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以来,我省先后引进摩拉水牛和辛地红、短角、海福特、夏洛来及西门塔尔等黄牛品种杂交改良我省水牛和黄牛。至1980年底,开展改良工作的县已由1974年的惠水、兴仁两县扩大到全省53个县(区),已拥有各种杂交牛5616头。各种杂牛与本地牛相比,其体型高大,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深受广大农村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欢迎。下面照片均为调查中所摄。  相似文献   

2.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3.
<正> 蒙城县黄牛属于淮北小型牛。体型小,役力差,生长发育缓慢,产肉少,经济价值低。随着养牛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1985年开始,引进肉、乳、役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牛群素质显著提高。截止1989年底,黄牛存栏31.17万  相似文献   

4.
目前,广西开展牛品种改良主要引入利木赞、西门塔尔、德国黄牛与本地黄牛、摩拉、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改良,产生的杂种一代与本地牛有显著的区别。成年杂种黄牛体型高大,背腰平直;杂种水牛毛色黝黑,角型变小并向上弯曲,它们在体型外貌上表现出与父本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门塔尔牛属肉乳役兼用品种。蒙城县自1984年以来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皖北黄牛。目前,西门塔尔杂交牛存栏42351头,占黄牛总存栏31.85万头的13.31%。为  相似文献   

6.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人口87.6万,耕地面积182.5万亩。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3.4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4.8%,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1.2%。该县黄牛属华北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至1990年9月,共冷配母牛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木地黄牛,加大体型,提高役力,已取得一定成效。西黄一代成年牛平均体重达315.5公斤。体高达129公分,比本地黄牛提高28.3%与13.43%,役力提高30—50%,肉用性能也有显著改善,但额白、毛花、肩平,群众不喜欢,也影响市场售价。在体型结构上前胸较窄,后躯欠丰满,肉用性能不够理想。为了探求山区黄牛向肉役兼用方向改良,我们研究选用较为理想的父本进行对比试验。从一九八二年开始,选用三十九头西黄一代2—5岁母牛,用利木赞、抗旱王、海福特公牛进行三品种杂交改良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 4.肉牛 (1)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役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我国从 20世纪初开始引入,目前在华北、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均有分布,是引入品种中纯种繁育数量最多、改良本地黄牛数量最多、饲养面积最广的品种,主要作为杂交父本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省现有水牛二百四十四万头、数量上仅次于四川名列全国第二,水牛体大力强、比黄牛更能适应高温多雨的沼泽地带、是我国南方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和肥料来源。从长远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牛主要用途势必从役用为主逐步转用于乳、肉生产。国外养牛历史也是如此,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早已开始培育乳、肉用水牛品种。所以我们也要及时作好水牛的转化工作。我省1957年曾引入印度么拉水牛和当地水牛杂交、杂交水牛体型大、泌乳能力增加,当时的出发点是提高役用能力,但杂交牛不如本地水牛温顺、同样的饲养水平,肌肉不如本地水牛丰满、但是用来挤奶、很受羣众欢迎。为了了解水牛挤奶情况,现将对“金榜牛乳”的调查材料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省引进外来品种牛,对我省的牛只进行杂交改良,繁殖了不少杂种牛,杂种牛耕作能力如何,这是农民关心的事情,为此,我们对西F_1(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海F_1(海福特牛♂×本地黄牛早);辛F_1(辛地红牛♂×本地黄牛早),夏F_1(夏洛来牛♂×本地黄牛♀)和么F_1(么拉水牛♂×本地水牛♀)牛,用本地牛作对照,进行了役用性能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两当县是山区县,山大沟深,人少地多,耕地面积仅11万多亩,且多为坡地,耕作靠二牛抬扛。因本地土种牛体格小,役力弱,农忙时节严重影响户农的耕作生产。为解决这一矛盾,从1982年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到1992年6月底,改良牛已达8097头,占全县耕牛总数17128头的47.27%,每头耕牛均担耕地由11亩降为6亩,缓解了役牛紧张。改良开始首先面临的是技术人员缺乏,县上采取了送出去、带回来的办法,先后培训了30多名专业冻配员,分布在10个冻配点;其次是选种问题,本着立足当地生产,提高役力、增强体质的目的,选择西门塔尔、秦川、瑞士褐牛、丹麦红牛和利木辛牛几个品种为父本杂交本地母牛工作中,主要抓  相似文献   

13.
宣汉县1978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为主的良种公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 ,逐渐产生了一个杂交牛群体 ,于1983年建立云蒙山牧场 ,确定了西门塔尔牛为杂交改良公牛 ,乳用为改良生产方向 ,并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奶牛产业化。为了充分发挥我县农村户养条件下 ,杂交牛的泌乳潜力 ,进一步提高农户养牛的经济效益 ,我县推广了提高杂交母牛产奶量的综合技术 ,使杂交牛的个体产奶量和群体产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效果显著 ,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实行级进杂交和三元杂交技术。用西门塔尔高产牛冻精对原有杂交牛群进行级进杂交改良 ,…  相似文献   

14.
<正>吉州区乳肉兼用牛是由美国西门塔尔种公牛与吉安黄牛繁育出的杂交牛。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吉安市推广冷配技术期间,对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品种杂交后代进行对比,最终广大群众普遍接受了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杂交后代牛体型结构匀称,毛色呈黄白花或淡黄白花,是吉安独特的优良乳、肉、役兼用牛。通过冷配的方式获得杂交后代不仅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的特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杂交后代的日均增重、产乳的质量和  相似文献   

15.
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刘竹初眉丽莎汗麦尼沙汗张瑞刀力坤(新疆策勒县畜牧局848300)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策勒、洛浦、于田等县的本地土种黄牛,由于受当地干旱生态环境与种质的影响,体型表现比较小,产肉和产乳以及役用能力也较低,几个...  相似文献   

16.
1历史回顾我省牛杂交改良始于70年代中期,20年来,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70年代,为发展肉牛出口创汇,兴起了第1次改良热潮,先后引入了夏洛来、西门塔尔、抗旱王等6个国外优良品种公牛,在全省50多个县(市)、场开展了牛人工授精推广工作,并于198O年投资120万元建立了江西省种公牛站,该站最多存栏牛达60头。8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民可以自养耕牛,又掀起了第2次牛改高潮。1984年分别在泰和、都昌县进行了开发利用乳役兼用的可行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一代杂交牛在负担耕地0.33~047hm2的情况下,第1个…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本地黄牛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的状况,逐步从单一役用为主,向役肉乳兼用或肉用方向发展,以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食的需要。我们从1975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获得了体型大、生长快、母牛泌乳性能好的黄西一代杂种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黄西一代母牛再与利木赞、抗旱王肉用公牛,在粗放饲养条件下,进行黄牛三元杂交改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从70年代起,我省先后引用海福特、抗旱王、辛地红、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国外品种公牛精液与本地黄牛杂交,经过10多年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杂交改良的开展,使黄牛从单纯役用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调动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耕牛存栏1989年达到309.9万头,首次突破  相似文献   

20.
建三江分局从1985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全局15个农场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到1996年末,冻精配种共计71356头次,受胎58316头次,受胎率由1985年的43.6%提高到84.4%,累计产活犊牛34768头,现存栏27687头。为了全面了解全局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97年6~9月我们对全局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1西杂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体型上明显倾向于父本。表现出父本良好的兼用型: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紧凑,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行动迅速。母牛乳房发育良好,毛色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