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泥沙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分析不同黄河泥沙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水平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均大于灌水量对其的影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均在在泥沙施用量为6cm,灌水量为150mm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为20460kg/hm2;夏玉米产量最大为11220kg/hm2。  相似文献   

2.
黄河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与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的影响均大于灌水量。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在拔节期以后对冬小麦株高影响较大。6cm泥沙施用量、330 mm灌水量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灌水量和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最大(6.89);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13 620 kg/hm~2);冬小麦产量最为5 556.3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求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笔者采用玉米田间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盐碱地平衡调理剂的改良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水平(对照)相比,增产4 027.05 kg/hm2,增幅36.22%;化肥30%有机肥替代的效果次之,产量达14 582.03 kg/hm2,较CK增产3 462.75 kg/hm2,增幅31.14%。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磷石膏、有机肥改良盐碱地对土壤养分及芸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石膏不能显著增加两个芸豆品种的产量。有机肥和磷石膏混施使英国红显著增产91.86%,增幅最大,单施有机肥使吉引1号显著增产300.77%,增幅最大。有机肥及磷石膏混施使英国红净光合速率均值增加0.72 mg·m-2·h-1,叶绿素均值增加3.77 CCI;有机肥使吉引1号净光合速率均值增加0.81 mg·m-2·h-1,叶绿素含量均值增加3.79 CCI。有机肥和有机肥、磷石膏混施均能保证两个芸豆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均能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降低根冠比。磷石膏、有机肥混施使英国红茎粗、主茎节数、可育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增幅最显著,单施有机肥使吉引1号荚长、收获株数、保苗率、单株粒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增幅最显著。单施有机肥使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及全钾含量增幅最大,使盐总量下降0.12 g·kg-1;磷石膏、有机肥混施使有效磷、速效钾、全磷含量增幅最大,使土壤pH值下降1.06,降幅最大;磷石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不明显。两个芸豆品种耐盐碱性不同,存在品种间差异。有机肥和有机肥、磷石膏混施对盐碱土均有明显改良效果,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最佳的改良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临泽县鸭暖镇华强村开展了不同用量磷石膏改良盐碱地种植玉米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施用量为1 500 kg/hm~2、3 000 kg/hm~2、4 500 kg/hm~2、6 000 kg/hm~2时,玉米增产分别为5.90%、10.28%、18.38%、15.87%。磷石膏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虽然增产效果明显,但用量较大,同时投入的人工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建议在重度盐碱地上施用3 000~4 500 kg/hm~2磷石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适宜盐碱地区玉米生产的耕翻方式,以郑单958为试材,采取免耕(CK)、深翻+旋耕、深松+旋耕、旋耕4种耕翻方式播种玉米,研究了不同耕翻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方式的松土保墒和玉米增产效果最好,深翻+旋耕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7.
在青铜峡邵岗镇东方红村试验基地,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盐碱地节水灌溉对玉米各种生长发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覆膜情况下,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未覆膜;无地下水补给时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均高于有地下水补给。总体来讲,在盐碱地上玉米的各项指标以覆膜无地下水补给最佳。  相似文献   

8.
探究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推广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依据。试验设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T1)、石膏(T2)、不施调理剂(CK)3个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土壤pH值和容重影响差异不大;T1可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玉米收获时,T1电导率较CK降低了45.56%;在玉米生育前期,T1能降低土壤碱化度,提高阳离子交换量;T1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收获时较CK增加17.96 g/kg; T1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96.16%,较CK的出苗率增加了43.47百分点;T1小区产量最高,达56.31 kg/48 m2,较CK增产106.49%。本研究结果显示,菌糠-凹凸盐碱地复合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前期可降低土壤碱化度(ESP),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玉米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控失尿素对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基施比例的控失尿素与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相互关系,明确控失尿素能否在滴灌玉米上施用,并探讨其施用的适宜基施比例。结果表明,施用控失尿素能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及生物量,并可以增加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玉米产量随控失尿素基施比例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最高增产8.53%。  相似文献   

10.
浇水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播前浇水能明显提高小麦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 ,并且使出苗日期提前 ;播前及春季浇水使单株鲜重、株高、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和含水量、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使旗叶的Na+ 含量降低 ,K+含量增加 ,Na+ /K+ 降低 ,最终使产量显著增加。耐盐小麦品种德抗 96 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鲁麦 15 ,前者的 6 6 6 7m2 产量达 372 38kg ,而后者只有 16 1 2 1kg。因此 ,选择耐盐品种 ,播前和春季浇水处理是盐碱地小麦丰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研究肥料、石膏粉、淡水处理等3种盐碱地改良措施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淡水洗盐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其他2种措施.淡水、石膏粉处理后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比肥料处理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为0、55.2、110.4、165.6、220.8和276.0 kg/hm2(分别记作N0、N1、N2、N3、N4和N5)共6个处理,测定了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维持开花期和灌浆期较高的剑叶叶绿素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三种微生物肥料,在玉米栽培上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以施入磷石膏3 000 kg/hm2处理最高,为10 881.63 kg/hm2,较不施磷石膏处理增产4.96%,但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入磷石膏后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0.1~7.4 g/kg、速效氮5~26 mg/kg、有效磷1~2 mg/kg、速效钾含量8~32mg/kg。可显著降低耕层pH 0.04~0.46。脱盐效果明显,施入磷石膏3000~4500 kg/hm2的处理,水溶性盐的含量降低到了1 g/kg以下。通过土壤脱盐,释放出了土壤中被固定的各种养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达到改良风沙土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化控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正玉1818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3种化控剂,分析玉米生长过程中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化控剂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也显著增加,产量增加了7.1%~11.6%.因此,化控可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进而降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为1 m,密度根据土壤质地设置,8~20 m不等。本研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7口,土地整理改良试验区域内设置4口,试验区域外对照3口。在冬季枯水期(2020年12月)和春季土壤返盐期(2021年3月)2次调查地下水埋深,检测地下水矿化度情况。结果:土地整理改良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在冬季枯水期与试验区外对照无差异,在春季土壤返盐期,试验区的地下水埋深普遍大于对照组,矿化度差异不大。结论: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结合暗管排盐,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土壤盐渍化反复,保障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实施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及腐殖酸施用,来比较各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含盐量46.9%,提高每丛水稻分蘖1.2个。盐碱地秸秆还田的同时,施用硝基腐殖酸可明显降低水稻生长期的含盐量,含盐量较对照下降51.5%,增加水稻分蘖5.1个,提高水稻产量18.8%。由此可知,盐碱地秸秆还田及施用硝基腐殖酸可减低土壤含盐量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抗盐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化学抗盐施肥处理(CHP)和有机抗盐施肥处理(ORP)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6.0%、17.9%和28.0%,生物抗盐施肥处理(BIP)和ORP处理分别使玉米产量增加了18.3%和17.6%,OPT、CHP、ORP及BIP处理分别增加棉花产量14.0%、18.2%、21.0%和24.6%,ORP和BIP处理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5.6%和13.7%。说明合理施肥配合生物、化学和有机抗盐措施可显著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盐碱地改良新技术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