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一种新型复合液冷散热的圆柱电池模组进行了实验与数值研究.电池模组内106颗圆柱电池正交排列,电池的底部通过电绝缘板与液冷板连接,中上部通过热扩散板以及导热柱与底部的液冷板相连.在单体电池3C放电、液冷流量为10 L/min时,实验测得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约为41.99℃,而相同条件下的数值仿真结果则为41.86℃,表...  相似文献   

2.
周子健 《南方农机》2019,(13):239-239
电池的制作是如今世界采用的能够储存能源的最佳方式。大多的工具都会选择电池作为动力能源的储备。电池的种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对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电池存在着温升发热导致的温度分布小及过热现象。根据电池的热物性参数及环境温度设施的内阻,建立电池包生热分析模型。因此,我们针对锂离子电池温升特性分析及液冷结构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动力电池液冷板的散热效果,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实际工况,设置了电池放电倍率、冷却液入口温度和流速为变量,分析了液冷式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并在原有的液冷板基础上,通过改变其结构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液冷板电池组内的温度差下降,电池组保持在一个理想状态下进行散热。  相似文献   

4.
以某款畅销电动汽车所搭载的软包锂电池为对象,优化设计了一种夹持式液冷板散热器。在确定内部流道走向布置基础上,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借助相关CFD软件研究分析了冷却液流速V,流道数N,流道宽度W,流道高度H对液冷板散热性能和压降表现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和仿真计算结果确定了液冷板优化结构,并检验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结构的散热工作下,该电池处于合理的温度区间内,且温度梯度优异,所以优化完成。基于上述优化结果对交替流向布置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向对于液冷板工作性能的影响。经过对比发现,采用交替流向方案能够使电池获得更为优良的工作温度环境,这为工作温度范围和梯度要求更高的电池的液冷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辆纯电动赛车来说,电池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的散热效率.本文以电池箱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用CATIA精准建立电池箱的几何模型,并将其导入ANSYS ICEPAK进行网格划分,参数设置,模拟计算,得到数据,表明电池箱散热设计符合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液冷式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一维仿真模型,探究该系统对高倍率运行中电池组的冷却效果及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综合研究了乙二醇冷却液流量、入口温度、浓度因素以及冷却介入时间和主动阈值控制的热调控方式对电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池温度随液流量的增大和浓度的减小而降低,但存在边际效应。室温下冷却液入口温度每降低1.0℃,电池温度平均下降0.8±0.1℃,影响较显著。延后冷却介入时间对电池的起始冷却温度影响较大,且使电池温度曲线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而主动阈值控制能进一步减少系统工作时间,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问题,选用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试验方案对单体电池实施恒倍率恒温测试,并基于电化学-热模型对单体电池产热及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试验与仿真曲线相对误差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池产热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正负极材料具有不同的产热特性,负极对可逆产热贡献大,而正极对不可逆产热贡献大。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及热安全的主要因素,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动力电池温度在合理区间,能有效解决低温或高温环境对电池性能影响。从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技术和加热技术出发,对比分析多种热管理技术优缺点,发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和温度控制能力,而单一电池热管理技术皆存在相应缺陷。为解决在高温和低温状态下所引起的动力电池问题,提出未来可通过发展多种冷却方式耦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交互式加热与冷却。  相似文献   

9.
课题组设计了一种针对轨道交通电池系统的外置水冷方案,通过电箱底部外加液冷板,依据行车与充电过程中的电池温度阈值,实现BMS对TMS下发指令而开启或关闭水冷机组,从而使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降低电池系统容量衰减速率,提高电池系统使用安全性。经过装车测试验证了该方案水冷效果的优越性,实现了动力电池在行车、充电及高温环境等状况下均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满足市场终端客户对电池容量衰减及充电效率等的要求,提升了电池系统产品的适用性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动力电池发热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不同液冷式电池组导热胶散热结构.基于某电动汽车用电池单体,采用5块串联的电池组模型,分别在恒定常温和高温工况下,测定放电内阻数据,通过Fluent分析导热胶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之间填充导热胶结构对降低电池组最高温度和提高温度场均衡性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纯电动客车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纯电动客车有无污染和低污染的特点,使得现代客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倾斜。电池是纯电动客车的唯一重要动力来源,纯电动客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的优化发展。电池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对电动客车的工作性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分析电池热管理系统,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相应探讨,以期能够尽可能的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为纯电动客车的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蔓延抑制为目标,针对一种小型模组,触发使其发生热失控,研究不同材料及厚度的隔热材料对热蔓延抑制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只考虑隔热很难抑制热量在模组间的蔓延,电池均会发生热失控;添加液冷板并设定一定的流速,在隔热材料和液冷板的协同作用下成功抑制热蔓延,次节电池的散热和吸热很快达到平衡,未发生热失控,为选择最合适的隔热材料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能量的主要来源,安全、有效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动汽车SOC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通过ANSYS对单体电池在不同对流换系数下的温度场仿真分析。正常情况下,5~25W/(㎡×K)为自然对流,20~100W/(m^2×K)为强迫对流。本文仿真电池在环境温度是298.15K,电池放电电流设置成26A,对流换热系数设置成5、15、35和45W/(m^2×K)下,工作结束后电池的温度场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3×5阵列的电池模组模拟电动汽车内的电池包,搭建电池模组热管理试验平台,对其进行冷却测试。该模组内电池与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PCM)复合泡沫金属铜,形成泡沫铜和PCM复合传热结构。实验研究了电池模组在自然对流、液体冷却、热电制冷三种冷却方式的冷却特性。研究了循环工况下,电池模组在三种不同冷却方式下的温升演变。结果表明,热电冷却制冷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冷却和自然对流。  相似文献   

16.
热管理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安全工作对整车的使用安全和高效率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工作原理进行探究,揭示该型号新能源汽车整车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逻辑,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代混合动力车的总体要求和设计理念,在大量充放电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为核心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的实时采集,并对电池组剩余电量SOC进行了估计,最后应用串口将采集数据送入上位机,利用CAN总线实现了电池管理系统与整车控制模块的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某车型汽车发动机舱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发动机舱冷却模块和进气格栅组成的"前舱"回流现象明显,热源局部高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布置密封导流通道、冷却模块倾斜5°、冷却风扇中置及采用双冷却风扇4种优化方案,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在进气格栅与冷却模块之间增加密封导流通道,空气流量提高明显,经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平均提高了10%以上,经过中冷器的空气流量平均提高了50%以上,有效改善了原车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仿真以及试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整个车辆的综合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采用仿真模型的研究方式能够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并且及时发现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整个系统进行更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