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细胞质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间在所研究的各主要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无显著差异,即同一杂交组合利用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不会造成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3.
2009年对四平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免耕模式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而在宽窄行模式下该病发生较轻。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不同,在免耕模式下的病情指数最高,依次为免耕、平播、常规、宽窄行栽培模式,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玉米大斑病流行过程中的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免耕>平播>常规>宽窄行。  相似文献   

4.
为高粱繁茂的营养生长,需制定适当的肥料施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仅限于有机肥施于饲用高粱,且是在灌溉条件下。但是,在雨养条件下,把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报道是很少的。因此,为在雨养条件下取得较高产量,找出有机肥与无机肥一起施用的肥源和数量,进行试验。1988和1989年雨季,在印度占西进行,土壤为砂质粘土,pH7.35。土壤有机质(0.46%)含量低,有效氮(175.6公斤/公顷),有效磷(13.4公斤/公顷)和有效钾(202.4公  相似文献   

5.
植株分布对粒用高粱产量的影响E.J.Larson,R.L.Vanderlip以往关于高粱补偿能力的研究都基于植物群体和行距、环境条件和基因型,而关于行内不均匀株距的资料很少。当田间株数减少时,生产者们面对两种基本选择,一是依靠高粱自身的补偿能力;二是...  相似文献   

6.
最近高氢氰酸潜势的高粱和低氢氰酸潜势的苏丹草杂交的幼苗氢氰酸潜势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母本或亲本对 F_1代及回交后代粒重和幼苗氢氰酸潜势的影响(Lamb 等,1987)。然而在 F_2代没发现这种相应作用的证据,表明未包括细胞质遗传。发现对所有试材一起分析,粒重和幼苗氢氰酸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5~**,显著平准P≤0.01),试材为所有亲本品系(r=0.82~**)、所有 F_1群体  相似文献   

7.
8.
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12年8月中旬~9月中旬,对吉林省大斑病危害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发生严重的梨树、双辽、长岭、农安4个县市5个乡镇的玉米田进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大斑病发生级别较往年同期提高了3~5级,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性状表征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害玉米子粒不饱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调查田块大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块产量损失率24.19%~46.15%,因此,建立品种、机械化、药剂和宣传为一体的防治体系是做好大斑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质资源对大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八五”期间在昆明、成都、丹东等地对我国253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鉴定的结果;高抗材料2份,抗病材料12份,中抗材料127份,感病2397份。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赵宝荣 《玉米科学》2000,8(1):091-092
选用了国内外自交系4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其结果,高抗系、抗病系只占1%~11.7%,感病系43.8%,高感系43.5%。  相似文献   

11.
在亚、非及中美洲许多地区高粱是一主要粮食作物,已获得不少关于传统的高粱食物以及生产其优质食品而对高粱籽粒品质要求的资料(Rooney 等,1982、1986)。籽粒结构对高粱食品品质的特性关系重大。胚乳质地透明或半透明与粉质或不透明胚乳的相对比例,已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的高粱生产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生产上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种子混杂,假伪种子多;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产业链短,加工业落后等严重制约高粱产业的发展。改变吉林省高梁生产的困境应该从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产量、选育专用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新技术、重视加工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傅俊范  刘震  景殿玺  周如军  薛彩云 《玉米科学》2014,22(5):141-145,152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低于常规栽培模式。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PI209135‘MAYORBELA’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遗传W.A.RobbinsJr,H.L.Warren利用寄主植物的抗性遗传是防治玉米大斑病(NCLB)的最经济有效措施。早期的遗传学研究表明,这种抗性在自然界中是多基因的,因为它包含有若...  相似文献   

15.
在墨西哥东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最重要的作物是玉米、菜豆和高粱,因而这些作物良好的成苗显得非常重要(Maiti等,1984)。田间观察到的主要问题是受种子质量,不利气候条件和粗放田间管理所影响的种子质  相似文献   

16.
潜伏期──玉米大斑病抗性选择的可用指标D.R.Smith,J.G.Kinsey1939年以前,在美国由玉米大斑病菌(Exserobilumturcicum(Pass.)LeonardandSuggs=HelminthosporiumturcicumP...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对高粱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辽西北地区频繁出现春旱等灾害性气候条件下,通过对高粱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的生育特征及产量变化的研究,确定了高粱安全成熟下限播种时间及产量指标,为今后在春季阶段性干旱中高粱安全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收获期对高粱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宋高友,苏益民,陆伟(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100094)生产上广传着高粱有“早衰”,过晚收获会“回抽”的问题,许多高粱研究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如赵同寅等(1982),李淮滨等(1984)都先后报道过高粱...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1份玉米自交系大斑病和普通锈病的自然发病调查,以综合指数为依据,采用群体逐级分类法进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对大斑病表现抗病和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7份和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1.48%和13.11%;对锈病表现抗病和高抗(或免疫)的自交系分别有10份和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6.39%和9.84%,是西昌地区配制抗病杂交组合的适宜亲本。少数新选系对大斑病和锈病抗性表现较好,表明从西南高原玉米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抗病材料是可行的。高感和高抗型自交系也可作为玉米大斑病和普通锈病抗性机理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才 《杂粮作物》1998,18(2):21-22
高粱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高产育种作用的研究张金才(内蒙古哲里木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辽028015)在多年的高粱选育过程中,高粱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一直以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多年试验表明,随着高粱千粒重的提高,穗粒数反而呈下降趋势,而穗粒重没有提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