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随着水稻旱育秧的推广应用,秧田病虫害种类也在发生变化,像蚜虫一类过去在水稻秧田里几乎不发生的害虫,不仅在水稻旱育秧秧田里时有发生,而且对水稻旱育秧的危害愈加严重。 1 旱育秧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为害水稻旱育秧的蚜虫主要是红腹根蚜和灰腹根蚜两种,因为发生在秧苗的根系周围,所以我们称它根际蚜虫。根际蚜虫一般在小麦蜡熟阶段、水稻秧苗长到三四片叶以后发生,蚜虫潜伏在地下 1~ 5 cm根系周围 ,较轻的田块每窝秧苗根部周围有蚜虫 10个左右,较重的田块每窝秧苗根部周围有蚜虫 20~ 30个。蚜虫在地下吸食秧苗根系汁液,受根际蚜虫危害的田块,秧苗根系在 3~ 5天逐渐变黄变黑,根系活力下降,地上叶片从基部开始逐渐枯黄,重者秧苗会慢慢地枯死。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在严格培肥、调酸、消毒和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追肥,促进秧苗正常健壮生长,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2.2 药剂防治亩用 40%氧化乐果 0.5 kg对成 500倍液泼浇进行防治,防治次数及间隔时间视虫情和防效而定,一般防治 1~ 2次。  相似文献   

2.
白银市常年水稻插秧面积3.34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靖远县、景泰县沿黄河流域.1992年以前种植水稻主要采用水育密植的栽培技术,稻瘟病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局部地块甚至颗粒无收.自1992年起我区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水稻稻瘟病的危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旱育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是水稻旱育稀植的新型专用肥,可对旱育秧苗床进行有效培肥,改进养分平衡,增加旱育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是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的水稻旱育秧育苗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探讨了其在水稻旱育稀植中的技术优势及原理,提出了主要的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02,(5):41-41
一、技术简介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旱育秧和稀植栽培在我国水稻传统栽培中有过应用,但面积较小,技术没有形成体系。1987年黑龙江、吉林等省从日本引进水稻旱育秧稀植的技术,经吸收改进后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1988年列…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可增产10%~15%。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关键技术环节是肥床、旱育、严控、浅植、巧肥、综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对水稻秧苗危害较大,尤其以旱育秧发生严重。此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水稻秧苗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及水稻产量。因此,做好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旱育秧具有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广等特点,还可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降低生产成本。结合生产实际,阐述姚安县光禄镇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苗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县地处皖南山区,种植方式主要以一油一稻为主,中稻秧田十分紧张.2001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轻型栽培技术,其特点是省工、省力、省种,出苗率高,秧苗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秩龄短,成活率高,同时解决了水育秧秧田不足矛盾等诸多优点.由于旱育秧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环境因素变化较大,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也产生了明显改变.本人对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摸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