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油菜生产效益,探索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生产用工量、产量、品质和生产成本的影响,浠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油菜不同收获方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人工两段收获亩产量最高,损失率最低;机械一次性收获的油菜籽水分含量最高,喷“立收油”人工一次收获的菜籽水分含量最低;机械一次性收获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机械直播、机械收获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机械直播条件下油菜的苗期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机械收获与人工收获的效益。结果表明:播种量为4.5 kg∕hm~2时,‘庆油1号’的苗数、密度最大,生育期最短,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低,适宜机械化播种。‘渝油28’的人工收获产量最高。‘庆油1号’的机收产量最高,损失量和损失率最低,分别为178.72 kg∕hm~2和6.91%,增加效益最大,适宜机械化收获。油菜对机械化种植的适宜性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机械种植可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在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开展的万亩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生产情况。与人工播种、人工收获油菜相比,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油菜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提高种植效益。在示范区内,机械收获油菜每667m2平均产量为190kg,比人工播种、人工收获油菜的每667m2产量140kg高50kg,高出35.7%;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油菜每667m2纯收入为584.5元,比人工播种、人工收获油菜的每667m2纯收入222.5元多362元,多出163%。  相似文献   

4.
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6.
油菜中双11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油菜中双11号高产栽培技术和节本高效生产的途径,我们试验示范研究了不同播期(9月15日、9月19日和9月30日)、不同播种方式(人工条播和人工撒播)、不同收获方式(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等对油菜生长、产量、效益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中双11号平均单产达到2 526.6 kg/hm2,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节省170.1 h/hm2,438.5元/hm2。高产栽培技术:增加肥料用量,确保密度,适时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油菜6个不同收获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从机具作业性能、经济性、适应性、菜籽品质等4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段收获在减少损失率和增加实际产量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机器2次下地、直接作业成本高、对阴雨天适应能力差等缺点;一次性收获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但同时存在施用“立收油”、损失率高等缺点。分析6种收获方式,最佳的是机械两段收获或一次收获,效益最高。不同收获方式应根据当时条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Y两优3218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Y两优3218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人工手插最高,免耕栽秧最低,人工手插比免耕栽秧增产6.04%;人工手插稻总成本最高,最低为免耕栽秧。不同栽培方式的成本投入依次为:人工手插>翻犁抛秧>厢式丢秧>免耕栽秧。从净利润上看,免耕抛秧最高,其次为厢式丢秧,翻犁抛秧居第三,最低为人工手插。免耕栽秧产投比最高达1.78,人工手插最低,为1.67。虽然人工手插稻产出最高,但因劳动力、畜力成本较高,净利润则最低。因此,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前茬物为蔬菜、油菜等收获较迟,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均可选用人工手插栽种;在有水源灌溉保障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免耕栽秧、抛秧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栽培方式对油菜中双11生长及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油菜生产发展的方向,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是主要的技术环节.研究采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双11,比较了育苗移栽和机械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及机械收获性能.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油菜主根长,单株生长势稍弱,群体产量高,比育苗移栽油菜生育期缩短22d.机械化一次性收获总损失率比育苗移栽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低8....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机收时间对油菜籽品质的影响,确定机收适宜收获时间,进行相应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植株在适宜收获期后延迟8 d左右脱粒,油菜达完熟或枯熟,油菜籽脂肪、油酸、硫甙含量变化均不显著,是一次性机收的适宜时机。油菜分段机收的适宜时间是油菜达适宜收获期就砍倒,摊晒后熟脱粒,不影响脂肪、油酸、硫甙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流域冬油菜重要的主产区。为了解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州区为代表的136个农户油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分析影响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探求油菜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调研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油菜生产种植模式主要以水稻-油菜和玉米-油菜为主。油菜种植农户以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1.89岁。种植大户中,55.6%选择旋耕,66.7%选择育苗移栽,旋耕、育苗移栽面积占调查大户种植面积的74.6%和35%。散户中育苗移栽的农户数和面积占比均在90%左右。川中丘陵区主要病害为菌核病和根肿病。收获方式中,选择一次性联合机械收获、人工砍割机械脱粒、全人工收获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4%、52.2%和40.44%;秸秆还田、田边堆放、再利用的比例分别为47.6%、3.7%和48.7%;油菜籽平均产量为2610kg/hm2。全生育期合计需投入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共计9461元/hm2,其中耕作种植环节>收获环节>施肥环节>植保环节>购种环节,年均效益6199元/hm2。综上,川...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吴江区油菜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依据,以"苏油4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和收割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产量来看,人工移栽油菜的产量最高,达221.62 kg/667 m2,显著高于机直播油菜;从经济效益来看,考虑到人工成本和工作效率,人工移栽人工收割处理的油菜净效益最低,机直播机收割处理的净效益最高,为5 3 2.4 7元/6 6 7 m 2。油菜生产上前茬腾出时间早,要优先考虑直播,若茬口偏迟则应选择育苗移栽。人工移栽油菜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育苗,1 0月底~1 1月初移栽;机直播油菜在10月中下旬尽早抢播,氮肥施用总量18~22 kg/667 m2,在翌年5月下旬成熟采取机收割。  相似文献   

13.
曹其会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128-129
通过开展不同直播方式对油菜机械收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播利于油菜个体的生长,在相近的密度下,其个体生长优于撒播,穴播产量优于撒播,增幅11.6%。但从机械收割方面分析,撒播方式有利于提高每一次分枝节位,使分枝集中于上部,缩短了花期,既利于油菜成熟期一致,也利于油菜机械收割;穴播机械损失率高于撒播机械损失率,两种直播方式与人工收获相比较损失率分别为13.5%和10.4%。  相似文献   

14.
中双11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军  李波  陈义  张钧寿  袁迎春  郑祖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64-1965,1979
为探索中双11高产栽培技术和油菜节本高效生产的途径,进行了不同播期(9月15~16日,9月19日和9月30日)、不同播种方式(人工条播和人工撒播)、不同收获方式(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等对其生长、产量、效益及品质的影响示范。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中双11平均单产达到2 526.5 kg/hm2,机收比人工收割节省时间170.1 h/hm2,机收比人工收割节省成本438.5元/hm2。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增加肥料用量,确保密度,适时机收。  相似文献   

15.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湖南省是油菜种植大省。长期以来,油菜主要依靠人工收割,收割后需铺放晾晒,经过人工敲打、手搓、过筛、清选等多个环节,收获油菜籽。人工收割油菜籽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受天气、晾晒场地、油菜籽后熟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浪费,损失率甚至超过15%。机械收割油菜籽可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此外,油菜机械化收割的同时还可将秸秆粉碎还田,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乙烯利催熟油菜角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提高油菜籽产量有效果,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乙烯利处理的油菜籽含油量下降,但全田油菜角果成熟一致,有利于减少机械收获损失。8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10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050.1kg/hm2、39.28%,比对照增产3.7%、减少1.52个百分点,成熟期比对照提早1d;70%油菜角果成熟时喷施500mg/kg乙烯利药液,油菜籽产量、含油量分别为2044.5kg/hm2、40.11%,比对照增产3.4%、减少0.69个百分点,但对成熟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喷硒对不同品种春油菜硒含量、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春油菜的硒含量、生物量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喷晒处理青杂2号硒含量最高,3 g/hm2硒处理青杂5号硒含量最高,喷硒对青杂5号硒含量影响最大;生物量、产量最高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聚硒效果最佳的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春油菜籽粒和角果壳对硒的聚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试验区的春油菜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与现阶段生产现状相适应、操作简易、劳动强度低、农民易于掌握的水稻栽培方式,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手插产量最高,成本也最高,利润最低;人工直播产量较低,成本也最少,利润最高;机械移栽的产量最低,成本较少,但其利润高,效率也高。针对目前土地越来越集中化,生产轻简化的要求,认为人工直播和机械移栽都是值得采用的轻简栽培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在应用上仍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低油菜中双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方式及沟宽配置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沟宽配置、耕作方式下栽培对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沟宽配置时产量有显著影响.免耕移栽纯利润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免耕直播利润率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推荐双季稻区油菜合理施肥时期,以中熟偏早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施时期条件下,N_(15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高于N_(18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而N_(15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低于N18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多次追施比一次性全部追施油菜籽粒含油量高。N_(150)水平下各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N_(180)水平下,腊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与其他增施腊肥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腊肥+薹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苗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都最高。此外,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第一次氮肥追施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