=k/(1+ae-bt)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TL50).根据半致死温度的高低把25个油茶品种分为3个类型:(①TL50≥50℃(耐热型),其中有赣190,赣55,赣石84-3,赣447,赣71和赣无24; ②45≤TL50<50℃(中间型),包括赣68,赣8,赣无11,赣兴46,赣无16,赣70,赣永5,赣77024,赣6,赣无12,赣无2,赣抚20,赣石83-4,赣无1;③TL50<45℃(感热型),包括赣无15,赣兴48,赣石83-1,赣石84-8,赣永6.水培条件下的大树枝条经过不同高温处理的形态特征变化和半致死温度结果一致.油茶的抗热性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岩地区生长的油茶优良品种,分别对新罗、上杭、长汀等地引种的30个油茶品种进行2 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0个油茶品种初期生长表现良好,各品种间地径、树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红山1号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42 cm;新罗2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01.5 cm;闽43号、赣9号2个品种在龙岩地区生长较好,适应性强,初期表现优秀,有望作为龙岩地区油茶栽植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4个优良品种互为砧穗,调查分析砧木和穗条品种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苗苗期生长的影响,为油茶砧穗组合嫁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赣190为砧木或穗条,赣兴47、赣永6、赣兴46为对应的穗条或砧木,设置同砧组和同穗组共7个油茶芽苗砧组合,2年生时调查测定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砧木品种和接穗品种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根系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形态等有显著影响。7个油茶芽苗砧嫁接组合中,以组合1(赣兴47/赣190)苗高生长最大、组合3(赣兴47/赣190)次之、组合2(赣永6/赣190)最小,分别为69.53,63.93,54.53 cm;地径、分枝数以组合3在7个砧穗组合中表现较好;叶片形态指标(叶面积、叶长、叶宽)由大到小依次为组合3、本砧组合4(赣190/赣190)、组合6(赣190/赣永6)、组合2、组合1组合7(赣190/赣兴46)和组合5(赣190/赣兴47);总根长、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形态指标以组合1表现最高,组合3次之,组合7根系指标表现最差。【结论】7个油茶芽苗砧组合中,以组合3(赣兴46/赣190)的地上部分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赣无系列19个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地径、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等8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无系列19个油茶品系间与品系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叶片性状重复力高于树体性状,各性状重复力依次为叶宽(0.95)、叶面积(0.95)、叶长(0.93)、叶长宽比(0.88)、东西冠幅(0.85)、南北冠幅(0.83)、株高(0.69)和地径(0.56);各生长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东西冠幅(26.84%)、南北冠幅(26.81%)、叶面积(15.50%)、叶长宽比(15.49%)、地径(12.56%)、株高(11.03%)、叶宽(10.69%)及叶长(7.12%);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赣无11、赣无1、赣无2和赣8四个品系多项生长性状与其他品系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9个油茶品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赣无11、赣无1、赣无16、赣8、赣无2以及赣447品系相对较优,赣无15、赣190、赣抚20和赣石84-3品系次之;通过聚类分析将这19个油茶品系分为5个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综合来看,所调查油茶品系的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桂林地区北部栽培的油茶品种,于2017年从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引进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11号、华鑫、华金、华硕、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10个油茶良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岑软3号表现最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为125.8 cm、28.5mm、1.29 m2,其次是长林4号、长林40号,表现良好,可为本地油茶品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作为江西省重要的经济林树种,而目前存在于各个油茶林地内的品种不一,同时也导致油茶在实际生产上还存在着结实不一的问题,为深入了解不同油茶品种结实方面的特性,优化不同油茶品种的种植配置,进而提高产量。【方法】以江西省主栽的10个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这些品种的花器生物学特性和结实能力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分析了这些油茶品种的花粉萌发率、柱头可授性、花器形态特征及它们在自然授粉结实方面的特性。【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花粉和柱头活力存在着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部分品种的花粉在离体24 h后活力便开始下降,在72 h后花粉活力保持在50%以上的只有赣无2、赣无11、赣石84-8和赣永5这4个品种,说明这4个品种的花粉具有保存更长时间的能力,长林18虽在开始时萌发率最高,但72 h后降到最低;在柱头活力上,10个品种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培养3 d后柱头可授性都达到峰值,其中最高的为赣永5,最低的为赣无2。不同品种的花器形态特征也存在很大差异,10个品种中,长林4的花朵最小,长林18的最大;10个品种的花丝均长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西省12个主栽油茶品种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并综合评价品种的优劣程度,对其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指标和果实性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程度,平均变异系数达17.57%,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参试性状重复力均大于0.5,属于高重复力性状,品种间差异主要受遗传差异影响;参试性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长林4、赣84-8果实经济性状较优,长林3单株产量显著较高;长林40生长较为高大。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品种分4个大类,综合排序最优的为长林4、长林53和赣83-4,综合排名较优的有赣84-8、赣84-3和赣无1,赣兴48综合排名最差。所调查油茶品种的生长性状和果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进的5个品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幼树连续2年的树高与地径生长节律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美国薄壳山核桃高生长峰值出现在4、7月份,地径增长则分别出现在5、6、8月份;生长期可划分为生长前期、生长旺盛期、生长减缓期与生长基本停止期。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不同生长阶段的高与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全生长期内不同品种的高生长与地径生长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差异减小。不同品种间的高、径生长速率不同,赣选2号的月均高生长量最大,赣选1号较小;地径月均增长量则以赣选5号的较大,赣选1号的较小;引进薄壳山核桃苗木时,应考虑引进经过区域试验种源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油茶无性系间杂交亲和力,为良种选育和授粉树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赣68、赣70、赣无2、华硕、湘210号、赣石84-8、赣兴48等11个油茶无性系材料,采用人工杂交控制授粉,计算21个杂交组合的成果率、单果结籽数和亲和指数,并结合花期观测分析杂交亲和力。[结果](1)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成果率、单果结籽数、亲和指数差异显著,部分无性系间存在杂交不亲和,这可能是引起油茶低产的原因之一。(2)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6个最佳配置组合,即赣70、赣68、赣石84-8、长林4号分别与长林53号配置栽培,赣70、赣无2分别与长林4号配置栽培。[结论]油茶良种选育中,不仅要比较经济性状差异,也要明确良种的授粉树配置;普通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可选用长林53号。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4种不同抚育技术措施(1锄草、松土、培兜;2锄草、松土、培兜+施肥;3锄草、松土、培兜+施肥+整形修剪;4锄草、松土、培兜+施肥+整形修剪+环保措施)对闽48油茶幼林连续抚育4年进行生长量和结实率比较,结果表明:处理4油茶幼树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最高,分别达2.25 cm、171.3 cm、115.3 cm、23.3%;各处理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  相似文献   

13.
选取赣无1、赣447、赣永5、赣无11、赣石83-4、长林3、长林4、长林40等8个油茶品系,研究油茶不同植物器官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品系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叶片与果实中全N全K全P,而花芽中全N全P全K;对不同营养元素而言,全氮含量叶片花芽果实,而全磷含量花芽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则是果实叶片花芽。(2)不同品系间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差异大于速效钾大于有效磷。(3)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同一器官间氮、磷、钾养分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129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苗木,在福建永安国有林场和福建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地径、保存率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以树高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N001、R001、P001、N002、K005、L011等30个优良家系,其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1 48m和1 90cm,树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和19%;选出Ai001、Ai002、Bi001、Bi002、Ci001、Ci002等38个优良个体,2年生时平均树高、地径值分别超过2 09m和3 12cm,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0 67%和77 04% 上述初步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分析千年桐地径、树高生长规律,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其生长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千年桐5年生人工林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8.49 cm、3.59 m。地径和树高的总生长量均在第2年迅速增加,但树高生长到第5年时趋于缓慢。地径连年生长量随林龄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逐渐远离平均生长量曲线。树高连年生长量随林龄的增加呈波浪式增长趋势,5年间与平均生长量发生2次交叉,说明树高的生长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地径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营建油茶早实丰产林的最佳品种与最适栽培密度。[方法]调查设2个示范基地,一是调查栽培品种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二是调查栽培密度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品种中,岑软2号的树高、地径、冠幅积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且岑软2号的产果量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从花芽分化分析,长林4号的花芽分化量显著高于长林27号,而岑软2号与长林27号、长林4号均无显著差异;从不同的栽培密度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 m的树高和冠幅积显著高于1.0 m×1.5 m、2.0 m×2.5 m栽培密度的树高和冠幅;而栽培密度为1.5 m×1.0 m的地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栽培密度的地径;从产果量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0 m的产果量显著高于其他的栽培密度。[结论]岑软2号品种,早期植株生长量大,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2.0 m×3.0 m;岑软3号品种,早期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1.0 m×1.5 m或1.5 m×2.0 m,第4~6年投产后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茶油作为符合健康标准的食用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温州地区引种的赣林系列油茶品种赣无1、赣无2的成熟期含油率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研究测定6个不同时间点油茶的鲜果重、出干籽率以及茶籽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赣无1、赣无2油茶鲜果重随着时间的延迟呈降低趋势,而出干籽率则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步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步升高,脂肪酸含量则先逐步上升,随后基本稳定。2个品种的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49和4.51 g·kg-1,均达到了良种标准。茶油脂肪酸中硬脂酸、油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步升高,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调查1 m×2 m×5 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10年生云南松人工林,分析其径阶、树高、断面积结构和重要值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3 cm,分布于1.7~14.7 cm,其中5.0~11.0 cm胸径的株数频率达83.8%;按2 cm径阶划分,8、10 cm径阶的林木占总株数的2/3,株数与径阶间呈正态分布。林分平均树高4.5 m,各径阶的平均树高为2.6~5.3 m,树高与胸径呈现线性相关,y=1.891lnx+0.593 3。各径阶总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别为4.3~2 057.3 cm2和0.2%~23.0%,与径阶间亦呈现正态分布。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分化程度,建议该林分开展首次抚育疏伐。  相似文献   

19.
角豆树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引种驯化 1 0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均在 80 %以上 ,1 0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 5 0 2m ,1 0 1cm和 4 97m× 8 6 1m .造林 4- 5年后树高生长量可达 90cm ,6 - 7年后进入试花期 .角豆树在引种地仍保持耐火性、耐旱性、耐寒性和萌蘖再生 4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  相似文献   

20.
屏南县引种长林18号良种油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2年在福建省屏南县造林的长林18号油茶良种在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生长量目前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保存率达极显著差异;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均以半阳坡最高,达2.59 cm、90.8 cm;平均树高以半阳坡、阴坡较高,分别为124.8 cm、124.2 cm;平均保存率以阴坡、半阳坡较高,分别达98.2%、92.0%。不同坡位的生长量均以下坡最高,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保存率分别达2.56 cm、125.8 cm、91.6cm、98.6%。不同坡向油茶平均结实率以阳坡较高,达11.6%,半阳坡次之,阴坡较低;不同坡位油茶平均结实率以下坡较高11.4%;中坡次之,上坡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