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巴伦支海盆地位于北极海域,是一个发育有完整前裂谷-同裂谷-后裂谷层序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形成于贝加尔期-加里东期基底之上。盆地主要沉积层序为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纪前裂谷期拗陷沉积单元、二叠-三叠纪同裂谷期沉积单元和三叠纪晚期-早第三纪后裂谷期拗陷沉积单元;其主力烃源岩为三叠系页岩及煤层,主要储盖组合为中-上侏罗统砂岩-泥岩,共划分为1个含油气系统和2个成藏组合。根据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东巴伦支海盆地百万桶以上油气田平均预测值为21个,总可采储量81755百万桶油当量(MMBoe)。  相似文献   

2.
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己烯醛、γ-十二内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C6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而大多数萜烯醇类在商熟期含量达最高;内酯类和酮类直到商熟期才检测出;还检测出大量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丁酯、乙酸-3-己烯酯、乙酸己酯、乙酸-2-己烯酯等。除丁酸-2-己烯酯和己酸-2-己烯酯外,其它酯类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麦生产期长、病害种类多,每年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金寨县小麦品质及产量。总鲒了小麦播种期、出苗-拔节-孕穗期、孕穗-扬花-灌浆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选取1981-2021年蟠桃生长季内气象要素和2003-2021年物候期资料,研究蟠桃(Amygdalus persica var.compressa)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物候期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影响蟠桃物候期的主要气象因素,探讨气象要素变化对蟠桃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是石河子垦区蟠桃生长季内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1981-2021年,蟠桃生长季气温及≥10℃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在2004年、1997年发生突变;日照时数增加不显著,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03-2021年,蟠桃生长季芽膨大期、现蕾期、开花期、展叶期、抽稍期、成熟期呈提前趋势,硬核期延长,全生育期日数呈显著延长趋势。气温与蟠桃主要物候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水和日照时数与物候期无显著相关关系。气温是影响蟠桃物候期的关键气象因子,且主要影响春季物候期。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垦区蟠桃开花前生长日数呈增加趋势,开花后生长日数逐渐缩短。全生育期日数显著延长有利于蟠桃产量的形成。气候变暖使得蟠桃开花期提前,需谨防4月份霜冻对开花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红象牙芒果品种绿熟期和完熟期进行香气成分分析鉴定。【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D)fV法。【结果】共检出55种香气成分,其中绿熟期检测出18种成分,完熟时检测出41种成分。两个阶段相同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反-丁子香烯,2-甲基-1-十六烷醇,Z-9-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烯酸,Z-9-十八碳烯酰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但是在不同阶段含量有差异。【结论】绿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十六(烷)酸、E-十八碳烯酸,完熟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E-肉桂醛、十六烷酸、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等。  相似文献   

7.
‘红灯’甜樱桃果实发育进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研究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红灯甜樱桃绿熟期、着色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红灯甜樱桃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37种,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酯类。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醛类主要包括C6醛类和芳香醛类,C6醛类相对含量在着色期迅速上升,达84.16%,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在商熟期、完熟期降至59.20%、55.58%;芳香醛类化合物苯甲醛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在完熟期达到最高。醇类主要包括C6醇类、芳香醇类及乙醇,C6醇类中(E)-2-己烯-1-醇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在商熟期达最大值;乙醇仅在果实完熟期才大量出现。酯类化合物包括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结论】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E)-2-己烯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甜樱桃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这些物质在着色期大量合成,多数在商熟期达到高峰,在完熟期出现大量乙醇,风味变劣。商熟期是甜樱桃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育成期主要是指从育雏期结束(15d)到84日龄屠宰上市这段时间。据其生长规律,可将此期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16-35d)、生长后期(36-70d),维持期(71-84d)。育成期每只商品鸭大约耗料7-7.5kg。1、生长前期 此期是绿头鸭体重增长的关键时期,该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终产的生产成绩。春末夏初,雏鸭由育雏室转入育成舍后,  相似文献   

9.
以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商熟期、完熟期果实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旨在为华北杏品质性状评价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杏果实的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发育阶段杏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中共检测出114种香气物质,以醇类、酯类和酮类为主.商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8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壬醛、香叶醇和橙花醇;完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7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香叶醇和乙醇.商熟期、完熟期的杏果实均具有较浓的玫瑰花香及果香.与商熟期相比,完熟期华北杏的香气物质种类更加丰富,果香、青香及奶香味更加浓郁.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间香味成分的差异较大,其中金荷、冀早红、丰园红、香白、Z08-1-54、Z10-1-60和Z11-3-24为醇香型,花香及青香味突出,新世纪、子荷和串枝红为酯香型,果香味更浓.经主成分分析得出,芳樟醇、香叶醇和α-萜品醇对华北杏香气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鄂温克族自治旗羊草返青期预报模型,首先对该旗30年的4月18日和4月28日20~3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近22年羊草返青日期及牧草返青日数、各月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3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及牧草返青日数不是影响牧草返青的主要因素,而温度是影响羊草返青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羊草返青期与3-5月、3-4月均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羊草返青期预报模型:Y=-2.34×T3-5+123.38,Y=-1.79×T3-4+113.41。建立的模型可为及时、准确地开展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为实现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代谢调控奠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结果表明,种子白色期和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分别为9种和13种,相同花色苷组分为8种。主要结构差异表现为:种子白色期果皮中的飞燕草-3-葡萄糖苷在种子褐色期发生酰化,转变为飞燕草-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此外,在种子褐色期果皮中还形成4种新的花色苷,分别为牵牛花-3-半乳糖苷、牵牛花-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芍药-3-葡萄糖苷和牵牛花-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可见,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增加,酰基化程度较种子白色期提高,花色苷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榆中县麻鸡为当地土鸡系列,近年来饲养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从榆中麻鸡育雏期(0-6周龄)、中鸡放养期(7-15周龄)、育肥期(16周龄-上市)三个阶段,详述了各个阶段的饲养技术要点,以期为农户的养殖提供技术指导,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3.
以郑农谷0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下,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郑农谷09-6 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不同的播期处理下达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生长阶段天数减少,但出苗期至抽穗期持续天数的减少是生育期由104d 逐渐缩短至79 d的主要原因,株高、穗长、穗粗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总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郑农谷09-6 在郑州地区的最适播期是5 月29 日至6 月5 日。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熟期金太阳杏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静态顶空(SHS)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金太阳杏果实香气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太阳杏的香气共47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成及含量差异很大。金太阳商熟期检测出3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6-甲基-5-庚烯基-2-酮、2-己烯-1-醇(E)、1,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甲基乙基)-环己烯、3-己烯-1-醇(Z)、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2,6,6-三甲基-1-环己烯-1-酮。完熟期共检出香气成分18种,占总峰面积的71.84%,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乙酸己酯、10-苯-4,8-(甲基亚氨基亚甲基)萘-9,11-二酮、1,2,4-三甲基苯、萘、2-苯并噻吩。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年代平均气温60年代最低,波动上升到2011-2020年最高,升温1.9℃。冬季平均气温以0.38℃·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和2月气温的升高。暖冬呈上升趋势,主要出现在1991年后(占总次数的80%以上);单站暖冬共发生21年,区域暖冬共发生18 a。区域强暖冬共发生9 a,主要在1999年后,占总次数的5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高,为建站以来最暖的冬季。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呈推迟趋势,越冬期推迟较明显;越冬期主要受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2月气温是影响越冬-返青期历时的主要因素,其次是12月气温。2月平均最高气温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三都县农田褐家鼠发生规律与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三都县褐家鼠种群发生及繁殖规律,采用木夹板捕获法对三都县2000-2011年农田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褐家鼠是三都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5.56%,种群数量以6月最高,2月最低,主峰期为3月、5-6月和10-12月,是预测预报的主要时期;褐家鼠全年均可进行繁殖,每年3月、7月、10月出现3次怀孕高峰期,主要繁殖期为3-10月,3月、7月和10月为褐家鼠防治的最佳时期;对主害期预报因子进行筛选,找出与春季主害期5-6月和秋季主害期10月捕获率发生密切相关的因子,建立了种群数量峰预报模型,可以提前2-3个月预报数量峰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总结纽荷尔-52脐橙不同生长时期包括花芽分化期、春梢萌动至开花期、果树落花后至夏梢抽发期、夏梢生长期至秋梢抽发期、果实膨大至采果期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及其父本生育中后期的弱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为自然光强1/3-1/4的弱光分别作用于威优64和测64-7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至抽穗期(I期)和抽穗至灌浆乳熟前期(Ⅱ期)各15天,结果表明:两期弱光均可使根系活力、T/R比、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灌浆速度和产量明显降低,但却使叶绿素含量下降、枝梗与颖花退化数增加、垩白度增大,至于叶面积指数则是在I期下降、在Ⅱ期上升。对于产量形成,I期主要限制“库”,Ⅱ期弱光主要限制“源”。相比之下,威优64对弱光的影响更敏感,但其优势则并未丧失。  相似文献   

19.
卵形短须螨为害西番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福建省南部发现一种为害西番莲的新害螨 ,形态学鉴定为卵形短须螨 (Brevipalpusobovatus Donnadieu) .1 991-1 992年在室内饲养该螨 ,共 8-9代 ,卵期 6.0 -2 5 .0 d,幼螨期 3 .0 -1 4.0 d,若螨 期 2 .0 -1 2 .0 d,若螨 期 5 .0 -2 1 .5 d,产卵前期 2 .0 -3 0 .0 d,以雌成螨越冬 ,其寿命超过 3 0 d,最长达 2个月 .该螨在西番莲上雌雄比大于 2 0 0 0∶ 1 ,主要为孤雌生殖 .调查表明 ,卵形短须螨分布在漳州地区的紫色、黄色种西番莲和新引进的无性系“台农 1号”上 ,主要为害植株成龄叶片 ,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在 1 1月份 .以前尚未有该螨为害世界其它地区西番莲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乔征磊  张洪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0-8471
2006年5-8月,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济南动物园1只雌性圈养东北虎育幼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旨在了解东北虎育幼期各种主要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母性强弱的变化。结果显示:东北虎育幼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哺乳和运动3类,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38%-51%、10%-39%、12%-25%,其他行为较少,仅占4%-15%。休息时间在1 d中几乎不间断;运动发生较少,主要集中在9:00-11:00和16:00-16:30;由于哺乳与休息具有同步性,哺乳发生次数也较多,没有明显的高峰期,一般每隔30 min就发生1次,1-1.5 h次/。在整个育幼期,母性行为哺乳所占时间比例呈下降趋势;亲仔时间变化不大;离开时间呈上升趋势,说明东北虎在育幼期内母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