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古史时期之考古学遗址中,鲜有如塔里木盆地之尼雅遗址者,既保存下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遗迹和遗物,同时又出土了数量巨大的文书,对于众多领域的研究来说,都可以作两相的比较。这个遗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是考古发现了一个世纪,而且有不断的新的田野资料公布;佉卢文书中的主要部分也已得到了转写和译释,但是将这两种资料加以参照研究的工作却还是刚刚开始。这样的研究很有意义,充满了情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地方和农户先后引入果子狸、竹鼠、海狸鼠、獭兔和蝎子、蜈蚣、蜗牛、水蛭等特种动物进行饲养繁殖.但近期调查发现,广大农户在引种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有的从一些既没有自己养殖场,又没有技术依托单位的"炒种公司"引种;有的从农贸市场中购入商品动物做种;也有的从野外捕捉野生状态的动物做种;当然还有的从"二炒手"中倒种,…….所有这些不正确和不科学的引种方法,已经或正在给农民朋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把道理告诉农民,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进行特种动物引种呢?一般要求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3.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极其重要的一个大型遗址,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地点.本研究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陶寺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高可变区序列,均为普通牛,其中12个序列属于T3世系,1个属于T4世系.从mtDNA世系分布上看,陶寺T3世系古代黄牛起源于近东地区,少量T4个体可能来自东北亚地区.12个T3世系的序列分属4个单倍型H1-H4,其中H1和H2在现代黄牛中有着广泛分布,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古代黄牛基因存在遗传连续性,对现代黄牛具有很大的遗传贡献;但H3和H4仅为陶寺古代黄牛所独有,没有现代黄牛分享该单倍型,也反映部分陶寺遗址古代黄牛的基因并没有完全遗传下来.  相似文献   

4.
5.
<正>内容简介:《天目山动物志》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艰巨工程,先后累计有20余家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其中包括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卷志按照动物进化规律次序编排,内容涵盖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执笔撰写的都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分类专家.《天目山动物志》不仅有严谨的编写规格,而  相似文献   

6.
李想生 《农业考古》2005,(1):131-134
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的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遗址是我国南方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几十年以来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邓家湾遗址因出土了大量的筒形器和陶制家畜家禽动物与厚胎红陶杯而为学术界所关注,特别是在邓家湾遗址出土了新石器的陶塑动物是否属于家畜养的认定方法进行讨论,该遗址中的部分陶塑动物应是家畜动物。  相似文献   

7.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2,(1):319-322
世界各地考古发掘表明,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是狗。自从人类最早从事狩猎和采集的时候起,狗就开始与人类朝夕为伍了。在我省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内,曾出土中国鬣狗化石、狼、北豺、狐等;其它如巢县猫儿洞、银山、贵池市铜山、繁昌县癫痢山、宿县焦山西面谷地,就曾出土缟鬣狗、桑氏猎狗、豺、中国短吻猎狗,最后猎狗,最后斑猎狗;灵壁县城西,定远县候家寨遗址,都有狗的发现。尤为珍贵的是,在候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绵羊品种形成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维祺 《农业考古》1991,(3):338-345
  相似文献   

9.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妥种类型是粳稻。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云飞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6,(1):156-160,168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各种迹象显示我国可能有本土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国的野生葡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驯化成象西方那样的优良食用和酿酒用的品种?中国原有的野生葡萄资源有无驯化培育为栽培种的可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1990和1991年两年内,先后走访了河南省药材公司、河南省中药研究所以及南阳、信阳、鹤壁、焦作等地市的有关药材部门和药用动物养殖单位,根据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了河南省药用动物的野生、需求和养殖状况,并对河南省今后发展药用动物养殖业提出了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1.引言淮夷是古代中国东方最主要的族团之一,它在历史上虽未控制过中原,但在文化方面却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夷族团之所以长期独霸一方,其文化之所以独特而发达,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位于安徽省霍邱县的堰台遗址是一个典型的淮夷族团遗址。本文通过植硅体分析,结合古文献资料,尝试探讨了这一遗址先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西部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岩画,为研究草原原始畜牧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原始畜牧业首先经历了拘系圈养阶段,其依据除动物岩画外,甲骨文、考古学资料和民族学资料为其提供佐证。此后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既使放开这些动物,它们也不逃之夭夭了。此后古代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野牧”。从狩猎向放牧业转化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狩猎经验的积累;第二,气候的变化;第三,新材料—青铜器的运用。通过对动物岩画地观查,有七种动物被驯化变成家畜、它们是马、牛、山羊、绵羊、骆驼、狗和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汉甘泉宫遗址地的实际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其园林营造特征及景观资源要素的组成。以甘泉宫园林的山水、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为切入点,评价了时空因子对景观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思路及展示构想,旨在为园林遗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水产动物消化酶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作者根据国内外近期发表的53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以及软体动物消化酶研究的状况。讨论了这些水生动物的消化酶活力与食性,食物组成,环境条件,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等因素的关系。研究消化酶不仅可为水产养殖业中优化人工饵料问题提供依据,而且作为工具酶在生物工程技术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巴布亚新几内亚1500米海拔高地上有一片116公顷的湿地。考古学家经挖掘证实,该湿地已有七千至上万年的耕作历史。在湿地的沉积泥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七千年前的香蕉植物化石,由于地下水中的硅渗入植物细胞中,形成的化石仍保持着原有的植株形态。考古学家依据有无花粉和结籽来判断这些香蕉植物化石是否属于驯化栽培品种。结果发现驯化香蕉栽培种的植物化石与其它野生近缘种的主要区别是个体较大。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动物称谓是每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古汉语中关于雌性动物称谓的词语较多,如"雌"、"母"、"牝"、"草"、"骒"、"(牛字)"、"女"、"羭"、"牂"、"羠"、"沙"、"牯"、"阴"、"娄"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语共时分布与历时更替的关系,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这些词语的用法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探讨汉语雌性动物称谓词的更替情况。下面具体来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耀武  王昌燧 《农业考古》2005,(3):49-54,64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重建古代先民食谱,不仅可望揭示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古环境和人类迁徒活动,而且可为古代动植物的变迁、农业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动物的驯养等重要研究等方面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毛皮动物屠宰取皮时间的确定,应取决于毛皮的成熟程度,一般都在冬季或春初。如果屠宰取皮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毛皮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因此,对毛皮动物屠宰取皮,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时间,尤其是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