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志勇 《蜜蜂杂志》2002,(10):20-20
《蜜蜂杂志》1999年第9期中,沈育初同志提到自从引进浆蜂后,有的蜂群会育出一些侏儒蜂王。2001年第11期杂志中,又有3位蜂友提到侏儒蜂王,哺育群也是浆蜂群或变种浆蜂群。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侏儒蜂王?与浆蜂品种是否有关系?作为浆蜂的选育与命名者,在此发表一下意见。 侏儒蜂王是营养不足造成的,与浆蜂品种无直接关系。但浆蜂的某些特点,比其他蜂种容易产生侏儒蜂王。……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侏儒蜂王大都是出现在浆蜂群中 ,就本人的所见所闻也谈谈侏儒蜂王现象。2 0世纪 5 0年代末 ,我国引入蜂王浆生产技术。改革开放后 ,我国养蜂业迅猛发展 ,定地蜂场如雨后春笋般。蜂王浆成了养蜂业的支柱产品 ,这就必然产生自发进而自觉的群众性提高蜂王浆产量的定向选育蜂种的竞争 ,逐步地在养蜂品种中形成了浆产量显著提高、性能趋于稳定的品系浆蜂。专家们认为 ,现在全世界的蜜蜂品种和品系 ,除个别例外 ,绝大多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我认为 ,只有浆蜂这个品系正是专家们所指的“个别例外” ,它是在人类 (中国养蜂人 )的干预下形…  相似文献   

3.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4.
侏儒蜂王发生率极低,一般蜂场很难碰到。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与报道很少,笔者在黄文诚老师《蜂王培育技术》一书中看到了对侏儒蜂王的描述。笔者1971年开始养蜂,1991年第一次见到侏儒蜂王。后来1995年、1998年又相继见到了侏儒蜂王。虽对侏儒蜂王没有研究,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现象。1.是否同品种有关在1971年到1991年的20年间,笔者的蜂群中没有出现过侏儒蜂王,但在1991年到1998年间却发生了多次。1988年8月省农业厅在重点县推广浆蜂,我的王浆产量由没有使用浆蜂时的2kg/…  相似文献   

5.
“本意“今何在在《中国养蜂》、《蜜蜂杂志》的不少篇章以及诸多出售蜂王的广告中,均把“本意”作为对照。如山东省实验种场《浆蜜高产蜂王简介》的广告中提到“产蜜量比本意提高35%以上”,《蜜蜂杂志》1987年第4期《(Kr×K)×E蜂适宜南方山区定地饲养》...  相似文献   

6.
段云峰 《蜜蜂杂志》2006,26(10):21-21
伊犁霍城县清水河镇的祁光宏师傅,他在蜂群越冬期使用了湖北省仙桃市联合养蜂场陈世敏师傅研制的“蜂王产卵节制套”,经过两年的使用,均显示出好的效果。他这些年每年近300群蜂进入越冬室,到早春蜂群出窖排泄时,损失只有10多群,不到越冬群总数的5%。小祁养蜂已有20年了。他热爱养蜂事业,学习刻苦,肯钻研新的知识,接受新技术快。他长期订阅《蜜蜂杂志》,从中学习先进的养蜂技术和好的经验,及时引进优良蜂种和先进蜂具,多年来蜂场收入稳定,效益可观。两年前他在《蜜蜂杂志》上看到“蜂王产卵节制套”的广告之后,就率先引入使用,结果表明效果不…  相似文献   

7.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3,(10):21-21
我们从秋季较长时间的囚王 ,使蜂群断子进行彻底治螨中得到启迪 ,凡是未参与哺育工作的工蜂 ,其寿命比参加哺育工作的工蜂有着明显的延长 ,可是少数养蜂者在早春时却忽视了这点。笔者接触我地养蜂者后得知 ,在蜂王自然停产 ,蜂群结团前夕 ,养蜂员不得不释放蜂王以防止蜜蜂结团后不慎让蜂王受冻。我地蜂群越冬与蜂王早春开始产卵的时期很难绝对区分 ,如果蜂王未加控制而提前产卵 ,早春又气候多变 ,则蜂王总是产的多 ,寒潮过后天晴开箱检查 ,却很难看到大小幼虫 ,仅能见到蜂卵 ,或者蛹、卵形成的“插花子” ,哺育的蜂儿大多数被拖弃后由蜂王再…  相似文献   

8.
黄成泰 《蜜蜂杂志》2002,(11):16-16
近年来,侏儒蜂王问题在我地发生日益严重,有时整个育王框育出的都是侏儒蜂王,对养蜂影响很大。现将本人多年来对其观察所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造成侏儒蜂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在王台封盖后蜂王幼虫吃浆不足或不愿吃浆所致。若用塑料台基育王,在王台封盖后,将王台对着阳光一……  相似文献   

9.
我地是从 1995年以后才发现侏儒蜂王的 ,原以为是我们这里的“特产” ,看了沈育初同志的文章后 ,方知南方早有发生 ,看来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地发生侏儒蜂王的季节比江南晚 ,但发生率比江南要高得多。据了解 ,凡引进或交换过浆蜂种的蜂场或轻或重地都出现过侏儒蜂王。最典型的一次是孙师傅的蜂场 ,在 1997年 6月换王季节 ,他从百来箱蜂群中挑选出 4群王浆高产强群做育王群 ,一共培育了 90多只王台 ,结果全部成了侏儒型的 ,根本不能用。侏儒蜂王的发生已给育王换王带来了不少麻烦。近年来 ,据我们多次观察与分析 ,发现侏儒蜂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林南强 《中国蜂业》2003,54(5):30-30
我自 1 96 6年从福建农大毕业 ,一直从事中蜂饲养工作 ,4 0年的蜂业旅途 ,让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结合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 ,于 1 993年设计出塑料中蜂蜂王盒 ,由单位出资生产出 36 0 0 0只 ,供漳浦县及附近各县蜂农使用。 2 0年来 ,蜂王盒使用技术深入到每个养蜂户 ,让蜂农们尝到了科技兴蜂的甜头。为此我希望能通过《中国养蜂》与所有饲养中蜂的朋友共享能给大家增加生产效益的蜂王盒使用技术。1 中蜂新王群产蜜量较高 ,但是因担心处女王交尾不成功 ,换王就比较保守 ,只能小批量分期换王。自从有了塑料蜂王盒 ,蜂农就能大胆对全…  相似文献   

11.
《蜜蜂杂志》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对蜂王剪翅的异议》的文章,认为蜂王剪翅不可取,并用“于心何忍”作结束语,我认为值得商讨。蜂王剪翅,在过去养蜂书籍中大为鼓吹,近年来的养蜂书籍多不介绍;过去提倡横剪1/2或1/3,是将硬翅剪掉,血管、神经的损失可想而知,对蜂王的正常生活极为  相似文献   

12.
蜜蜂引种、换种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黎明 《中国蜂业》2003,54(6):20-21
常有一些蜂友询问蜜蜂引种、换种的问题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引种有无必要蜂种可以说是“养蜂之本”。有了优良的蜂种 ,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 ,定时换种能有效地提高蜂群的单产和抗病能力。我国养蜂科研和实践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养蜂业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蜜蜂良种育王产业化 ,一般生产蜂场每两年从种蜂场购入 1~ 2只蜂王作种王 ,改善本场蜜蜂种质 ;有许多蜂场干脆从育王场购买生产用王 ,自己从不育王。目前 ,我国已有不少蜂友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仍有不少蜂友沿袭传统的“自繁自养”的育王方式 ,致…  相似文献   

13.
李在兴 《蜜蜂杂志》2007,27(4):16-16
近些年来,随着浆型蜂王的推广利用,蜂王浆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也给育王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侏儒蜂王的产生和蜂王蛹的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损失.许多蜂友因育王成功率低,错过一年中最佳育王时间,大量利用老蜂王,给养蜂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蜜蜂杂志》 2 0 0 0年第 12期 6页刊登的《蜂王去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认为是 1篇严重窃取著名养蜂家杨多福老师技术的文章 ,对杨多福老师太不公平。作者文章开头所述 :“蜂王去颚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的新技术 ,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未见报道。本人自 1992年开始该技术的研究工作 ,1993年取得成功 ,解决了多王同群关键技术———蜂王去颚。”作者可曾知道 :杨多福老师早在 1972年就将这个难题彻底解决了 ,做到了 1群蜂可以有 30只母蜂 (即蜂王 )产卵。详见《数控养蜂法》讲义392页 11行的叙述 ,而且《蜜蜂杂志》在 1990年第 7期 2 3页和 19…  相似文献   

15.
李云 《蜜蜂杂志》2014,(2):I0008-I0008
<正>养好蜜蜂有诸多因素,育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培育好的蜂王,大有学问,养蜂人各有其招。笔者经多年实践,觉得有2点各位蜂友应引起重视。1育王不能贪早春繁结束后,我国养蜂者大多迎来第一个采蜜期(大多为油菜花),气温15℃左右,风和日丽,蜜蜂往往就能采到一些蜜粉。有些养蜂师傅因越冬蜂王损失多或者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求王心切,就开始育王。因为有了蜜粉,工蜂处于亢奋状况,浆足虫肥,育出的蜂王形体也大,大多新王都能成功(有的交尾晚一点)。但此时育王弊端有二:(1)分出交尾群,会削弱主群的采集力,影响浆蜜产量。(2)经多年观察,这类过早培育的蜂王因交尾时  相似文献   

16.
徐继轨 《中国蜂业》2001,52(6):40-40
王台内王浆太多 ,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 ,真有其事 ,原因是淌浆。 [首见有此说法———编者 ]我地一位蜂友养蜂管理水平是上乘的 ,一次对我说 :养了几十年蜂 ,养蜂养蜂 ,养到牛角尖里去了 ,培育出来的蜂王跟工蜂一样大 ,出房后一收身 ,有的比工蜂还小。问我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当时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但我留心了这个问题。后来真碰上了 ,注意观察 ,进行思考。七八年前 ,我的那位蜂友 ,开始引进浆王 ,蜜浆兼用种蜂王 ,育王还是那么认真 ;强群、复式移虫 ,一次只育 1 3~ 1 5只王 ,有时只移八九条虫 ,问题就出在这里。浆王群、蜜浆兼用种…  相似文献   

17.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蜜蜂3年多,是业余养蜂,是我们当地的中华蜜蜂,每年都是靠自然分蜂进行繁殖.可今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份,我的蜂群发展到五六框蜂,蜂群内已经起了王台.根据以往经验,这个时候该分蜂了,但是我发现王台都被蜂王给咬掉了,请问张老师,这是蜂种的原因吗?我想分蜂,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更正     
叶有才 《蜜蜂杂志》2005,25(5):19-19
控制蜜蜂自然分蜂采取蜂王剪翅的办法,自养蜂前辈曲克孝1951年发表以来,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间,有关养蜂书籍多有转载,如1957年养蜂前辈黄子固与黄文诚合著的《养蜂学》,1981年福建农学院主编的《养蜂学》等多种蜂书,不仅有文字介绍,还有插图示意。方法是:将有蜂王的巢脾提出,斜靠箱边,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将蜂王前翅捉起,转移到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蜂王胸部(背翅向上),然后由右手执剪横剪一边前翅。也有人主张不应横剪,有伤前缘硬翅,而是斜剪,将前翅尖端和后缘软翅剪掉。笔者在数十年的养蜂生涯中,对蜂王剪翅过程稍有改动,自我感觉良好,于2003年撰…  相似文献   

19.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20.
白万明 《蜜蜂杂志》2012,32(7):31-31
在东北高寒地区养蜂,蜂群能否安全越冬,是很多养蜂人感到非常棘手的一道难题。我业余养蜂十余年,每年开春蜂群出室,总是有那么几箱蜂王被冻死,春繁时因蜂王缺失不够用而着急上火。《蜜蜂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使用蜂王产卵节制套可以控制蜂王产卵;蜂王戴上节制套后,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