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机械对降低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大粮食作物为例,用有无项目比较方法,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生产成本的关系,得出了自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对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分析结果还表明:在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及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降低农产品CPI指数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超市     
综合信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分析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①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②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③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④设施农业生  相似文献   

3.
国内     
农业部提出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机械化农业部4月14日提出未来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在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暨跨区作业工作会上,农业部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说,  相似文献   

4.
水稻、玉米、马铃薯是昆明市3大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重要地位。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阐述了昆明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结构组成,构建了因果分析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影响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并配合产业发展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在粮食作物增产和减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梳理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作物增产和减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深入分析机械化促进粮食增产减损的提升潜力和关键技术,总结机械化促进粮食增产减损的工作成效,针对潜力因素和短板弱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2019年1月19日表示,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这是记者当天在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农业机械化不同构成指标对不同粮食作物总产、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和各类粮食总产、粮食单产之间的总体灰色关联度为0.712和0.688,均超过0.6,说明农业机械化和粮食产量关系密切;在农业机械化的一级指标中无论是粮食总产还是粮食单产,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重要性程度相对突出,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农业机械化二级指标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小型拖拉机拥有量、机播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灌溉机械拥有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粮食作物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不同,玉米、水稻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豆类、薯类、小麦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则相对较小。最后,从继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优化调整农机结构、创新农机技术,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机使用宣传力度、加强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提高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四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就粮食而言,最主要是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80%,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产量90%的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02年,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第一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今,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以上,正向更高水平、优质、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正主攻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薄弱的滞后环节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械种植都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但水稻机械种植难度更大,从2009年起已沦为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的"瓶颈"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李桦 《当代农机》2015,(4):49-50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过程。有的同志直观地认为,农业机械化就是拖拉机牵引或悬挂农具,在田间进行耕、耙、播、收等机械作业。他们形象地说:"农业机械化不化,就看拖拉机后面挂不挂"。上面这些"农机务农"的朴素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抓住了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因为农业机械化的主攻方向是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保证粮食生产和粮  相似文献   

11.
马涛 《河北农机》2023,(7):43-45
蔬菜是我国除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之外最重要的农业种植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更是影响我国民生经济的重要农业作物。除市场因素外,种植蔬菜规模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导致蔬菜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严重影响了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更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取得了巨大发展,正从大宗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向着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发展蔬菜机械化也成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有效补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2.
正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建设,旨在更好地探索总结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率先发展的路径和经验,通过典型引领,示范推进,进一步提高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建设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结构要素,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推动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水平快速  相似文献   

13.
正舞阳县是河南的粮食主产区,玉米是县里的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最大。全县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播种,而机械化收获率在67%。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在86.8%。玉米机播、机收质量不高,机械化田间管理刚刚起步,处于示范阶段,严重制约玉米产量提高。通过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可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为山西省粮棉主产区。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水平对全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和2021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强化"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减少粮食机械化收获损失,5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印发了关于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的函(农机科[2...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依据,狠抓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充分发挥了农机化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三五”初,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45.84%(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36....  相似文献   

18.
<正>舞阳县是河南的粮食主产区,玉米是县里的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最大。全县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播种,而机械化收获率在67%。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在86.8%。玉米机播、机收质量不高,机械化田间管理刚刚起步,处于示范阶段,严重制约玉米产量提高。通过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可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3,加快推进玉米机械化发展,对提高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山西省紧抓  相似文献   

20.
菏泽市为农业大市,十年来农机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在菏泽市整个农业生产及农业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