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系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穗颈节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与一、二次枝梗数及颖花数有密切关系。籽粒充实好的品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总面积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差的品种,维管束的颖花负荷量与总库容负荷量明显低于充实率差的品种。扬两优6号不仅库容量大,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其籽粒充实的前提。还讨论了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63,因而不仅其穗大,而且籽粒充实良好,单穗重提高,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结果证明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方法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有关。2.籽粒充实度差的亚种间杂交稻穗基部一次枝梗维管束性状优于穗项部,与对照表现一致;但其单个大维管束的韧皮部横切面积穗基部的远小于穗顶部。3.亚种间杂交稻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上部<下部,与品种问杂交稻相同但与常规稻相反。  相似文献   

4.
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穗型组合的大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及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汕优 6 3。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 6 3相当。重穗型组合杂交稻不仅库容大 ,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 ,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重穗的前提。选育重穗型杂交稻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先后采用籼、粳稻各种穗型品种共45个材料进行4季试验,研究穗及茎秆维管束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大穗形成的关系。1.无论籼稻、粳稻,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数与第一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用10个粳稻品种进行分析,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数与第一次枝梗数、颖花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2、0.8671,二十个籼稻品种为0.7235、0.7575。用二十个品种单独分析,每一品种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数与第一次枝梗数、颖花数均呈正相关。2.籼稻与粳稻,其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数与第一次枝梗数的比值显著不同。粳稻品种的比值,其变动范围为1.02-1.19,籼稻的为1.64-2.27。3.粳稻多数第一次枝梗中有一个大维管束,少数一次枝梗中有两个大维管束,而籼稻少数一次枝梗中有一个大维管束,多数有两个或三个大维管束。4.稻地上部各伸长节间大维管束数以穗颈节间最少,第二节间(自上往下数) 最多,以下各节间大维管束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系)子粒充实程度及物质积累与施肥的关系。结果认为增施氮肥可使颖花的充实粒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品种(系)有不同的反映。孕穗期(抽穗前2周)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的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率。  相似文献   

7.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有干重,全穗颖花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颖花占有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品种内与品种间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  相似文献   

9.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每穗颖花现存数差异很大,其差异主要由2次颖花现存数的变化所致。每穗颖花现存数高的品种,2次颖花现存数的比例大。每穗1,2次颖花现存数分别主要决定于1,2次枝梗现存数。每穗颖花现存数随每穗颖花分化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颖花现存率却随之降低。每穗颖花现存数可分解为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和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2个因素,只有两者同时提高,每穗颖花现存数才能大幅度地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颈及第2节间维管束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89366等4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水稻穗颈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采用加性-显性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束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狭窄义遗传力介于0.4151-0.5519之间。显性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的杂交组合和性状不多,杂种优势较弱。穗颈大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颖花数、结实率、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第2节间小维管束数与2次枝梗数及2次枝梗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相关,可作为间接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