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3.
本研究针对当前太仓白蒜施肥量大、施肥次数多、肥料利用率不高等生产现状,进行5种不同的肥料运筹模式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模式对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2个化肥减量增效最优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处理2基肥一次性亩施用缓释肥(19∶10∶18)120 kg减肥增效显著,蒜薹单重增加4.2%,鳞茎单重提高24.4%,折合亩产量增加10.8%,同时实现化肥减量21.7%;处理3缓释肥(19∶10∶18)80 kg(基肥)+尿素10 kg(腊肥)+尿素10 kg(返青肥)+高钾肥(15∶5∶25)20 kg(蒜薹肥)处理促进蒜薹单重增加4.2%,鳞茎单重增加24.1%,折合亩产量增加15.9%,化肥投入量减少22.8%。2个最优技术模式同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减量效果,对玉米普通推荐施肥量加精制有机肥进行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减量10%~20%处理与普通推荐施肥量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精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化肥减量10%~20%与普通推荐施肥量相比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玉米效益相对稳定,能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研究再生稻化肥减量施用对经济生态效益影响,加快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推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试验分别设置不施任何肥料、100%常规施肥、80%常规施肥、60%常规施肥、40%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六个处理。结果表明,100%常规区和80%常规区,化肥施用量偏大,虽然经济效益较高,但不符合国家“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60%常规区和配方区,化肥施用量与合理的再生稻施用化肥量相近,而配方区经济效益更高;40%常规区和无肥区,化肥施用量虽少,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太低,偏离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总方向。在实际生产上,再生稻按照配方区施肥配比,即能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加收入,又能减少化肥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7.
实施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为新平县水稻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每亩加施商品有机肥200 kg,化肥施用量减少10%~20%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不大,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17年潢川县农户化肥使用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8,(23)
对全县19个乡镇(场)、58个行政村、1 120户农户和57家肥料经销商进行化肥用量调查。结果表明,潢川县2017年度农户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总量为4.441万t,其中水稻、小麦、油菜、花木、瓜果蔬菜、茶叶化肥使用量分别为1.808万、1.194万、0.332万、0.682万、0.365万、0.060万t。分析了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农民为追求产量过量施肥,增加农业投入,降低生产收益;有机肥使用仅限于在瓜果蔬菜和花木上,其他作物施用很少;机械施肥面积小。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提升施肥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合的化肥减量增效方法,改变广大农户逐年增施化肥、化肥施用不合理等现象,在新平县马铃薯推荐施肥用量基础上增施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效果对比表明,推荐施肥用量基础上亩增施商品有机肥400 kg(处理2),可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推荐施肥量减少10%~20%基础上亩增施商品有机肥400 kg,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对产量及经济效益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马铃薯增施商品有机肥可实现化肥减量与保证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目标,为马铃薯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特进行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用量20%,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保持相对稳定,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方法]以中浙优1号等4个超级稻为试材,于2009年在广西钦州市的传统中稻区、冬种辣椒区、冬种蔬菜及马铃薯区和双季稻区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为167.9 hm2。[结果]在传统中稻区和冬种辣椒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冬种蔬菜、马铃薯区虽然水稻有所减产,但可使一年三熟或多熟,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宽松,确保农民在冬种作物上增产增收;在双季稻区虽然产量略低,但节省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农民有充裕的时间再种植一茬冬种作物。[结论]利用超级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可使水稻全生育期缩短1个月左右,产量与双季稻差别不大,并且具有省种、省工、节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沃得旋龙4LZ-3.0E等7款收割机机型,"Ⅲ"字形等3种收割作业行走路线,23%~32%分4个等级收割前土壤容积含水量,10~40 cm分5个等级留桩高度对机收再生稻再生季产量的损失差异;同时对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积含水量和收割作业行走路线主要影响碾压比重和碾压行稻桩的萌芽及成穗,留桩高度影响再生季有效穗数形成,收割机机型(履带宽度、碎草装置)影响碾压比重和碾压行的产量贡献.4个因素对再生季产量损失影响程度依次降低,集成采用26%、留桩高度15~25 cm收割、按"Ⅲ"字作业行走路线、使用35 cm窄幅履带能使机收再生稻碾压产量损失率由41.7%降低至25.1%,减损效果明显,同时该技术还有继续研究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滁州市是单季稻地区,利用早熟中稻发展再生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之一.通过试验头季稻留茬高度低,再生稻产量也低,有效穗少,植株矮,生育期长.头季稻齐穗22 d施用促芽肥,留茬高度20 cm,再生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
为不断优化萝卜在潢川地区的肥效,确定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养分配比及施用方式。本试验以嫩头青萝卜为试材,设置了2+X动态优化施肥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63.2~180.0 kg/hm~2范围内施用氮肥对萝卜苗期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氮肥配比均显著提高萝卜的产量,且呈现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缓释肥优化氮区的处理产量最高为29 133.33 kg/hm~2,在氮肥等量的情况下,比优化氮区处理施肥增产3 866.66 kg/hm~2,增幅15.30%,施用优化氮+硼肥的处理产量与常规施肥和优化氮区施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缓释肥优化氮区的处理共减少施肥次数2次,节约人工成本900.00元/hm~2,获得总经济效益比常规处理提高28.46%,比优化氮区处理提高19.34%;根据萝卜平均产量与纯氮施用量效应曲线计算出当纯氮施用量为150.7 kg/hm~2时,产量为23 791.0kg/hm~2,达到最大值。因此,施用缓释肥优化氮区的处理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为萝卜的高产、高效、环保、轻简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为给金川区菜心生产中合理施肥、节本增效提供依据,在金川区供港蔬菜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以菜心品种杂交尖叶80为指示品种,设置生物有机肥3 000 、6 000 kg/hm2分别替代化肥减量20%、30%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菜心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0%+生物有机肥 3 000 kg/hm2处理的菜心产量最高,为12 296.40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112.65 kg/hm2,增产率为33.89%;经济效益最高,为70 806.60元/hm2,较不施肥处理节本增效12 012.25元/hm2。建议在当地菜心生产中采用,以实现菜心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